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群团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28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群团组织
分类号: D05
页数: 11
页码: 300-3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畲族农民协会在土地革命时期组织农民进行抗租抗债斗争和分粮斗争,发展了几十个乡村的农会组织。畲族妇女联合会参与抗日救亡和解放战争运动,妇女代表积极参与土地革命、大生产运动等。妇代会进行整顿和发展,涌现出一批先进人物。
关键词: 福安县 政治活动 党群组织

内容

畲族农民协会
  1930年7至8月中共福安地方党利用民众教育馆的名义,办“民众夜校”。以学文化的名义宣传抗租抗捐,组织农民协会。1931年4月,中共福州市委农村巡视员邓子恢前往溪柄一带组织秘密农会,发动畲汉人民进行抗租,抗债斗争。同年7月邓子恢在溪柄一带的畲汉村庄发动群众,开展分粮斗争,发展了几十个乡村的农会组织。1931年秋,畲族共产党员钟阿〓深入到蓝田、横林、后山、桦林、八铺、牛池坑、秋竹岗、桂垄、牛埕,牛鼻坑等畲村发展农会会员。1932年春,北区召开农会代表会,决定以借粮名义进行分粮。同年4至5月福安西区、南区畲汉农民组织了抗捐委员会。福安上西区抗捐委员会还召开代表大会,通过了“不交一文鸦片捐,打死收捐员……”贫苦畲汉农民纷纷加入农会组织。福安西区仅一周之内,参加农会人数达千余人。1933年3月,西区“农会已很普遍,几无一乡没有农会,”1934年,农会组织遍布畲村。
  1949年12月,福安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成立,随即在农村建立基层农会组织。1950年4月召开首届农民代表大会,正式成立福安县农民协会。畲村农会组织配合人民政府开展剿匪反霸、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征粮、大生产运动等。1954年7月以后,随着农村民主建政的完成和巩固,各级农会活动逐渐减少,县农民协会机构撤销。
  60至7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福安成立贫农下中农协会,参与“文化大革命”,成立农村学校贫下中农管理机构等。1966年福安畲族代表7人,特邀代表1人,参加福建省贫下中农代表大会。
  附录三: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福安革命根据地县级工会全称为“福安县赤色工人联合会”,隶属县苏维埃政府领导。
  其中福(安)霞(浦)边区县赤色工人联合总会主席钟金东(1934.10—1935.初)
  (2)1983年韩阳中学女教师蓝珠桃为全国总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
  摘自中共福安县委组织部、中共福安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福安县档案局《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福安县组织史资料(1929年5月—1987年12月)》(油印本)1966年9月穆阳公社各大队第一届第一次贫下中农协会代表大会畲族代表人数统计表说明:1.代表总数103人,其中畲族34人,占33.01%。
  2.其中畲族贫协主席3人,副主席5人,委员6人,组长4人。
  畲族妇女联合会
  1931年,闽东革命领导人施霖、阮英平在福安甘棠一带组织群众发动妇女参加革命。1932年甘棠畲村山头庄、小岭出现妇女组织,康厝凤洋、坂中仙岩也相继出现。1933年9月,施霖在福安岭头举办“闽东妇女干部培训班”,培训一批妇女骨干。1934年福安苏区各县畲汉村都有妇女会。福(安)霞(浦)县边区苏维埃政府在上南区组织了36个妇女会。畲族妇女为革命做出贡献。1934年福安柏柱洋东山等畲村建立了红军后方医院,畲族妇女精心料理红军、游击队伤员。山头庄畲族妇女蓝廷眉为给红军指路突围遇害。同年冬天,中共福安县委委员曾志得重病,又遇国民党保安队围捕,松罗小坑村妇女蓝金妹将自己孩子隐蔽于路边草丛,背起曾志脱离险境。闽东苏区妇女工作团副主任吴鸿琴受伤,得到井下厝坪村妇女钟淑兰的掩护。1937至1949年,畲族妇女组织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和解放战争运动。
