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点的民族新村——庭洋坂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484
颗粒名称: 高起点的民族新村——庭洋坂村
分类号: K928.5
页数: 2
页码: 102-103
摘要: 本文介绍了庭洋坂村整村搬迁至县城附近,建设高标准新村,政府大力支持,村干部和群众配合,将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关键词: 庭洋坂村 整村搬迁 特色村寨

内容

庭洋坂村位于罗源县东北部山区,由庭洋坂、洋头两个自然村组成,人口128户553人,也是县内历史较悠久的畲村之一。庭洋坂村的畲族祖图(现存全县最早)、巫师科仪唱本等十分珍贵。
  庭洋坂村地处相对孤立的罗(源)宁(德)交界地带山区里,长期以来经济发展落后,农民增收困难。2008年因县重点项目——殡仪馆迁址工程坐落在庭洋坂村境内,县委、县政府决定对该村实施整村异地搬迁,并成立由分管副县长董志干任组长的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处理相关事宜。
  将要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故土,村民们既不安又满怀憧憬,当得知在县政府的督促、协调下,新村选址起步镇镇政府所在地亥窑里地块,距离县城只有3公里时,大家还有些将信将疑。
  本着节约土地的原则,按照119户每户占地90平方米(另有9户36人于2002年已享受“造福工程”指标,搬迁凤山镇余家塘村茶山里),四户连体,预留公共用地的要求,新村统一征地39.54亩,并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平整土地,统一高标准打造水泥管桩和基础梁,接着村民通过抽签办法分配宅基地,自筹资金建房。
  为了将庭洋坂新村建成高标准的“造福工程”省级示范点,政府计划投入各类扶持资金900多万元(含“造福工程”人口补助款),到2009年底已投入资金700多万元,70%的村民迁入新村。2010年春节前夕,福建省民宗厅王聚仁厅长在实地察看了新村建设情况后,嘱咐县委、县政府要将庭洋坂新村打造成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月,元宵节刚过,按县长何代钦的指示精神,董志干副县长带领庭洋坂村、县农办、县建设局、县民宗局、起步镇等有关单位负责人赴漳州华安县官畲村考察学习,借鉴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先进经验。5月,何县长、董副县长又亲临庭洋坂新村,召集县政府办、县民政局、县水务公司、县供电公司、县民宗局、起步镇负责人现场办公,解决庭洋坂村供水、供电、道路等配套设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问题,并提出三点要求:一,县相关部门对庭洋坂新村水、电、道路等建设项目要抓紧实施,并在资金上予以倾斜照顾,或向上级争取补助资金,或给予减免有关工程建设资金。二,民政部门要为已迁入的村民解决过渡期享受一年低保补助待遇,镇村两级要想方设法帮助特殊困难人群筹集建房资金,使他们能早日搬入新村,避免掉队。三,将庭洋坂新村建成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此,要大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做好民族新村外观设计,要通过创办文技培训班等形式,增强畲族文化保护意识,提高群众整体素质。何县长还亲自牵头联系引进客商,投资开发原庭洋坂村的山地资源,转移安置一部分富余劳动力。
  领导重视,部门支持,村干得力,群众配合,庭洋坂新村的精彩值得期待。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畲族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全面、真实、客观、生动地反映了畲族百年来的发展与变迁,记录了畲族的风俗习惯、民族传统,也反映了畲族人民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为福建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蓝善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庭洋坂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