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规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24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规模
分类号: S66
页数: 3
页码: 216-2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安传统水果有李、柑桔、桃,畲村80年代起大规模种植多种水果。政府支持民族地区水果生产,畲村形成多个水果产区,其中溪潭乡岐山畲族村有300年树龄的四季橄榄。
关键词: 福安水果 畲村种植 多产区

内容

福安传统的水果种类是李、柑桔、桃。关于李,明嘉靖版《福安县志》载:“闽中虚仁李,讹作夫人李,汁殷如血,味最甘美。”清道光二年(1822)福安有粉李、白李、麦李、黄蜡李、胭脂李、红腹等品种。宣统二年(1910)县城南湖大面积扩种,1914年潭头引种,1938年全县李园面积428.5亩,总产9855担,1949年总产200担,1958年总产10351担,1966年28284担,1975年3482担,这年开始恢复生产,1984年总产4.8万担,1990年总产9.53万担。福安是仅次永泰县的福建主要产李基地,产区分布潭头、社口、上白石、坂中、溪潭、韩阳等乡镇。关于柑桔,1938年全县桔园面积211.5亩,总产4864.5担。1952年总产100担,1960年总产55担,1970年2365担,1975年以后恢复发展,1986年22500亩,投产面积4000亩,总产25000多担,1990年5.28万担。产区分布韩阳、穆阳、康厝、赛岐、甘棠、溪柄等乡镇。关于桃,1938年全县桃园335亩,总产7716担,1949年总产1000担,1975年恢复发展,1986年总产1.5万担,1990年2.98万担。产区分布穆阳、苏堤、苏坂、小梨、岩湖等处。
  20世纪70年代之前,畲村大多地处山区,水果种植范围极小,多限于房前屋后,产量极低,没有形成规模。80年代开始全面推广水果生产,畲村开始大规模种植水果,如桃、李、柑桔、枇杷、葡萄、龙眼、荔枝等。根据不同的自然气候和立地条件,畲村普遍种上适应当地条件的各种水果。人民政府的民族补助款和扶贫基金等对畲村水果生产发挥直接作用。1985年全县民族地区种各种果树50万株,其中李6万株,青梅18万株,其余的如柑桔、枇杷、柿、葡萄等。穆云畲族乡溪塔村113户,480个人口,80年代中期发展果树1950株,每户平均果树209株。1986年全县畲村种果95万株,按畲族农业人口平均,户均种果90株,水果生产重点村40余个,联合体30余个,重点户40个。
  畲村水果主要产区如下:李产区凤洋、溪塔、中岙、鹅山、里园等;桃产区虎头、溪塔等;柑桔产区溪塔、虎头等;葡萄产区过洋、仙岩、溪塔、虎头等;枇杷产区康厝半山、林岭、铁湖等;柿产区蓝田。溪潭乡岐山畲族村有一株树龄为300余年的四季橄榄,干高5.8米,干周2.6米,树高19~20米,树冠17×22米,每年开花4次,结果3次,周年都挂果,果实大小均匀,60年代后每年产量在10担左右。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福安市畲族志》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1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安市
相关地名
潭头镇
相关地名
永泰县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溪潭镇
相关地名
桔园镇
相关地名
穆阳镇
相关地名
桃园市
相关地名
畲村
相关地名
穆云畲族乡
相关地名
溪塔村
相关地名
溪潭乡
相关地名
岐山县
相关地名
畲族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