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2 漳平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服饰史》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135
颗粒名称: 3.1.12 漳平式
分类号: K892.23
页数: 3
页码: 119-121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福建省中南部的漳平县以及周边地区(如漳平、华安、长豪等县)的畲族服饰特色。在漳平式畲族服饰部分,文章指出了少女和妇女发式、上衣、下装和饰品的特点。少女发式变得简化,背垂长辫,上下两端扎红头绳。而妇女的发式则较为复杂,需要打结、绾成坠壶状,并搭配银簪、发网和方头巾。在上衣方面,漳平式女式畲服为蓝色或黑色右衽大襟衣,领口及大襟边有装饰,颜色和花纹多样。下装方面,裤子为黑色,裤管末端有特殊的花边装饰,裙子现仅用于结婚,特点是宽大、踝部,有开衩,鲜艳的色彩和丰富的花边装饰。此外,文中还介绍了畲族的银饰,如耳饰、戒指和手镯,其中耳饰和九连环戒指最具特色。
关键词: 畲族 现代 畲族服饰 漳平式

内容

漳平县位于福建省中南部。漳平式服饰流行于漳平、华安、长豪等县,漳浦畲族改装前也着漳平式畲服。
  至20世纪80年代,少女头饰已无明显民族特点,与光泽式少女一样,背垂长辫,上下两端扎红头绳。
  如图3-175所示,妇女发式明显与当地汉族不同。梳法较简单:先将头顶中央的头发集拢用红头绳打结,随后将四周余下的头发梳拢于脑后,并绾成坠壶状。接着再把后束头发向上翻,与头顶的发束联合扎上红头绳,插上银簪,最后把头发绾成螺髻,罩上发网。冬天有的还包着四角缀有红绒球的方头巾,头巾包好后,头顶并立着两朵红绒球,两肩各垂一朵。
  ①上衣:如图3-176所示,漳平式女式畲服也为右衽,形式与顺昌式相近,色多蓝色和黑色。领高5厘米,前后摆等长,领口及大襟边共有五个布扣。领部、袖口、衣摆均有花贴边,肩部及右襟边直至左襟衣衩均有绲边装饰。装饰边用色有黑、红、白、绿、黄等,花纹则多为花草及齿状纹。
  ②下装:女裤式样与旧式汉装裤相同。如图3-177所示,裤色黑,腰围、裤筒宽大,无衩无扣。其特点是裤管末端绲有齿状及水波纹花边。
  裙子现已独为结婚之用,平时绝不使用。如图3-178所示,其特点亦是宽大及踝,中有开衩,色红,绲黑边和黄色齿状纹边,中间的花边色彩鲜艳,有绿色底深红蝴蝶花卉纹,红紫色底绿、白花纹等。与明清之际流行的马面裙形制相仿。
  ③饰品:银饰包括耳饰、戒指、手镯等(图3-179)。其中以耳饰及九连环戒指最具特色。如图3-179A和B所示耳饰顶部有一蝴蝶形银片镶于弧状圈饰上,下面吊着十几串小银链,其尾端挂一细小的柳叶形银片,中间的银链上吊着花瓣形圆环,环上又挂有三串小银链。耳饰通长6.5厘米。这种耳饰多为老妇所佩戴。
  戒指分为二式,一式是少妇戴的“九连环”戒指,如图3-179D所示它是由九个连环相互连接而成,结构精巧。在景宁地区也颇流行。另一种如图3-179C所示与光泽、福安相似,戒面有铭文,如“福”字等。多为老妇所戴。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史

《畲族服饰史》

出版者: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研究在搜集整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深入畲族最主要的浙闽徽赣四省进行田野调查,亲身体验畲族服饰及其文化生态环境现状,从而使研究的空间范围覆盖占畲族人口90%以上的浙闽赣粤黔地区,研究的时间范围跨越古代近代直至现代逾千年历史时期,最终首次横较了浙闽徽黔粤赣六省不同地域14种畲族服饰形制特征与现状,纵览了整个畲族服饰变迁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