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552
颗粒名称: 经济结构
分类号: F127.61
页数: 3
页码: 208-210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安市坂中乡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政策推动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影响下,坂中乡的种植业结构、农业经济结构、非农产业和农村产业结构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政府重视粮食生产,提高复种指数,使得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有所增加。茶叶、水果和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增长迅速,农业产值大幅增加。同时,工业产值也以更高的速度增长,工业区的发展带动了全乡的经济增长。此外,坂中乡还制定了“科技兴乡”、“工业富乡”的发展战略,以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坂中乡 经济发展 种植业结构

内容

坂中乡曾是全市、全地区乃至全省有名的贫困乡。1979年以前,受当时全国农村经济政策的影响,种植业结构单一,副业、手工业发展受到抑制。1982年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进入90年代后,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带动全乡的经济结构出现了较大的调整。坂中乡地处福安市区西北部,受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现在已经成为福安市三个畲族乡中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乡,工业产值已远远超过农业,全乡初步呈现出农村城镇化、农业郊区化的态势。
  1.种植业结构。改革开放以来,坂中畲族乡的粮食种植面积在经过1980年后一段时间的下降之后,1990年后又开始回升(详见表1)。1996年,全乡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1975年增加了4026亩,增幅为14.07%,这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复种指数所致。随着农业技术的推广及农民技术水平的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也稳步增长,1996年,全乡尽管遭受了台风、洪涝等严重自然灾害,粮食产量有所下降,但是粮食的平均亩产仍然比1975年提高了32.75%,总产量则是1975年的1.5倍。与粮食种植业相比,茶叶、水果和蔬菜等主要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长幅度更大。1996年,茶叶的种植面积比1975年增加了90.66%,产量提高了7.2倍;水果种植面积比1975年增加了5倍,产量提高了13.1倍;蔬菜种植面积比1975年增加了15倍,总产量达12518吨。
  2.农业经济结构。1996年,全乡农业总产值6354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36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6.66%;林业产值76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2.01%;畜牧业产值113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7.82%;渔业产值10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62%;其他农业产值75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1.89%。从林业、畜牧业和蔬菜种植业的发展情况看,山地农业和城郊型农业的特征比较明显。
  3.非农产业。1996年,全乡非农产业产值达38280万元,是农业产值的6倍。其中工业产值35291万元,占非农产业总产值的92.19%,主要是福安市的工业区设在坂中乡所致。在全乡的工业总产值中,乡办工业总产值17580万元,占49.81%;村办工业产值981万元,占2.78%;村以下所办工业的产值16730万元,占47.41%。此外,全乡1996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产值为2002万元,运输业产值797万元,建筑业产值190万元,分别占非农产业总产值的5.23%、2.08%和0.50%。
  4.农村产业结构。1996年,坂中畲族乡农村社会总产值为4.4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6354万元,占14.24%;第二产业产值35482万元,占79.49%;第三产业产值2799万元,占6.27%。目前,坂中畲族乡确定了“科技兴乡”、“工业富乡”的发展战略:第一产业走城郊型农业的发展模式,朝“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农业产业化方向迈进,并且确立了以粮食为主体,蔬菜为支柱,茶、果、蔗、竹、花并进的多元化生产布局,开辟形成橄榄、绿竹、蔬菜、茶叶、林业、食用菌六大生产加工基地,通过加强农业科技的普及推广,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第二产业以闽东电机电器工业区和民族经济开发区为龙头,形成以电机电器、建筑建材、彩印装璜、食品加工、铸造、电力、制茶等为主,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第三产业侧重发展服务业、商业及餐饮业。1996年,全乡共有商业网点403家,由于坂中工业区正处在发展阶段,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潜力很大。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畲族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全面、真实、客观、生动地反映了畲族百年来的发展与变迁,记录了畲族的风俗习惯、民族传统,也反映了畲族人民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为福建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侯红蕊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坂中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