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7个“山头”搬下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548
颗粒名称: 947个“山头”搬下山
分类号: K288.3
页数: 2
页码: 202-203
摘要: 福建省自1994年开始实施“造福工程”,旨在改善边远山区居住分散、交通闭塞的畲族村落的生存环境。通过全面调查和规划,分批进行搬迁,使32000多名畲民迁到地势平坦、交通便捷的地方建立了新村。这项工程得到了广大畲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国家财政先后补贴了9500多万元。福安市是全国畲族人口最多、最集中的县市,通过“造福工程”,大部分畲族人口从高山边远地区和沿海偏僻岛屿迁出,从根本上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这项工程对畲族人民来说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被视为幸福工程和德政工程。
关键词: 造福工程 畲族 生存环境

内容

为了从根本上改善畲族人民的生存环境,福建省委、省政府从1994年开始把“造福工程”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项目,对边远山区居住分散、交通闭塞的畲族村落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后作出规划,分批进行搬迁。这项工程得到广大畲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他们主动投入,谓之“造福工程”,其中也包括茅草房改造工程。经连续几年的改造与搬迁,据全省统计,截至2005年年底,有947个山头自然村,8700多户32000名畲民迁到地势平坦、交通便捷的地方建立了新村,国家财政先后补贴了9500多万元。
  从1994年实施“造福工程”以来,福安市率先开展工作,全市到2005年底已先后搬迁387个山头自然村,使2647户12000多名畲民告别穷山恶水,从根本上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福安市是全国畲族人口最多、最集中的县市,畲族人口有68900多人,占中国畲族人口的9.4%,是福建省畲族人口第一大县(市)。全市有三个畲族乡,114个畲族行政村。他们虽是“大分散、小聚居”,但大部分分布在高山边远地区和沿海偏僻岛屿,村落分散,生存空间狭窄,自然条件恶劣,脱贫致富门路少,发展步伐缓慢。
  全面组织实施“造福工程”以来,福安市政府专门制定了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与措施,逐年加大力度,各项指标的硬件着重解决畲族村“搬迁工程”的需要。同时,市里还专项划拨资金为畲族“造福工程”的新村做好公共设施配套建设,下大力气做好全市畲族新村水、电、路、电话、电视的“五通”。经验收检查80%工程指标都达标,从根本上改善了畲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搬迁畲民告别穷山恶水后,脱贫致富的门路宽了,他们积极从事第二、三产业,人人争致富。穆云畲族乡的洋坪、高岭、亨里等畲族新村都成了小康村。福安市畲族农户的人均纯收入从1993年的人均1300元提高到2007年人均3700元以上。
  茅草房改造也在“造福工程”期间一气呵成。霞浦、福鼎境内22个乡镇216个畲族自然村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畲民长期住茅草房,省委、省政府将茅草房改造列为1997年为民办实事的项目,进行全面摸底,订计划,按草房不同情况,分别对待,分别进行,按省、县、乡镇三级分工,各负其责,筹集资金,每户省补助300~500元,县补助500~1000元,乡镇配套1000元,不足部分由住户负责,在一年内保证完成,719户2859人按期搬入新居。最终结算共投入722.3万元,群众自筹411万元,合计建筑砖瓦结构两层楼房19502平方米。
  “造福工程”是为民谋幸福、为民谋欢乐的永久性工程,也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资金投入。从对已搬迁村庄的测算,比照边远山区架电、修路,从947个山头减少为387个山头,在平坦地方建设新村的电路、道路、住宅的投资减少三分之二的投入,约3000万元,是千年创举。通过对福安、霞浦、福鼎、蕉城、寿宁、柘荣135个新居民点的调查、访问,得知畲民对搬迁工程非常满意,到处新房门口都贴着对联:“告别山窝歌盛世,乔迁新居记党恩。”
  “造福工程”对畲族来说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周宁县芋园坪是苏维埃安德县政府后方医院所在地,将三个小自然村共70户398人搬进县城,组成兴福居委会,成为20世纪闽东畲族第一个城里的社区。还有福安市的留安、宁德蕉城区的新源两个畲族新村,都是从山里人变成城里人的代表。畲民们一致认为“造福工程”是幸福工程,一项德政工程,是我们畲族千年等一回的沧桑巨变。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畲族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全面、真实、客观、生动地反映了畲族百年来的发展与变迁,记录了畲族的风俗习惯、民族传统,也反映了畲族人民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为福建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雷恒春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