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双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630
颗粒名称: 畲族“双音”
分类号: K288.3
页数: 2
页码: 315-316
摘要: 本文介绍了畲族双音唱法的起源、特点和发展情况。畲族双音唱法是在赛歌中产生的二声部歌唱形式,目前主要流传在宁德的七都、八都、九都三个乡的范围内。这种唱法由男女二人重唱,可以由男的先唱,也可由女的先唱,男子一般都用假音,有时也用本嗓音唱。畲族群众为了丰富音乐效果,在节奏和曲调上进行了探索和变化。这种多声部结合的民间音乐在我国很少见,本文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并帮助其发展。
关键词: 畲族 双音唱法 民间音乐

内容

老早就听说畲族有多声部的歌唱音乐,但走遍了福安、福鼎与霞浦三个县都没有听到,正当我们快要绝望时,终于在宁德发现了。这是一种带有轮唱性质的二声部,目前这种唱法还只流传在靠北部的七都、八都、九都这三个乡的范围内,据说福安甘棠也有。原先多半是那些歌唱得多、唱得好的人才会唱,现在会唱的人也不算少了。十几年前,由于赛歌时互相比多、比快,产生了这种唱法。现在也多半是前半夜先用普通的对唱法试试对方的才学,如果是对手,到后半夜时,便开始唱“双音”。也有在结婚时,男方的轿子抬到女方家时,女方的妇女们与轿夫们对唱这种调。由于唱起来十分热烈紧张,当地群众都很喜欢听。
  “双音”唱法有这几个特点:
  1.演唱。由男女二人重唱,可以由男的先唱,也可由女的先唱,男子一般都用假音,有时也用本嗓音唱,听起来后者声部更为清楚。
  2.前后距离。有两种:第二人可以晚2个字进来,也可以晚4个字进来,而以后者较为好唱,间隔其他的字数都说“唱不来”。有几个人开始晚唱4个字,唱完10条一直还是坚持4个字的距离;也有的人开始晚唱4个字,后来变为2个字,有时干脆变成齐唱了。这没有一定之规,与演唱技术也有关。
  3.节奏。有较紧凑、节奏性较强的,也有较宽广、拉长音的。两个人的节奏基本上是统一的,但又有自己进行的规律,有时好像还有故意交错的意思。我们听起来,节奏较宽的那种能够清楚地听出两个声部的结合来,比较好听。
  4.曲调。基本上是“福宁调”。唱双音的时候,有的人唱起来,完全像轮唱,两个曲调完全一样,但也有的人唱起来两个曲调不完全一样。这可以有两种理解:
  (1)原来演唱“福宁调”时,各人就因嗓音高低、语言、爱好等关系有着不完全相同的音调,在这里也就自然地形成了两个声部。
  (2)歌手们有意识地变化自己的声部,以达到丰富的音乐效果。
  我们认为这两种原因都有,照目前看来,前一种还占着主要地位。总之,这种唱法还没有形成一种固定的形式。在音程的结合上,也没有一定的规律,还处在比较年轻、原始的状态。但很清楚的一点就是,畲族群众中已有一部分人不满足单声部的对唱了,于是从赛歌中产生了二声部,并且在自己的演唱中也感到单纯的轮唱还不够丰富,开始在节奏、曲调上追求一定的变化。类似这样的结合,我们在霞浦水门乡草岗村也偶然听到过一次,那是由浙江平阳人裁缝雷延真唱出的。在一次歌会上,当妇女们唱头两句时,他不唱,唱第三句时,他晚一个字跟进来,到第四句时二人又同时开始,节奏相同,曲调略有不同。他说这种唱法当地还有人会唱,但我们没有听到。不知这是一种偶然的唱法,还是已成为一种演唱形式,有待调查。民间音乐中多声部结合,在我国还是很少有的事,我们为它的产生与发现而兴奋,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重视并帮助其发展。

附注

*本篇写于1958年。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畲族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全面、真实、客观、生动地反映了畲族百年来的发展与变迁,记录了畲族的风俗习惯、民族传统,也反映了畲族人民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为福建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郑小瑛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