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工程”——一本不能不读的“大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529
颗粒名称: “造福工程”——一本不能不读的“大书”
分类号: F323
页数: 2
页码: 180-181
摘要: 本文介绍了闽东畲族乡村实施“造福工程”的情况。该工程旨在改善山高路远、生存条件恶劣、零星分散的少数民族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形成新的有利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通过有计划地将这些村子集中搬迁到地理条件较好的地域,实现了脱贫致富的良好效果。文章还介绍了“造福工程”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和实施效果,强调了政府在推动工程中的作用,以及少数民族群众的受益情况。
关键词: 畲族乡 少数民族 生产生活

内容

走进闽东畲族乡村,“造福工程”可以说是一部不能不读的“大书”。这部“书”的内容可概括为:各级政府按照少数民族群众自愿的原则,有计划地将一些山高路远、生存条件恶劣、零星分散的少数民族村集中搬迁到地理条件较好的地域,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形成新的有利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
  从这本书中不难想见,闽东的决策者们是怎样凭着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拼搏精神,去实现先辈的遗愿,让这片干渴已久的土地恢复青春的容颜。必须指出的是:最早从多年工作思路中总结出“造福工程”的是闽东;最早实施此项工程的是闽东;最直接的受惠者是闽东的畲族群众。“造福工程”对闽东畲族群众来说,是一项政治工程,是党的民族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德政,是千年等一回的沧桑巨变。
  闽东最早尝试实施“造福工程”的是地质灾害频发的畲族村,如福安市康厝畲族乡东山畲族村,1987年该村有96户、370人,其中畲族79户、310人。当年,该村后门山出现裂缝,有滑坡险情,政府有关部门十分重视。省民政厅随即拨款5万元,宁德地区民委拨款1万元资助村民搬迁。至1992年止,共搬迁90户380人至石碑洋村,新的村落仍称“东山村”。搬迁前的1988年,东山畲族村人均收入270元,比当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75元低205元。村中无自来水、广播、电话;由于电压低,照明电力也不足。搬迁后,由于新村海拔低,离集镇仅2公里,通了机耕路,村民到集镇打工和买卖商品十分方便。1993年,全村总收入达40.3万元,人均1060元,比1988年增长790元,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980元高8.16%。
  短短5年的时间,东山畲族村不仅完成了村庄的搬迁,而且使一个贫困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不仅东山畲族村如此,20世纪80年代后期从山区搬迁到平原,从小村搬迁到大村的畲族村普遍表现出这一特点。搬迁后的畲族村由于地处平原,交通方便,且靠近城镇集贸市场,增加收益的机会也明显多于山区,因此能够迅速发展起来。尽管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畲族村搬迁大多是为了避免自然灾害,而不是以解决贫困问题为出发点,但客观上却取得了脱贫致富的良好效果,从而为贫困山区畲族村的脱贫摸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随后,“造福工程”覆盖到了更为普遍的地处偏远、聚落分散、扶贫成本高的民族村。宁德市三都澳半山畲族村是较早实施的试点村之一,那里地处海岛的大山之中,仅有12户56人,全是畲族。村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缺乏,教育落后,生活艰辛。村里妇女远嫁,男人独身,人口呈下降趋势。1993年5月,政府补助9.9万元,帮助他们迁往海边,并完善基础设施。搬迁户除了种田外,还养殖海带、紫菜等,人均年收入从搬迁前的340元增加至千元以上。半山畲族村的整体搬迁正是闽东异地安置扶贫的一个缩影。搬迁后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的闽东畲族群众表示,搬迁村庄是为群众造福并荫及子孙的功德无量的事。异地安置扶贫由此被命名为“造福工程”。
  1994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按照《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对极少数生存和发展条件特别困难的村庄和农户,实行开发式移民”的要求,全面组织推广实施“造福工程”。同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民族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要积极组织实施‘造福工程’。按照群众自愿的原则,有计划地将一些山高路远、生存条件恶劣、零星分散的少数民族村集中搬迁到地理条件较好的地域,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形成新的有利于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少数民族异地安置扶贫由此在全省大规模展开。据统计,截至2012年,闽东少数民族“造福工程”累计搬迁少数民族群众11741户53554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25.71%。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畲族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全面、真实、客观、生动地反映了畲族百年来的发展与变迁,记录了畲族的风俗习惯、民族传统,也反映了畲族人民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为福建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冬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畲族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