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唱《建寮歌》,创建“封金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530
颗粒名称: 高唱《建寮歌》,创建“封金山”
分类号: F323
页数: 3
页码: 181-183
摘要: 本文介绍了闽东畲族乡村实施“造福工程”的情况,旨在改善少数民族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和规章制度、广泛摸底调查和论证、采取县内安置的向中心村落或小城镇集聚的移民方式、发挥贫困者的作用等。这些措施为“造福工程”的实施创造了前提条件,确保了搬迁户的稳得住、能致富。文章还强调了政府在推动工程中的作用以及少数民族群众的受益情况。
关键词: 畲族乡 少数民族 经济发展

内容

古老的畲族《建寮歌》云:“起座瓦寮在湾滨,大树做柱细做桁。……郎起瓦寮在湾上,前门锹(挖)井后锹塘,塘内养得金鲤鱼,两边又开药材园。”款款歌言,道尽畲家建构大房屋的蓝图。畲家还有一首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相似的长篇歌言——《封金山》,大意是畲家离开广东潮州凤凰山祖地后,拜天神的恩赐又迁到封金山,畲家人在这片乐土中行猎耕织,过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田园牧歌式生活。“封金山”是畲家的乌托邦,遥远而又缥缈。时光流逝,20世纪末至今,为畲家开创“封金山”已成为无数发起者、倡议者、实施者躬身其中的伟业。
  考察闽东少数民族造福工程政策的实施过程,首先是闽东各级政府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和规章制度,加强对少数民族乡村“造福工程”的领导和管理。由于移民搬迁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协调任务重,闽东各级政府所属的扶贫办为牵头单位,各有关市、县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委、人口计生委(局)、建设局、民族与宗教事务局、国土资源局、林业局、老区办统一筹划相关工作。政府广泛的动员发动、周密的计划、繁杂的组织协调和持续的资金投入,为这一系统工程的实施创造了前提条件。
  在制定移民计划之前,闽东进行了广泛的摸底调查,对需要搬迁的地点和人数进行论证。少数民族“造福工程”的迁移对象主要是居住在高山边远地区和沿海偏僻岛屿、村落分散、生存空间狭窄,立地条件恶劣、脱贫致富步伐缓慢、解决“五通”要花很大代价的自然村以及受地质灾害威胁地域的群众。
  就移民点来看,闽东有关部门认为扶贫移民搬迁随着迁移距离的延长,难度也会相应加大。这不仅是因为迁移距离的延长,会导致迁移成本的增加,更由于迁移涉及的行政区域多,在获得新的生产资料、户籍等方面,困难也会增多,且移民融入迁入地生产生活的难度也会加大。因此,闽东少数民族“造福工程”基本采取县内安置的向中心村落或小城镇集聚的移民方式。
  闽东各级政府意识到,为了保证异地扶贫项目的有效性,必须充分发挥贫困者的作用,因为内因是反贫困成功的关键。只有将少数民族贫困村民视为扶持的主体,让他们直接参与到反贫困的实施过程中去,逐渐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与外界交往的能力,才能最终达到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综合竞争能力的目的。在异地安置扶贫政策启动之始,闽东就采取了村民自力更生、自愿搬迁的原则,所需要资金以群众自筹为主,各级财政补助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为辅。“造福工程”建房资金以群众自筹为主、财政补助为辅。闽东各县(市、区)财政普遍设立“造福工程”补助资金专户,为扶贫专项资金,专款专用。财政和部门补助的资金都集中到专户管理,按人头下达;补助资金直接发放到户、到人,并实行县级报账和公告公示制度。另外,部门配套资金按项目下达。“造福工程”新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资金主要依靠县、乡政府安排的配套补助资金和群众投工投劳解决。
  为了让迁出地少数民族村民了解迁出的意义,迁移前,闽东各级政府向他们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动员农户自愿报名。为了免除移民的后顾之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解决移民初期的生产生活问题。如闽东少数民族总量最大、分布最广的福安市,从20世纪末实施“造福工程”至2011年底,福安市在16个乡镇、125个建制村、335个自然村共搬迁少数民族群众4130户、18785人。共营建少数民族新村(安置点)59个,少数民族搬迁群众新建房屋4009幢、16036间。
  作为这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自愿移民搬迁系统工程的组织者,闽东各级政府在政策运作过程中,还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如要求各县(市、区)扶贫部门跟踪落实“造福工程”的搬迁进度,向市农办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各级政府要对搬迁对象的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并将符合搬迁条件的农户建档立卡,随时可查。要求各级扶贫部门认真做好检查督促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各项资金的及时到位和搬迁任务的如期完成。
  为了实现搬迁户稳得住、能致富,对于列入“造福工程”的少数民族搬迁户,闽东各地出台扶贫小额信贷等各项帮扶措施,帮助搬迁户提高就业技能,实现稳定就业。闽东各地根据少数民族搬迁户的实际情况,按照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制定和采取了发展致富规划和措施。通过优先安排“阳光工程”培训、发展科技扶贫项目、组织劳务输出等措施,力求使每个搬迁户或有地种,或有活干,或有挣钱门路,减少返贫率,巩固扶贫的成果。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畲族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全面、真实、客观、生动地反映了畲族百年来的发展与变迁,记录了畲族的风俗习惯、民族传统,也反映了畲族人民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为福建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冬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畲族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