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头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服饰史》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078
颗粒名称: (1)头饰
分类号: K892.23
页数: 2
页码: 65-66
摘要: 本文主要内容是关于畲族的头饰,重点介绍了丽水式头饰和景宁式头饰以及其演变过程。清末至民国时期,丽水式头饰和景宁式头饰的结构大致相同,都有一个从前额向后纵向放置至头顶的主体。丽水式头饰的主体是一个竹筒,上面搭载一个三角形,用畲族妇女自织的特种红色丝帕裹着。丽水式头饰的前端是圆形的"髻牌",而景宁式头饰则是4片火焰形的"钳搭"。丽水式头饰上还会插银头钗,而景宁式头饰以类似头钗的"银金"固定在主体后部,还有连接链条的"头抓"插在脑后,并悬挂着银饰物如"奇喜载"、“反蕉叶”、“方牌”、"牙签"和"耳挖"等。
关键词: 畲族 畲族服饰 丽水式 头饰

内容

如前述和表3-2所示,清末至民国时期丽水式头饰曾经和景宁式有大致相同的结构,两者均有一个从前额向后纵向放置至头顶的主体。只是丽水式头饰主体是一个竹筒,竹筒上再搭一个三角形,裹以畲族妇女自织的特种红色丝帕。这个三角形不像景宁那般向主体后部倾斜,而是呈斜边向下的等边直角形。丽水式头饰最前端为圆形“髻牌”,而景宁式为4片火焰形“钳搭”。丽水式头饰于后脑右侧插银头钗,而景宁式头饰中形似头钗的“银金”已固定于主体后部,另有银链相连的“头抓”插于脑后,并垂下“奇喜载”“反蕉叶”“方牌”“牙签”和“耳挖”等银饰。
  随后丽水头冠逐渐简化。云和雾溪畲族乡江南畲族风情文化村收藏有一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畲族头饰(图3-34),以长约9厘米的棱柱体支架为主体,外包覆银片,主体上另有支架撑起一个三角形。然后其上再覆盖以红布,连上当地特有的螺蛳型白瓷珠。时至21世纪,如图3-35所示,现代丽水头饰的造型已演变为一个黑色头箍,头箍中间竖起一个红色布包小三角,头箍上再缀以珠串装饰。所有装饰均固定于黑箍上,因此佩戴时非常方便,只需将黑箍套在头上即可。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史

《畲族服饰史》

出版者: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研究在搜集整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深入畲族最主要的浙闽徽赣四省进行田野调查,亲身体验畲族服饰及其文化生态环境现状,从而使研究的空间范围覆盖占畲族人口90%以上的浙闽赣粤黔地区,研究的时间范围跨越古代近代直至现代逾千年历史时期,最终首次横较了浙闽徽黔粤赣六省不同地域14种畲族服饰形制特征与现状,纵览了整个畲族服饰变迁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丽水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