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县畲村传统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616
颗粒名称: 华安县畲村传统习俗
分类号: K892.2
页数: 3
页码: 300-302
摘要: 本文介绍了畲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福建华安县的畲族同胞聚居地保留了许多丰富的民俗活动,如辞旧岁迎新年、填水缸、吃长寿菜、学歌与对歌等。这些活动体现了畲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先的敬仰。
关键词: 华安县 民俗活动 文化特色

内容

漳州市华安县是畲族同胞聚居地,现有241户,1242人,从官畲、坪水两村的社会习俗看,许多风俗民情都具有十分突出的民族特点。
  辞旧岁迎新年,围两次炉
  畲村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大年三十,畲村的男女老少有的忙着打扫,有的忙着劈柴,有的忙着杀猪,有的张贴门联;妇女们杀鸡杀鸭、做米粿;孩子们把牛赶上山吃草,并从山上割了很多担青草回家,准备大年初一给牛吃。通过村民们一整天的劳动,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整个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近傍晚的时候,在外地做生意的人也都回家了,他们说,今天晚上地壳要下沉。这个消息一传开,山哈们不知所措、众说纷纭,地壳好好的怎么会下沉呢,下沉成什么样子,下沉了我们怎么办?这时天已渐渐暗下来了,最后,族长说,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家都先回家准备好过年这一餐,把好东西都搬上桌来,好好地围个炉,吃一餐团圆饭,大家边喝酒,边吃东西,慢慢吃,注意观察地壳下沉的情况。就这样,各家各户都点上灯,吃起团圆饭来。酒过三巡,一家人谈论着地壳下沉的事,年轻人坐不住了,他们走家串户,这边走走,那边看看,大家都想观察地壳下沉的动静。时间过得真快,各家各户围着火炉边吃边喝,不知不觉中公鸡已经啼了,过不多久,天也渐渐地亮起来。大家跑到屋外、村边看个究竟,结果山河依旧,村里一切情况和昨天一模一样。这时天已大亮了,整个畲村又开始热闹起来了,鞭炮声、说话声,还有锣鼓声,这年的正月初一显得比往年更热闹。为了要庆祝新年的开始,人们不约而同地说:我们应该热热闹闹地再庆祝一番。于是,大家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菜,全家人又围了一次炉大吃了一顿。久而久之成了习惯,时至今日,山哈们过年都要吃两顿团圆饭,一顿是大年三十除夕夜的围炉团圆,一顿是正月初一庆祝新一年开始的迎新春围炉团圆饭。大年三十晚这一餐一般都吃得比较晚,而初一这天因为大家都悠闲,吃得比较早,一般下午4点左右就开始了。
  填水缸与吃长寿菜
  每年的正月十五日,是畲村很有特色的一天。大家到祠堂拜祖烧香,回忆先祖,因此显得特别热闹。晚上各家各户都要做一桌丰盛的晚餐,过一个快乐的元宵节。晚饭后,年轻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坐不住了,他们成群结队,东家走走,西家串串,特别是来往于村里几个爷爷奶奶健在、儿孙满堂的人家。在这些家庭的厨房里泡茶谈天,热闹非凡。主人一方面忙着招呼来来往往的客人,另一方面还要特别注意这些年轻人的动态。因为主人专心听故事不留神的时候,有的年轻人会趁机把灶灰往水缸里倒,还有的在门前看灶灰入缸就赶快把鞭炮点燃,鞭炮响了,负责填灶灰的人没有被主人捉到,年轻人的行动就算成功了。如果主人及时把他们抓住,可以罚他们每人喝几碗酒。