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洋:闽东少数民族最早建党的村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603
颗粒名称: 凤洋:闽东少数民族最早建党的村庄
分类号: K265.9
页数: 2
页码: 279-280
摘要: 本文介绍了凤洋畲族村是闽东最早建立党支部的村庄,革命历史悠久。在党和政府支持下,凤洋已实现温饱,正努力奔小康。
关键词: 凤洋畲族村 党支部 革命历史

内容

与竹洲山近在咫尺的凤洋畲族村,原名凤翔,因“翔”、“洋”谐音,后者笔画少写起来方便,遂取代前者。
  “凤洋,在1929年就建立了中共党支部,在闽东畲村中是最早的,随后便成立了苏维埃政府。”“钟阿尕是畲民中最早加入党组织的党员之一。”同行的畲族开发区领导雷瑞华不愧是畲乡的“活字典”。
  “当年,在与白匪的斗争中,凤洋村有钟盛顺、钟盛义等十多位畲民为革命英勇献身。”康厝畲族乡妇联主席、凤洋畲村包村干部黄秋云也很熟。
  一边说着,我们便到了凤洋村头。一眼望去,凤洋就像一只硕大的凤凰栖息在太阳山上。村中土墙木屋、砖瓦水泥钢筋结构的房舍错落有致。黄秋云把我和雷瑞华带进村支书钟荣锦家。该屋为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底层开间食杂店铺,生意不错。店铺的厅前,还是个“消息发布中心”呢,各种社会信息包括小道消息都会传到这里,然后再反馈到畲民中去。
  支书钟荣锦见我等远道而来,一阵寒暄后把我们领进里屋的会客室。室内装饰典雅,进铝合金镶玻璃的会客室门还得脱鞋呢。落座后,我说明了来意。支书是个见过世面的人,又是市人大代表,快人快语,向我介绍了凤洋的昨天和今天:
  “说起过去,凤洋人可惨啦!1929年到1934年,凤洋及自然村太阳山、半岭、牛石坂、占洋共600多人,被白匪和民团杀害的就有40多人。解放后,整个凤洋被评为‘五老’的就有30多人,现还在世的仅3人。”
  “那时红军北上,叶飞和几个红军战士负伤未走,就住在钟兴康家里,37天后遇白匪、民团‘清剿’,大家就把叶飞等人藏到提刀山的红军洞里,并不时给他们送去食物,才保住了性命。”说到这里,钟荣锦一脸的自豪。
  钟支书还介绍了解放后党和政府不忘畲族革命基点村对革命的贡献。解放初期就给畲民送衣被送粮食,1955年还为凤洋畲村办起了全区第一所畲村文化站,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县民政局(当时民委合并在民政局)、水电局拨了7万多元支持畲民修水库,从此凤洋畲村实现了旱涝保收。在改革开放时期,市乡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凤洋畲村更是倾情支持,帮助村里架设了电杆电线、闭路电视,还帮助修了机耕路。
  我们抽空到几户畲民家里转了转,从他们的屋内设施、衣着和餐桌上发现,这里的生活水准确实要比竹洲山上一个档次。钟荣锦说,凤洋是全乡首批奔小康的畲村之一。畲民们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还大力发展香葱、蔬菜、茶叶、芙蓉李、柿子等经济作物。全村现有香葱基地400多亩,茶园300多亩,无核蜜柿、芙蓉李等水果基地200多亩。香葱还成了该村的品牌产品,前些年占领了周边各县市的市场。不过近年受福州香葱的冲击,失去了部分市场。说到这里,他喟然感叹:“如今市场竞争激烈哪!”接着又说道:“过几天,我和村民主任钟明弟将到外面闯一闯,去挤一挤新市场,准备给全村1260多号群众搏(挣)一口饭。”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畲族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全面、真实、客观、生动地反映了畲族百年来的发展与变迁,记录了畲族的风俗习惯、民族传统,也反映了畲族人民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为福建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昌长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凤洋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