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南岗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556
颗粒名称: 我的家乡南岗村
分类号: K288.3
页数: 3
页码: 218-220
摘要: 南岗村是位于福安市西北部的畲族村落,历史上是一个乡。在20世纪50年代,南岗被设为乡,并成为畲族人聚居的地区之一。南岗村过去有近百户人家,近年来由于搬迁和政府实施“造福工程”,主村人口减少。现在南岗村大部分土墙厝已改为红砖墙的房子,但仍有少数人家保留原有的旧房。南岗村的特色在于其满山郁郁葱葱的树林和良好的植被保护,这与畲族人种植树木的传统有关。这些树木不仅有风水意义,还增添了家园之气。作者描述了自己在山冈上老房子的回忆,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热爱。
关键词: 南岗村 农村发展 民族文化

内容

20世纪50年代,南岗还是一个乡。一听这地名,就能猜出这是位于山冈之上的村落。在畲民村落的命名中,有直接与风水有关的村名。如福安市有一个畲村的钟姓族人认为,所居处“高冈栖止频回顾,山头择地最为良”,故将村落命名为“山头庄”。我不清楚南岗的命名如何而来,但顾名思义,是依山南而坐落,因此也叫“南门岗村”。
  1957年,南岗被设为乡。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畲族的管理。1957年7月8日,宁德县人民委员会派出工作队到城关区后山乡进行建立民族乡的试点。后经县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于9月8日正式设立后山、祭头、九仙、南山、南岗、北山、新楼、猴墩、雷东9个民族乡,民族事务由本民族人自管。1958年后,随着行政区域的撤区并乡,少数民族事务归并到新设的行政乡(村)兼管。直到1983年11月,县民族事务委员会成立,经审定,将畲族聚居的19个村庄划为畲族行政村。
  南岗乡成立的确切时间为1957年10月10日,乡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11人,其中乡长、副乡长由畲族人担任;委员8人,畲族占6人。管辖水尾、金垂、云淡、韩丹4个村庄。韩丹村辖韩厝林、丹斗自然村,其中丹斗自然村和现在的南岗村一样,是纯畲族村,而云淡村则是一个海岛村,金垂村是沿海的一个大村,这两村以汉族为主,人口数量远远超过南岗村。到了1999年底,宁德市(现在的蕉城区)畲族人口相对聚居的行政村有33个,分布于城南、金涵、漳湾、七都、八都、九都、霍童和飞鸾、赤溪等乡镇。其中分布于八都镇和金涵乡的最多,各有7个行政村。
  南岗村,过去有近百户人家。近一二十年,多数人家往金垂村、红门里村以及城关等地搬迁。在1999年统计时,主村只有24户人家。近年来各级政府为改善山区群众的生产条件,实施“造福工程”,扶持边远山区的贫困群众往条件较好的地方搬迁集中,南岗村周围的外厝、水井两个自然村的几户人家也集中到主村来。
  *本篇写于2007年。作者系宁德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
  现在的南岗村,大部分的土墙厝都改成红砖墙的房子。只有一两户人家大概是出于怀旧的心情,保留原有的旧房,只做了局部的修缮。
  要说南岗村的特色,就是满山郁郁葱葱的树林,植被保护得很好。畲族自古以来就有在村庄、住宅旁、路边、溪河边等处种树的习惯,大小的畲村均有面积不等的杂木林,畲民称之为“风水林”。畲民住宅朴实无华,多是依山而建,没有汉族的“泰山石敢当”等用来镇邪的装饰物。但畲民谚语云:“造成风水画成龙”,畲家有以树木培荫风水的传统,在房前房后植树,在村落周围造林,既可以阻挡山野之风,又可以添增家园之气。
  有的畲民家族还将封山造林的规约写进家谱中,好让子子孙孙永远遵守。如清代光绪年间的《颍川钟氏族谱》记载,福安“仙岭洋乡长生公生道光丁末年(1847),屋墙外有柳树一株,以为风水,子孙勿得斫伐”。植树补基,汉族的堪舆家也推崇这种做法。只是畲家认为,房基植树的作用远不止补基,还有挡风聚气之功效。畲民的这一风俗也使得村落在形态上更完美,景观上显得丰富而有生机。
  这个以山为家,又谦称自己是“山里客人”的民族,和青山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他们爱山,尊重大山,绝不去破坏山的尊严。家乡的这些树木,有的历经数百年,默默见证着沧桑岁月。
  山冈顶上最高处错落着三座房子,其中朝北的那座是我祖父留下的“土墙厝”,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的两个儿子也出生在这里。
  老房子面朝东,站在房前视野开阔,可遥望远在天边的东湖。海天共一色,这在我童年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东湖,位于现在宁德市的新城区,和我的家之间,隔着山冈、海湾、村庄和田野,距离大约有一二十公里。20世纪60年代以前,它是宁德县城边上的一片海湾,面积有2万来亩。潮来时,万顷波涛;潮退时,是一望无际的海滩。童年时的我,远望东湖的粼粼波光和山冈上的云霭,感觉是那么的遥远,遥远得似乎在天边。20世纪60年代中期,东湖经过围垦和开发,成为一片青葱的田畴和湖泊湿地。现在又成了宁德市的新城区,有着繁华的街道、林立的高楼和彻夜不息、流光溢彩的灯火。而这一切,童年时站在高高山冈上的我,如何能够想像得出呢!
  当年,清晨最早的一缕阳光透过云层,照在岩石上时,我常和同龄的伙伴们一道站在那里,遥望着晨曦中的东湖。冬天,山村无比的寒冷,而最早到来的阳光给了我温暖,也带给我无限的憧憬。
  童年,我走地头、进树林、采茶叶,目睹家乡的变迁,感受山民的善良,我热爱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如今,每逢春节,我都要带着妻子、孩子回老家看看。一来教育子女不要忘本;二来忆苦思甜,感受家乡难得的发展变化,为父老乡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记得父亲还在世的时候,我回老家看望他,父亲拉着我的手,走到老屋前那块小田地上,指着田埂上的那块岩石说:“伢,你小的时候,经常站在这里,看东湖那边的阳光照在山冈上。伢,我们山哈人,祖祖辈辈就是以山为家。”
  以后,我每每回家乡,总要站在那里,遥望天边的东湖之景,父亲的话语仿佛又在耳边。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畲族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全面、真实、客观、生动地反映了畲族百年来的发展与变迁,记录了畲族的风俗习惯、民族传统,也反映了畲族人民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为福建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钟雷兴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福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