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塔葡萄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558
颗粒名称: 溪塔葡萄沟
分类号: K288.3
页数: 3
页码: 223-225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安市穆云畲族乡溪塔村的治安、文化和经济发展情况。溪塔村是一个以蓝姓为主的纯畲族村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没有发生过一起治安和刑事案件。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中,这里的畲族同胞始终默默守护着属于自己的一方净土,精心构建了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园。村里的综治工作出色,没有刑事犯罪记录。村民之间关系和睦,家庭教育传统优良,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村民经济收入较高,人均年收入超过6000元。溪塔村的社会治安、文化和经济发展相得益彰,展现了一个和谐、繁荣、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
关键词: 溪塔村 社会治安 综治工作

内容

位于闽东第一高峰白云山的南麓,有一条闻名遐迩的葡萄沟。葡萄沟所在的小畲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没有发生过一起治安和刑事案件。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中,这里的畲族同胞始终默默守护着属于自己的一方净土,精心构建了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园。
  “山哈祖训”传家宝
  眼下正值一年一度的葡萄挂果成熟期,在福安市穆云畲族乡溪塔村的葡萄沟,藤架上早已爬满绿色的枝蔓,点缀着一串串“珍珠”与“玛瑙”。放眼望去,葡萄沟郁郁葱葱,浓荫蔽日,清泉潺潺,令人流连忘返。
  “畲族精神是个宝,祖训四不说得好:一是人穷要思变,无衣无食不能讨:二是自丑不出嫁,免得受欺又挨骂;三是宁辱不屈服,当个正义好民族;四是朋友不出卖,为人重节莫无赖。山哈祖训传至今,条条道理要记清。”这是张贴在溪塔村文化室墙上的“山哈祖训”。溪塔是一个以蓝姓为主的纯畲族村落,其开基始祖自16世纪后期从广东潮州迁此繁衍生息,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世代更迭中,溪塔畲民始终秉承祖训,筚路蓝缕,自强自立,开辟了属于自己的一方乐土。“自从解放到现在,溪塔村没有一个人触犯过刑律,甚至没有发生过一起治安案件,不信你可以到公安部门查询。”村支书吴廷禄说。
  来溪塔采访之前,福安市政法委领导就曾介绍说,这个村没有任何的刑事犯罪记录,综治工作很出色。因此,对村支书的这番话,笔者深信不疑。但还是忍不住问:“那平时村民之间有没有一些摩擦或纠纷之类的事发生?”回答也是否定的。村支书解释说:“我们这里从来没有发生打架斗殴的。畲家人老实厚道,谁惹是生非谁就遭受众人鄙视。”
  据了解,该村家家户户签订了《平安建设家庭责任书》。每月15日,村里都要召开两场会,一场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例会,另一场是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会,村里的不稳定因素都被排除在事前或萌芽状态。而且,这里的畲民代代延续着优良的家庭教育传统,他们要求自家的孩子必须走正道,不干违背良心和违法乱纪的事,甚至不准未成年的孩子擅自在外过夜。
  尽管如此,笔者还是决定到村民家中走走,探个究竟。
  小村俨然大家庭
  溪塔村村民雷阿平在家排行老三,一家兄弟五个,只有最小的弟弟尚未成家,父母均已60多岁。按通常情况分析,这样的家庭,兄弟、婆媳、妯娌之间的关系最难处理。然而,面对笔者的质疑,雷阿平没有丝毫的为难。他说,一家人相处得非常和睦,从来没有顶过嘴、闹过别扭,就算分家分田分地以及赡养老人等比较敏感的事情,大家也都二话不说,听长辈的。
  沿着整洁平坦的水泥村道,笔者走进村中的一间杂货店,询问这里有没有赊账,店主直摇头。身旁的一位村民说,“祖训”讲了,“无衣无食不能讨”,何况现在家家户户生活水平都不错了,谁还愿意去赊呢?
  陪笔者走村串户过程中,吴廷禄介绍说,村里哪家煮“美味佳肴”了,都要盛上几碗送给左邻右舍,让大家一起“尝尝鲜”、享享口福,邻里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每天傍晚至夜间9时,也是村图书室、文化室、篮球场最热闹的时间,劳作一天的村民聚在这里看书、看电视、打乒乓球、打篮球,其乐融融。
  那么,虎头、高岭两个村与溪塔村毗邻,村与村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有没有闹过不愉快的事呢?溪塔的几位村干部搜肠刮肚,只想起一件事:去年10月间,村里一名20来岁的小伙子,傍晚时分骑摩托车返家途经虎头村,因天色已暗,不小心将该村一位70岁高龄的老人撞倒,幸亏没有伤到筋骨。小伙子的家庭比较困难,好不容易东挪西借了1500元钱为老人治疗。等到老人基本康复,其子女提出5000元营养费的补偿要求。溪塔村和虎头村的两委成员得知后,立即介入调解,最后让肇事的小伙子买些礼物,登门向老人及其子女表示歉意,平息了这起意外风波。“我们村与邻村的关系历来很好,就像兄弟一般。”吴廷禄说。
  近年来,溪塔村的葡萄沟远近闻名,加上这里还是地方名果穆阳水蜜桃的集中种植地,每年春夏时节,到这里观赏桃花、游览葡萄沟的游客络绎不绝,也给该村的社会治安带来了新课题。为此,村里决定组建治安巡逻队。一呼百应,报名者踊跃,村民们非常支持这一决定。
  家和带来万事兴
  溪塔村地处山区,全村126户,626人,耕地面积仅674亩。在这样人多地少的小山村,溪塔的畲族同胞用热情、质朴、善良、勤劳,铺设了一条致富的路子。他们开山种茶、跨涧栽果,甚至到外村承租耕地,目前人均年收入已超过6000元。2006年,该村被列入福安市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有人说,只有“大家庭”式的溪塔村,才能成就一条绵延5公里、枝蔓交缠、果实分属30多户种植户的“全国第三大葡萄沟”。此活不无道理,这也正是溪塔村的魅力。溪塔葡萄沟出产的刺葡萄,汁丰味甜,不酸不涩,深受青睐,市场销售价格比福安作为“中国南方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的当家品种巨峰葡萄要高出许多,每年给村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更珍贵的是,溪塔独特的地理和文化环境,已经成为无价的人文生态景观。
  据介绍,为了开发溪塔葡萄沟的旅游资源,村里与福安市交通旅行社联手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首期投资60多万元建设休闲亭、廊桥、餐厅等基础设施和新景点,7月已对游人开放。同时,村里还投资10多万元建起了标准化公厕和10多个垃圾集中点,各家各户都配置了垃圾收集桶。村民们都在为维护这里的生态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附注

*本文写于2007年。作者系闽东日报社记者。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畲族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全面、真实、客观、生动地反映了畲族百年来的发展与变迁,记录了畲族的风俗习惯、民族传统,也反映了畲族人民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为福建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吴庆堂
责任者
郭雅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溪塔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