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族而居的村落社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589
颗粒名称: 聚族而居的村落社区
分类号: K928.5
页数: 2
页码: 258-259
摘要: 本文介绍了畲族村落多由始祖开基立业,聚族而居,与汉族杂居,文化交流频繁。但也有固守本族中心思想的倾向。
关键词: 崇儒乡 畲族村落 民族文化

内容

考察崇儒乡畲族各村落的历史,往往由其肇基始祖首先在该地开基立业,然后经几百年繁衍而成大族村子。例如,上水村居始祖蓝五满于明末清初迁到这里定居,从此兴宗聚族、发展繁衍直至今日。现今的畲族村落村民多由共同的始祖传下,构成了畲族村落“聚族而居”的特点(这里所说的“族”指民族)。由于各村还有汉族村民居于其间,又呈现出与汉族杂居的特色。下面通过几个自然村的统计,可以看出这种聚族而居的特点。
  从上表可以看出:有纯粹的由畲族居民构成的畲族村,如霞坪石竹垅、下水和大坪后,也有由畲汉居民共同组成,不过畲族人口较多的自然村,如上水、新村、洋尾清、霞坪等。这便是聚族而居和畲汉杂居的特点。畲汉杂居,有利于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团结,有利于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从大的范围而言,畲汉杂居对畲族文化的变迁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以上统计可以看出,在畲族聚族而居的村寨中,又以某一姓氏为主要姓氏,其户数较多,如上水自然村、石竹垅自然村、洋尾清自然村以蓝姓为主,新村自然村以钟姓居多,大坪后自然村以雷姓居多。由于聚族而居,同信仰、同语言、同生产、同文化,使得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绵延不断,族体意识强化,另一方面也容易固守以本族为中心的思想观念。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畲族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全面、真实、客观、生动地反映了畲族百年来的发展与变迁,记录了畲族的风俗习惯、民族传统,也反映了畲族人民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为福建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国强
责任者
蓝孝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崇儒乡
相关地名
上水村
相关地名
石竹垅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