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口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453
颗粒名称: 二、人口发展
分类号: C957
页数: 4
页码: 042-045
摘要: 本文对闽东地区畲族人口分布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具有广泛性和规律性,既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又受汉族生活方式和生产能力的影响。畲族人口的发展与政府政策的倾斜密切相关,随着时代的发展,畲族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但增长速度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本文还对影响畲族人口发展的内在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生育政策、医疗条件、生育高峰期和恢复民族成分的人口等。最后,文章还对闽东畲族人口的婚姻状况进行了详细比较,发现其与全省和汉族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 畲族 人口分布 人口发展

内容

闽东畲族人口分布的特点,既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又或多或少受汉族生活方式和生产能力的影响,自然构成了居住、生活、生产的丰富性。再加上政府一贯对少数民族给予优惠政策的倾斜,使得闽东畲族的人口发展,随着时代的节拍,循着自身的规律,很有节奏地健康运行。
  据《闽东畲族志》记载,唐乾符三年(876),畲族先民最早踏入闽东,落脚定居在古田的水竹洋(今古田富达村)。明清时期由于缺乏专门记载,今天我们还无从考证那时的精确人口数量。根据《福建省统计年鉴》和有关文献记载,民国二十六年(1937)闽东畲族人口为38061人,户均3.78人。
  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闽东畲族人口已发展到81423人,户均3.3人。虽然户均人数比16年前有所下降,但人口绝对量却增加了43362人,平均年增加2710人。这种状况,既有人口迁移的原因,也有统计准确度提高的因素。
  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闽东畲族人口为94780人。11年增加13357人,年均递增13.91‰,平均年增加1214人。这期间,畲族人口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年增长绝对量比前一个时段减少55.21%。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闽东畲族人口快速发展,达到141808人,比1964年增加了47028人,年均递增22.64‰,平均年增加2615人,其平均年增加人数为1953~1964年期间年均增加人数的2.15倍。这一时期在没有大量迁入人口的情况下,人口出现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人口的繁衍。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闽东畲族人口为157313人,比1982年增加15505人,8年年均增加1938人,年均递增13.09‰。这表明,这一时期人口增长速度因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婚育观念的进步而呈下降趋势。
  国家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民族工作,对少数民族的两种生产及时给予有效指导。福建省也陆续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畲族人口两种生产的正常协调发展,基本做到了与汉族同步。就人口发展而言,我们从第一次人口普查到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发展情况看,47年间闽东畲族人口从81423人发展到159040人,增长一倍左右,与汉族在同一时期增长幅度不相上下。分析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在因素在起作用:一是国家对少数民族在生育政策上的照顾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使得畲族妇女平均活产子女数略高于汉族(畲族为1.74个,汉族为1.64个);二是生育高峰期比汉族表现突出,从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反映,每年进入婚育期的妇女人数是退出婚育期妇女人数的1.87倍,略高于汉族1.8倍的水平;三是恢复民族成分的人口占一定比例,第四次人口普查时闽东畲族总人口中恢复民族成分的人口为7000多人,随后每年均有百人规模的民族成分恢复。无形中,闽东畲族在加大人口基数的同时,也扩大了生育队伍。再进一步分析,前两个因素所产生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一个关键的要素,即婚育队伍的结构比重。第一点可由婚姻状况中的性别结构现象得到说明。从第五次人口普查所反映的未婚性别比,以及15岁以上女性占15岁以上总人口比等状况中发现,畲族人口发展的基本条件——婚育队伍,其结构比重与汉族相当(详见表2、3)。
  从表2中,不难看出7个方面的现象:
  1.闽东畲族15岁以上有配偶人口的比重比全省水平低3个百分点,比闽东汉族低3.88个百分点,比全省汉族低5.27个百分点。
  2.闽东畲族有配偶人口中女性的比重比全省水平高近1个百分点,比闽东汉族仅低0.38个百分点,比全省汉族高1.46个百分点。
  3.闽东畲族有配偶人口中男性的比重比全省水平低6.4个百分点,比闽东汉族低6.75个百分点,比全省汉族低10.89个百分点。
  4.闽东畲族未婚人口比重比全省水平高1.53个百分点,比闽东汉族高2.4个百分点,比全省汉族高2.95个百分点。
  5.闽东畲族未婚人口中女性比重比全省水平低2.05个百分点,比闽东汉族低0.6个百分点,比全省汉族低2.38个百分点。
  6.闽东畲族未婚人口中男性比重比全省水平高4.58个百分点,比闽东汉族高4.8个百分点,比全省汉族高7.07个百分点。
  7.闽东畲族15岁以上女性人口比重比全省水平仅低0.05个百分点,比闽东汉族仅低0.76个百分点,比全省汉族低3.47个百分点。
  以上现象表明:尽管闽东受历史及地理位置等诸多因素影响生产力发展速度,影响婚姻水平。但畲族的婚姻水平整体上并没有出现明显的落伍现象,其发展基本上是与汉族同步的。这也意味着闽东畲族人口发展的趋势是稳定的,发展速度是符合规律的。当然,从对比中我们也看到某些方面的特征。一方面,闽东畲族15岁以上有配偶人口的比重相对偏低,主要是由于有配偶人口中男性的比重相差较大引起的。这也反映出闽东畲族男性成家的条件还不够理想,这正是由于畲族生产力发展在局部地区还较相对落后。另一方面,闽东畲族15岁以上有配偶人口中女性的比重相对高于全省畲族水平,高于省、市汉族水平。同时,闽东畲族未婚人口中女性比重比全省畲族水平低,比省、市汉族低,就弥补了男性配偶比重偏低的不足。再一方面,闽东畲族15岁以上女性人口比重与全省处在一个水平上,与闽东汉族水平比非常接近。很显然,从这些比重结构中分析可知,闽东畲族的人口发展速度与全省、与汉族是基本同步的。
  再从表3中看出生性别比情况,闽东畲族与汉族对出生孩子性别的取舍上,表现略有不同。从总的出生性别比,看不出太大的差异,而在孩次出生性别比上,则表现出些许的差别,三孩以上由于畲族的统计量过小,缺乏统计对比意义。总体上看,畲族喜欢男孩的程度略高于汉族。但从整体形态上看,畲族人民在生活方式的取舍上具有相同的积极上进、向往文明的内在要求,与汉族人民的思想、文化、观念等具有同化发展的趋势。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观察,就不难想像闽东畲族男性未婚比比汉族男性未婚比多出4.8个百分点的情况很快可以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得到解决。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畲族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全面、真实、客观、生动地反映了畲族百年来的发展与变迁,记录了畲族的风俗习惯、民族传统,也反映了畲族人民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为福建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

阅读

相关地名

古田县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