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福州《华美报》第17号载,“本月闽县正堂成抄奉福建按察使司盐法道余为示谕事: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十二日,据家丁林添禀称:家主刑部主事钟大焜因修谱到福宁所属各县,见有一种山民,纳粮考试,与百姓无异,惟装束不同,群呼为畲。山民不服,特起争端。家主向山民劝改装束与众一律,便可免此称谓,无不踊跃乐从。惟山民散处甚多,禀请出示晓等情。准此。……自示之后,该山民男妇等,务将服式改从民俗,……百姓亦摒除畛域,等类齐观,勿仍以畲民相谇病。……本署司有厚望。”此文还刊于光绪二十七年钟大焜修木版印刷的钟谱内,并弁于福安仙岭洋村钟氏世系的首页。这是畲族统治者对族内人要求向汉族认同的实例,属机械同化现象。
1953年7月22日福安县委《少数民族工作总结》中认为,“除钟、雷、蓝3姓外,尚有吴、杨、黄、邓、林、陈、凌、王、郑、李等10姓200多户,他们装饰和语言和畲族一样,很难定他们是何民族。”福安民委已认定福安吴姓2250人和杨姓262人为畲族,吴、杨畲族都是明代末年为畲族自然同化而成的。民族间通婚是民族融合的基本表现形式。20世纪50年代之前,畲汉通婚现象比较少见。
据清光绪三年王家宾修溪柄东山雷谱载,自乾隆至同治年间,雷家娶妻的455门亲事中,娶钟氏272人,蓝氏160人,雷氏1人,吴氏7人,李氏6人,杨氏3人,陈氏2人,郭、郑、王、董家女各1人。改嫁11人,其中钟氏8人,蓝氏3人。嫁女的256门亲事中,适钟家154人,蓝家70人,郑家6人,吴家5人,杨家4人,张、李家各3人,郭、林、薛、叶、宋、阮、何、林、龚、罗、徐家各1人。
据清宣统二年(1910)浙江瓯江峰岐协王堂编坂中大林钟谱载,自乾隆至光绪年间,钟家娶妻的313门亲事中,娶雷氏181人,蓝氏103人,吴氏16人,郭氏2人,杨、李、熊氏各1人,继娶妻4人中,雷氏3人,蓝氏1人。嫁女的171门亲事中,适雷家100人,蓝家41人,吴家11人,陈家4人,杨家4人,林家3人,薛、王、叶、何、萧、邱、郑、张家各1人。改嫁2人,都适雷家。
民国24年(1935)浙江泰顺钟英修坂中后门坪雷谱载,自清乾隆至道光年间,雷家娶妻的390门亲事中,娶钟氏253人,蓝氏120人,杨氏11人,陈、黄、王氏各2人。继娶妻7人中,钟、蓝氏各3人,吴氏1人。嫁女的235门亲事中,适钟家148人,蓝家60人,杨家8人,黄、陈家各4人,缪、张、江、彭家各2人,苏、郑、范家各1人。
1980年浙江平阳雷大甫修松罗茶洋钟谱中载,自康熙至光绪年间,钟家娶妻的253门亲事中,娶雷氏151人,蓝氏80人,李氏9人,吴氏5人,杨氏4人,罗、刘、谢、赖家各1人。继娶19人中,雷氏12人,蓝氏7人。再娶1人,为吴氏。出妻3人中,蓝氏2人,雷氏1人。嫁女的194门亲事中,适雷家111人,蓝家57人,李家18人,吴家5人,杨、孙、毛家各1人。
民国时期,钟家娶妻的38门亲事中,娶雷氏21人,蓝氏8人,吴氏3人,杨氏2人,李、郭、周、林家各1人。继妻雷氏女1人,出妻1人,李氏。女儿出嫁的13门亲事中,适雷家7人,蓝家3人,吴、刘、董家各1人。
自上述资料统计,畲娶汉女数少于畲嫁汉女数。钟、雷与吴联姻,多是社口桐湾、南山等地吴姓畲族,钟雷与杨联姻,多是潘洋、蛤蟆头等地杨姓畲族。
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坂中畲族乡18个村民委员会(缺井口、坂中)累计,1608对夫妇中,畲家族内婚1523对,占94.71%;畲娶汉45对,占2.80%;畲嫁汉40对,占2.49%。朝阳镇16个街(村)统计,715对夫妇中,畲家族内婚230对,占32.17%;畲娶汉260对,占36.36%;畲嫁汉225对,占31.47%;畲汉通婚共485对,占67.83%。综上所述,农村畲汉通婚现象并不普遍,而城镇畲汉通婚比例高于畲家族内婚35.6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