这就叫填水缸不成功反而喝了一肚子酒。元宵节填水缸是青年男女最喜欢玩的活动,一般都在酉时前后。这之后,小伙子和年轻的姑娘们聚在一起,唱歌的唱歌,讲故事的讲故事,等肚子有点饿时,就派几个人到菜园里拔青菜回来。姑娘们有的洗菜、有的烧火,没有一会工夫,水开了菜也都洗好了,这个菜是不能切的,只能一叶一叶放进锅里煮,煮时可以放点盐,吃时也要一叶一叶地夹起来吃,根据各人的口味还可以加点酱油,这就叫做吃长寿菜。他们采的是园里最好最嫩的菜,不管是从谁家的菜园里拔的,第二天主人看见都不会骂人,谁都知道这是拔去煮长寿菜啦。
  学歌与对歌
  唱山歌是畲民最喜欢的文化娱乐生活,无论是男女老少,无论是田间山野,都能听到畲民热情洋溢的歌声。青年男女学唱歌要先在村里找一间房子,设一个歌坛,排好桌子和凳子,第一天晚上还要放鞭炮呢。教歌的长辈唱起歌头,青年男女们学起来。这首歌共七段,在老歌手的带动和指导下,歌员们很快就学会了。预先有人把今晚要学的那首歌抄在纸上,分给歌员,供大家在学唱时看。歌员们每天晚上都自觉地在规定时间参加学习,先复习一下昨晚练的歌,看是否能唱得下来,然后再教下首歌。畲歌有长有短,有时一个晚上能教好几首歌,有的一首要几个晚上才能学完。通过几个月的学习,年轻人都能唱好多歌谣了。学到一定程度时,他们就特别希望外乡山哈能来玩,来对歌。所谓对歌,一定是男对女或者女对男,外乡山哈们来的大都是女的,主方就相应选几个男的;如果客方来的男人多,主方就要选姑娘相对。对歌的地点一定是在祠堂里,对歌者一般要在四对至五对以上,在十对以下。祠堂的中间排一行桌子,靠厅头这端放红柑,以示大吉大利,然后是冬瓜糖、水果和茶水等等,还有“歌蛋”,就是将鸡蛋煮熟,然后用酒糟染红,一般是没有人吃的,等歌唱完,给歌手带回去。对歌前先请长辈就座,请对歌者喝茶,一切准备就绪,工作人员放鞭炮,接下来长辈唱起歌头。起头歌唱完了,主方就接着唱丰收歌,主方歌手唱一条,客方的歌手跟着唱第二条,对歌就这样开始了。唱完了丰收歌以后,要唱高皇歌。高皇歌是畲家子孙的传家宝,是每次对歌时一定要唱的歌,这歌共三十六条;高皇歌唱完后,接下来唱黄蜂歌共四十条,唱完以后可以轻松一下,唱闲歌、茶霜(配)歌等等;再接下来对歌的内容不限,对歌者喜欢对什么歌就唱什么歌。对歌对到半夜,工作人员把热烘烘的点心端上来,请对歌者吃;吃完点心,对歌者唱起了点心歌。这个时候,儿童和长辈都回家休息了,歌场里只剩下对歌者和烧开水泡茶的工作人员,同时还有部分的歌迷,对歌继续进行。在对歌场里是不能看歌本的,无论是哪方拿起歌本来偷看,对方都可以用茶水把你的歌本泼湿,因此,对歌的歌词平时在学歌时都得背得烂熟。对歌词的灵活应用靠的是对歌者的聪明才智,好歌手往往对答如流、生动活泼。只有这样的对歌,才能把每位歌者都吸引到歌坛上来,使对歌越对越热火。所以,有时碰到厉害的对手,你要收场,他们就用歌词把你留住。像这样的对歌可以连续对上几个晚上,对到最后,客方唱辞歌和谢歌,主方唱留歌和送歌,至此,才算是结束。
  官畲、坪水的畲民仍然保持着传统习俗,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他们的民族文化和社会习俗代代相承、流芳百年。

附注

作者系华安县政协原副主席。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畲族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全面、真实、客观、生动地反映了畲族百年来的发展与变迁,记录了畲族的风俗习惯、民族传统,也反映了畲族人民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为福建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蓝贤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