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农具•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22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农具•设施
分类号: F306
页数: 8
页码: 161-1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畲族在封建社会及建国初期农具和畜力严重缺乏,政府投放贷款和补助款后逐渐改善。60年代后修建基础设施,70年代出现农业机械。水利工程较少。
关键词: 畲族 基础设施 农业机械

内容

农具畜力·仓库厂房
  畲族传统工具使用范围主要包括田间耕作、作物收获和粮食加工等三方面。在封建社会,由于经济落后,资金短缺,畲族农民连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即农具,都不能完全具备。作为畜力的耕牛在畲村更是少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这种现象仍然存在。
  1954年2月10日,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福安县岳田乡畲民情况调查资料》载岳田乡6个畲族自然村,即蓝田、七埞、王厝、龙腰河、岐山、横林等,农具拥有状况:“畲族所用的农具主要的有(一)犁、耙、锄头(木锄、鸭口锄、马锭锄)、田刀、草耙、棕衣等,用力大效率不高。(二)软卷(晒谷用)、竹廉(晒地瓜米用)、竹篓。(三)砻、磨、石臼、风车(谷物加工用)。以上三种,最主要的是第一种农具,其中除嘴窄铁厚便于开垦的鸭口锄和鹤嘴锄与平原不同外,其它大致相同。由于山区铁少,没有铁匠,畲民普遍缺乏农具,我们根据蓝田村的调查:具备有整套农具的没有1户,如钟××解放前一家5口,劳动力3人,只锄头1把,解放后分进了土地,收入增加,生活好转,购置了锄头1把,木锄1把,犁1付,棕衣1件,农具还是缺乏。”全村有劳动力175人“解放前只有锄头151把,每人还不到1把,棕衣58件,平均3人1件。今后虽然增加,但棕衣也只有89件,平均每2人1件,……”。各阶层农具占有情况如下表:
  岳田乡蓝田村各阶层解放前后畜力、农具分析表
  “畲族6个村仅有耕牛50头,能耕田的为数不多。其余全劳动力壮牛10头,可耕280亩,半劳力16头可耕320亩,其它都系老牛或小牛,每到农忙时都向外地租借耕牛,牛租每天20斤米。因此绝大部分土地,以人顶牛,用人力翻掘,如蓝田村今年冬耕需要翻518.18亩,以人力翻掘的有142.46亩,占78.9%,牛力普遍缺乏。”
  1954年10月12日,中共福安地委统战部《福安县下逢乡畲族地区生产情况、特点及今后意见》载下逢乡王楼畲族基点村(包括王楼、林洋湖)农具拥有情况:“有犁18付;耙19张,平均每6户1张;锄头124把,按每3个全、半劳力2把计算尚缺62把;园锄145把,每个劳力1把,尚缺89把;棕衣109领,按2个劳力1领,尚缺16领,其他农具如田刀、柴刀、斧头等共333件,每个劳力平均仅有1件半左右。因此,这些地区农具一般尚缺30%左右。”
  1958年《福建福安县甘棠乡山岭联社畲族调查(摘录)》记载:“根据山头庄、小岭、䉪村、如林、对面楼5个畲族自然村1951年统计,每6户才拥有1头耕牛,每4.7户才拥有1付犁,每5.4户才有1个耙。山头庄解放前只有三、四户有犁耙,会耕田的牛只有两头,因此全村耕种时间就必需统一安排。此外有母牛两头,只能耕田,还有小牛两头,缺牛户可以借用犁耙不计报酬,借牛要付租,1个牛工值番薯米16斤(折谷13.5斤)。”①
  上述状况一直延续至20世纪60年代。如1960年省民政厅调查组到仙岩、茶洋两个畲族生产队调查,春耕农具仅637件,还缺乏1147件。1961年4月26日,省、专区、县民政工作联合调查组调查仙岩村大小农具缺1091件,耕牛缺6头。1965年县民政局调查和安村仅有85件棕衣,80%的劳力都没有棕衣。
  人民政府自50年代开始除了给畲民生活补助款外,还投放农业贷款和生产补助款,如自1962年至1966年中农业生产补助款232354元中,购买耕牛164头补助款92190元,占总金额的39.67%,农具等生产资料补助款12484元,占总金额的5.37%。60年代后期,畲族农具短缺问题基本解决。60年代,畲族生产队主要开始修筑积肥用的粪池和储粮用的仓库,以及集体牛、羊栏等,并开始购买人力打谷机等简易农业机械,70年代畲村出现手扶拖拉机。
  1979年福安民政局调查组统计各乡镇畲族村农业机械和基础设施情况如下表:
  1991年4月,福安市民委调查采花桥(采梅)、长潭、茶洋、利岔、大坪、鹅山、谢岭下、通湾洋、后洋、白坑、牛山湾、日宅、林岭、后
  门坪、秦坎、王楼、金腰带、龙潭面、高岭、潘洋、山头庄、坑门里、过洋、东山、金斗洋等25个畲族村委会:共有耕牛573头,其中日宅村45头、坑门里村63头、王楼村49头、过洋村41头、金斗洋村78头;共有人力脱粒机387架,种植双季稻的畲村多,特别是下白石镇的畲族村几乎每户1架,如通湾洋80架,金腰带60架,而种植单季稻的畲族村没有或很少,如利岔、谢岭下、牛山湾、后门坪、山头庄都没有;仅有手扶拖拉机4部,长潭、茶洋、大坪、后洋各1部;共有碾米机28部,而采花桥、白坑、王楼、龙潭面、高岭没有1部;磨粉机18部,分布14个畲村;制茶机19部,分布9个畲村;粉碎机5部,其中采花桥3部,利岔2部;电锯3台,通湾洋、潘洋、坑门里各1台;“三柴机”12部,分布7个畲村。
  水利工程
  福安500亩以上的引水工程都不处于畲族村,仅有100—300亩引水工程共22处,详见下表: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福安市畲族志》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1

阅读

相关机构

福安民政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安市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