  1950年,畲村妇女参与开展土地革命。1951年第二期土改中各区(除二区)召开区妇会,共计12次。1951年“三八”节,县妇联组织妇女举行声势浩大游行活动,声援抗美援朝运动,全县女青年300名要求报名参军,畲族女青年把自家中的红绿花布用来制慰劳袋。1951年10月13日福安第五区召开首次妇女代表会议,金溪乡、赛岐镇妇女上台发言,表示为抗美援朝捐献粮食。1952年第四区(穆阳)第二届妇女代表会中妇女代表34人,其中畲族2人,占5.88%。1953年,畲族妇女拥护和踊跃参加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大生产运动。1954年畲族妇女吴脓妹出席全国妇联代表大会。1955年妇女组织尚未整顿,桂林、邮亭、凤洋三个乡合并后由区委指定雷全妹任妇代会主任。1956年,妇代会进行整顿,坂中大林妇代会属二类型。同年县召开农村妇女积极分子代表会议,凤洋乡代表介绍办好托儿所的经验。1957年正月初二,仙岩村在妇女干部、党团员带头下,妇女劳力都参加兴修水利。该村妇女干部带头办起颗粒肥厂、五花肥厂,创办文化站,发掘民间艺术。在1959年开展的“巧姐妹”运动中,坂中华安队出现以党支书雷伏端为首的“生产八姐妹”。1960年县召开建设社会主义“红、勤、巧、俭”积极分子代表大会,雷伏端作了典型发言。从1959至1961年,在生产中出现大批先进人物,如钢铁女将蓝月英,全国三八红旗手、优秀妇女干部雷松莲。1963年11月16至22日,福安县妇联召开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其中畲族代表17人参加。会上表彰的先进个人雷全妹、雷松莲。她们参加省群英会。1956年三八节被评为先进集体的有城郊公社铁湖大队女民兵尖子班、甘棠区山岭公社何厝大队妇女集体劳动先进单位。表彰优秀畲族妇女干部5人,畲族先进工作者4人。
  1965至1968年牛山湾妇女耕山队在妇联主任钟祖妃带领下,队员腰扎绳索,倒挂在悬崖峭壁开山凿石,修水利建电站,修成2.5公里水渠。1969年,甘棠过洋大队整顿妇代会,在17名畲汉代表中,产生妇代会委员。妇代会主任带领妇女积极参加劳动。1975年8月,松罗后洋大队蓝凤妹被评为省“三八红旗手”。1979年坂中公社亭兜大队妇代会主任蓝团姿被评为省“三八红旗手”,康厝长潭大队妇代会主任雷少平被评为省、宁德地区“三八红旗手”。
  1981年,坂中公社仙岩大队妇代会主任钟金梅被评为地区“三八红旗手”。1984年县妇联开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制宣传月”,康厝乡妇联主任雷少平被评为先进个人。1983年坂中公社仙岩大队女村民钟金梅被选为全国第十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1986年,坂中、穆云、康厝三个畲族乡妇联配合乡政府举办了裁缝、钩帽、新法接生等培训班。据统计3个乡共培训裁缝184人。坂中乡举办钩帽技术培训班和新法接生班,共有97名学员受训。坂中林岭村蓝团姿等6名学员通过接生班培训,掌握了科学接生法、产前检査、产后随访、临产急救等技术。1987年各畲乡村庄办起扫盲班和文化夜校,康厝乡红坪村妇代会配合村委办起扫盲班、裁缝班、高小班,参加学习人数56名,其中妇女占43名。1988年,坂中、康厝、穆云三个畲乡妇联配合县妇联等单位开展民族妇女工作竞赛活动。穆云乡妇联配合学校在虎头、燕科办起“家长学校”,创办一期“畲族妇女裁缝班”,12个畲族学员掌握了民族传统服装的裁剪技术。全乡岀现20多户以妇女为主的制茶联合体。坂中乡林岭畲村10个妇女组成茶叶生产联合体,开垦高标准茶园2亩,种果树300多株。三个畲族乡出现74个以妇女为主的联合体、165个专业户。经宁德地区民委、地区妇联检査,穆云乡妇联荣获少数民族先进单位,穆阳虎头村妇代会被评为地区先进妇代会,溪塔村钟春梅被评为地区先进个人。
  畲村青年团
  1932年2月福安青年团只有2个支部。1933年,根据迅速发展的革命形势的需要,团福州市委为加强福安团县委的领导,派团市委郭秀山来福安任团县委书记,同年,福安溪柄畲村采花桥团支部成立,这是畲村第一个团支部。钟茂金任共青团采花桥第一任支部书记。
  1934年,福安土地革命大规模开展,共青团(福)安(宁)德边区县委委员会成立,下辖下南、黄岐、屏潘、衡德、下西等团区委。团屏潘区委书记由畲族雷旺成担任。同年山头庄、小岭畲村相继成立了团支部。畲族青年团员带领畲族青年进行土地革命,报名参加红军和游击队。
  1951年5月县首届各界青年代表会召开,畲族代表4人。1952年,仙岩乡建立青年团支部,有团员21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安第一个畲乡团支部。团的发展壮大是在党的中心工作基础上而进行的,1953年,畲族聚居地咸福、大林、下逢团支部也相继建立。从1951至1960年,畲族团组织主要发动畲族青年参加农业生产,学习文化知识等运动。1959年2月1日,团县委表扬一批优秀团干、红旗青年。其中溪柄雷神森,穆阳钟云四、雷长玉,下白石雷得弟、雷谢银、钟元才,甘棠钟第二获“红旗青年”称号。
  1968年甘棠岭尾团支部积极开展团的组织建设。团支部主要活动有:带动青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运动中培养青年积极分子;大办俱乐部,建立活动阵地;学雷锋、张高谦,树标兵,赶先进,开展“五好青年”活动;上团课,做团外青年思想工作。团县委推广岭尾团支部的经验。同年,“五四”青年节,岭尾大队团支部、金斗洋大队团支部被团县委评为“五好团支部”,全县有6名畲族团员被评为“五好青年”。1964年“五四”青年节,团县委又表扬一批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争做“雷锋”式的好青年。全县有9名畲族团干被评为优秀团干,有4名畲族团员被评为五好青年,同年康厝长潭村青年雷少平选为共青团中央九大代表。
