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姓畲族与福安汉族杨姓的主要派系同一始祖,原籍浙江龙游县,唐代迁居韩阳财洪村,南宋绍兴元年(1131)迁宁德蟾溪,再传三世,又分迁福安廉溪杨家坪,杨姓支派杨文公,又名国养,于明代末避兵乱,迁十五都五斗里洋,又移居大林,并改姓为钟,遂为杨姓畲族始祖。杨文公长子李生公于清乾隆五年(1740)迁潘洋(今社口)。潘洋村藏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修纂的《关西杨氏宗谱》内有杨文公6世孙士进、士林等人撰于清道光九年(1829)的《自志序》载:“……至杨文公迁居五斗生子李生公娶妣雷氏,滥叨钟姓,深隐衡门,沁水自乐,无怀葛天”。又载“每逢岁时,伏腊之祀,且以钟姓为始祖,竟置杨氏而弗顾,异之浮宗,反从奉祖,血脉之谪祖,弃之他山,获罪于天,所所祝祷也。是以合族商议,寻绎旧咸归杨氏,续绍源流……”由此可见,17世纪中叶改为钟姓的杨姓畲族至19世纪初叶才重新归杨姓,期间已历时180多年,今位于潘洋村1公里处的如会梧桐岗,葬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的李生公等人的坟墓的墓碑碑文的眉款仍镌刻“颖川郡”(钟姓为颖川郡,杨姓为关西郡)字样,这也可作“杨”姓改“钟”的佐证。由于改姓180多年,又多与畲族联姻,为畲族所同化,虽复归杨姓仍保持畲族语言和生活习俗。
李生公后裔迁仙岭岔、茶盘丘冷水湾、湾坞深湾乌垄、谢岭下、牛山湾、留洋七埞等处。杨文公第四子李光之子延从、延由也于清乾隆年间分别迁居后宅(今松罗乡)和柏柱洋井石垄蛤蟆头(今溪柄镇)。今杨姓畲族主要聚居地是社口潘洋村、溪柄蛤蟆头村和松罗后宅村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