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耕地构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22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耕地构成
分类号: F304
页数: 7
页码: 154-1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50年代土地改革后,福安畲族农民获得大量耕地,成为耕地主人。随后畲族乡建立,耕地面积不断增加。至1980年代,畲族耕地面积及水田旱地比例持续上升。
关键词: 福安 畲族 土地改革

内容

1951年土地改革之前,畲族农民很少自耕地,大多租种汉族地主、富农的田地。1952年4月福安10个区畲族农民共分得可耕地47769.34亩,真正成为耕地的主人。畲族农业经济在福安农业经济中真正确定了应有的地位。1954年2月10日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福安县岳田乡畲民情况调查资料》中载岳田乡蓝田村畲民土改前仅有自耕地83.8亩,每年要向汉族地主租入433.23亩耕地,土地改革后,分得水田510.76亩,其中2次轮作田43.27亩,占8.47%,3次轮作田84.53亩,占19.51%,单季田382.96亩,占74.98%。在单季田中平原田59.33亩,中等田72.21亩,下等田251.42亩。下等田占水田总数的49.22%。1954年10月12日中共福安地委统战部《福安县下逢乡畲族地区生产情况、特点及今后意见》载,土地改革前,下逢乡王楼、林洋湖2畲村95.2%的耕地由汉族地主占有,每年地租占总产的61.57%,土地改革后分入耕地498.23亩,其中水田77.45亩,旱地20.78亩。
  1957年10月,福安建立了13个畲族乡,包括城关区仙岩,穆阳区东南、燕洋、王溪、凤洋、蓝山,溪柄区碧后、茶洋,社口区竹岭,甘棠区山岭,下白石区林洋、半岭、长山等。13个畲族乡共有216个自然村,内畲族人口13817人,占福安畲族总人口的41.3%,有耕地面积26330.09亩,其中水田、旱地的构成如下表:
  1963年恢复仙岩、凤洋、山岭、茶洋、竹岭等5个畲族乡,共有126个自然村,畲族人口1883人,占畲族人口总数的17.5%,内有耕地面积11938亩,其中水田9471亩,旱地2467亩,水田与旱地比例为3.84。
  1979年9月至12月,县民政局调查组分赴各公社调查畲族村土地状况,共有耕地49694.20亩,其中水田40030.59亩,旱地9663.61亩,水田与旱地比例为4.14。各公社畲族土地构成情况如下表:
  1988年10月福安县统计局《1987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汇总1987年畲族有耕地面积52647.40亩,其中水田42755.90亩,旱地9891.50亩,水田与旱地比例为4.32。各乡镇耕地构成表如下: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福安市畲族志》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1

阅读

相关机构

中共福安地委
相关机构
福安县民政局
相关机构
福安县统计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安市
相关地名
福安县
相关地名
岳田乡
相关地名
蓝田村
相关地名
林洋湖
相关地名
畲村
相关地名
莪山畲族乡
相关地名
青街畲族乡
相关地名
凤阳畲族乡
相关地名
蓝山县
相关地名
长山镇
相关地名
畲族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