  “文化大革命”期间,团组织停止活动。1974年,溪潭公社马山大队广大团员、青年100多人在团支部带领下,开辟茶园,至同年9月底开茶园60多亩。1975年,畲村团支部普遍恢复。1977年3月,穆阳虎头畲村团支部掀起“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同社员新开茶园50多亩,修一条综合利用的水渠,筑了一条300米长的防洪堤,改造80%的低产田,建立畜牧场1座,办起照明、加工综合利用的水电站,建水力磨粉厂1座。1977年7月穆阳溪亭大队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结合整团整风,加强团的思想政治工作。团组织整顿中,超龄团员25个退团,吸收新团员17个,团支部增添了活力。大队中没有团员的自然村也发展了团员,成立团小组,整个溪亭大队共有70个团员。1978年“五四”青年节,团县委表彰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青年。被评为先进集体的畲村团支部有穆阳虎头生产队团支部。先进青年有雷成春、钟纯。同年社口的利岔、坑里坑、大坪、上山、谢岭下、山里等畲村团支部进行改选,增强团支部的组织力量。1979年“五四”青年节,团县委表彰一批“比、学、赶、帮、超”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社口谢岭下大队团支部获先进集体称号,3个畲族团员获先进个人称号。
  1981年穆阳的中沃、王楼、南山等畲村团支部进行整顿,增强活力。1985年,凤洋畲村团支部开展团组织活动,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主要措施为:筹办活动器材,建立活动阵地;设立团小组,活动巧安排。支部分4个小组:(1)读书小组,负责组织团员青年学习政治、文化科学知识,普及文化知识、办农民夜校;(2)宣传小组,负责团员青年开展文娱活动,收看电视、放映电影;(3)农技小组,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传授农业知识;(4)学雷锋小组,负责为五保户、军烈属打扫卫生,建立岗位责任制,实行“四评比”。“四评比”是比协助村党支部做好中心工作情况;比各团小组做好人好事的次数;比参加阵地活动和团小组活动的人数和项目数;比发展新团员的质、数量。凤阳团支部走出一条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团工作的新路子。
  1990年,坂中、穆云、康厝三个畲乡共青团委员会,主要开展“学雷锋、学赖宁”活动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少年儿童组织
  1934年,畲族儿童团在闽东开展土地革命中组织起来。首先在福安下西区凤洋村开展组织活动而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到其他畲族地区。如南山、七堤、岐山、蓝田、金斗洋、仙岭洋、南湾、秋竹岗、燕窝、茶洋、釆花桥等地。畲族儿童团的组织,当时是按村落大小而决定人数。大村20人,中村18人,小村5人。具体任务是传唱革命歌曲,宣传革命道理,如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白天替贫农团站岗放哨、送信,监视地主、富农,并巡逻村苏维埃边区,防范国民党连队袭击。必要时还到城关、赛岐、穆阳等国民党据点侦察敌情,儿童团一得消息,就一站传一站地向苏维埃政府汇报。儿童团的年龄一般10至16岁,村人常称儿童团团员为“红小鬼”。
  1950年秋,全县畲族人口比较集中的学区或学校都组织了中国少年儿童队,1953年中国少年儿童队改称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县畲族的入校生基本上都加入了少年先锋队组织。
  “文革”期间,少先队被“红小兵”所取代。1978年恢复了少先队组织和活动,先后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五讲四美三热爱”、“学赖宁、学十佳,最佳闽东小星星”等活动,重新发扬了儿童团、少先队的优良作风。福安民族实验小学、穆云虎头小学、社口南山小学、溪潭蓝田民族小学等校少先队组织了许多学雷锋小组。他们把学校通往村、乡的路命名为“红领巾文明路”,定期修整和打扫,分别和老革命、军烈属、孤寡老人挂钩,经常给他们送温暖。并为修建少年宫、张高谦陵园、红领巾水库献上自己一片爱心。
  1985年在参加全国少先队“创造杯”竞赛活动中,福安民族实验小学是百名获奖单位之一,1986年福安民族实验小学少先队获省“小主人在行动”活动优胜奖杯。1986至1988年,虎头小学少先队积极参加国家体育锻炼达标活动,2次获得省体委、教委、团省委颁发的达标荣誉证书。
  1991年,地区教育局、团地委授予市民族实验小学第二中队“学赖宁,最佳闽东小星星”集体荣誉称号。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福安市畲族志》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1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