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组建合作团队,从个人到小组走向联合增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视野下的畲族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923
颗粒名称: (三)加强组建合作团队,从个人到小组走向联合增权
分类号: F205
页数: 1
页码: 3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民族乡村通过成立农村合作社等组织,形成多元组合模式,促进农户间能力与技能互补,共同开发生态资源,实现产业化扶贫。赤溪村等案例表明,合作性组织能凭借集体优势赢得更多权益,提升个体智力与技术资源价值,实现联合性增权,有效推动民族村生态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关键词: 民族村寨 生态资源 扶贫开发

内容

目前,各地民族乡村基本都成立了农村合作社或相关组织,许多民营企业也借机参与畲村合作社组织,组织形式主要是“公司+农户”或“企业+农户”的二元组合模式,以及“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市场+农户”、“企业+村企+农户”等三元组合模式。由于有了团队性合作组织,个体农户之间建立了能力和技能互补机制,在小组或合作组织共同绩效目标的框架下做出彼此的承诺和担当,小组成员充分调动自身积极性,共同努力在民族村生态资源开发和产业化扶贫工作中增加个人和小组的权益,并在彼此联合互补中维持共同的远景目标,发挥团队的技术资源互补优势,走联合发展之路。这样,由于合作性组织在生态资源开发过程中,往往凭借集体优势,能够在生态资源开发过程中赢得更多的权益,而且通过彼此的信任和相互尊重,每个成员也更能充分分享自己的专长和技能,更能发挥个体的智力和技术资源优势,并通过成员间的合力作用,实现最大化的联合性增权。
  如:赤溪村2010年村民人均收入仅有3980元,2013年成立“鼎昱专业合作社”和“耕乐园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合作性组织后,300多村民自由组建畲村生态资源开发合作小组,各生产小组分别联合开发竹艺、木艺加工或种植猕猴桃、槟榔芋、油茶、珍贵苗木、茶叶、香鱼、笋干等生态产品,依托溪鱼养殖、蝴蝶坪、生态农庄、峡谷旅游探险等生态项目,以“专业合作社+基地+个体农户”模式发展特色生态产业,2014年底,“赤溪村的人均收入达到11674元,较之1984年的166元增加了70多倍”⑤。此外,由于赤溪村民在发展合作性组织中按照自身能力特点自觉走向新的联合,依靠小组力量及其提供的社会性支持网络,积极维护和享受自身权益,增强扶贫开发过程中的自我发展能力,并通过精英人群的引领,联系外界各种合作资源形成有效的合作系统,培养了更多的小组骨干,让小组中的各方通过联合互动在心理、经济、社会、政治等维度逐步增权。

知识出处

当代视野下的畲族文化

《当代视野下的畲族文化》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遴选会议论文44篇,分为三部分。包括畲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畲族文化价值与现代性发展;区域互动背景下融合发展与新畲村建设。

阅读

相关人物

伊漪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赤溪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