畲村听“双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631
颗粒名称: 畲村听“双音”
分类号: K288.3
页数: 2
页码: 317-318
摘要: 本文介绍了闽东猴墩畲族聚居区的畲族二声部山歌“双音”的起源、特点和发展情况。畲族“双音”是中国畲族山歌中仅存的二声部歌种,是畲族优秀民间音乐文化中最高级、最复杂的音乐表现形式。猴墩畲村是畲族“双音”的发源地,这里民风淳朴,民族意识浓厚。畲族“双音”在唱法上男女都用假声,声音清甜、嘹亮,回荡在大山深处。畲家人认为用假声演唱声音“嫩”而好听,传得远,唱久了也不累。猴墩村至今仍保留着穿畲眼、唱畲歌、练畲拳、过畲族节庆等传统风俗,为更好地保护畲族文化,村里成立了畲族文化站,还组建了文艺表演队。现在,猴墩畲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观光度假区,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登山休闲、沐森林浴、户外活动。
关键词: 猴墩畲村 畲族“双音” 二声部山歌

内容

“正月过去呀,正月啦正,想人脸水,白如啊镜喔,日当想人,夜做梦哪,夜中做梦哪,共福人啊……”37岁的闽东猴墩畲族女歌手雷美凤,用“双音”演唱一首《时节歌》,歌声清甜、嘹亮,犹如天籁之音,回荡在大山深处。
  清明时节,下着小雨,沿着崎岖山路,记者一行人来到一个被青山绿水包围,有着430多年历史的闽东著名纯畲族聚居区——猴墩畲村。这里民风淳朴,民族意识浓厚,是畲族民歌活化石“双音”的发源地。
  据宁德畲族歌舞团副团长雷志华介绍,“双音”是中国畲族山歌中仅存的二声部山歌歌种,是畲族优秀民间音乐文化中最高级、最复杂的音乐表现形式。
  “双音”在唱法上,一般男女都用假声。畲家人认为,用假声演唱,声音“嫩”而好听,传得远,唱久了也不累。畲族假声唱法追求恬静、纤嫩、清秀、古朴。由于唱法的不同,一般同一首歌可出现“平讲调”、“假声唱”和“放高音”等三种不同曲调。
  演唱“双音”并不严格规定时间、场合,但必须在唱歌的季节,即农历八月十五起至翌年三月初三止,这是畲家唱歌的季节。尤其是正月十五、三月初三、八月十五、九月初九等节日,畲家人总是成群结队地走亲串友,以歌当话,还要举行盛大的对歌会。这都是欣赏畲家“双音”的好时节。
  “抢救和保护畲族‘双音’,不仅对丰富和完善中国音乐史、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乃至对世界音乐史的丰富和完善,都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雷志华说,畲族二声部山歌“双音”的传承,无固定的师徒传承模式,主要是通过口传心授。
  出生在畲家的儿童,从小就有学习畲歌的环境。畲家人将歌唱视为传家宝而世代相传。在畲族民间,还延续着一条俗成的约定:只要你比我会唱歌,你就是我的“长者”,我就向你学畲歌;这里,“长者”指能演唱“双音”的歌者。由于畲族没有文字,借用汉字记音,将畲歌抄写成册,歌手也通过民间手抄歌本阅读并学唱“双音”。
  “猴墩村至今仍保留着穿畲眼、唱畲歌、练畲拳、过畲族节庆等传统风俗,为更好地保护畲族文化,村里成立了畲族文化站。”宁德蕉城少数民族文化站站长雷明祥说。文化站收藏着珍贵的畲族“三宝”,即祖图、族谱、龙首杖,收集了畲民生产、生活的用具用品,如米筛、风箱、轿子等,展现畲族文化历史,还组建了文艺表演队,可表演捕猎舞,“奶娘行罡”,“上刀山、下火海”,畲拳,对歌等。
  现在,猴墩畲村已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观光度假区,有红军岩洞、狮子抢球、平湖日落、龟蛇相会等许多著名景点。看着千亩茶场、大寨梯田,层层叠叠,青翠碧绿,大家都说这里是登山休闲、沐森林浴、户外活动的好去处,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附注

*本篇写于2008年。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畲族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全面、真实、客观、生动地反映了畲族百年来的发展与变迁,记录了畲族的风俗习惯、民族传统,也反映了畲族人民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为福建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郑长灵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猴墩畲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