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福建省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做法和经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视野下的畲族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895
颗粒名称: 二、福建省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做法和经验
分类号: G124
页数: 4
页码: 366-369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政府出台文件支持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品推介,培养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人才。通过实施“双十一”繁荣发展工程等措施,保护传承和弘扬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关键词: 民族文化 创意产业 经验

内容

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体现的是少数民族文化符号,是建立在少数民族文化符号基础上的创意产品开发。福建省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创意产业发展走过了从起步到缓慢发展的过程,初步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创意产品和创意产业门类。
  (一)支持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企业发展。
  早在2010年5月,福建省政府就做出《关于贯彻国务院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实施意见》(闽政〔2010〕14号),要求“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之乡建设,命名并重点扶持一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特色文化之乡。积极开辟少数民族旅游线路,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合理开发利用,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着力打造融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和旅游品牌,促使少数民族文化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2015年6月,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闽委发〔2015〕8号),要求“实施‘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工程’,推进文化精品项目建设,支持少数民族传统非遗文化建设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这两个文件虽然没有强调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但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要求。为促进福建省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企业发展,国家民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将宁德市“盈盛号”金银饰品有限公司和福安市“珍华堂”工艺品有限公司列为全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各级政府为支持民族文化企业发展,也都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发展。如福安市在市区划拨土地用于建设“珍华堂”银器加工、展示、销售、研发基地。各级鼓励和支持文化创意人才、骨干加入各级民间艺术协会等社团组织,促进交流,提高民族民间文化创意产品的档次和品位,为民族民间文化创意从业人员提供技术服务。福建省还把实施少数民族文化“双十一”繁荣发展工程作为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抓手,即实施11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和实施11项少数民族文化精品项目。通过突出民族元素、民族特色,保护传承和弘扬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二)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品推介。
  福建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异彩纷呈、风格独特,但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为了向更多的人展示其风采,各级政府采取了相关措施,为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品打开宣传窗口、搭建展示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各级政府还积极鼓励、资助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企业和人才参加各级各类博览会、交易会。2012年6月至7月,国家民委、文化部、广电总局和北京市政府联合举办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福建省组织创作了一台反映福建畲族、回族、高山族题材的歌舞《山歌海魂凤凰情》,作为进京节目参加全国会演,获得首都观众的广泛好评。1998年以来,福安市政府每年投入100多万元资助创意人才和中小民间手工艺创意企业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贸易洽谈会、博览会,开展对外交流,提高文化创意企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在这种情势下,福安“珍华堂”展露了自身的风貌与实力,在各类博览会、交易会屡屡获奖。作品《鼎盛中华》、《金龙戏珠》、《龙腾五洲》、《畲·凤凰银饰》、《金陵十二钗》、《天龙献瑞》等,分别荣获第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银奖、第三届中国国际民博会暨第二届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获金奖、福建省第二届民间艺术珍品展金奖、第三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银奖、福建省第五届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金奖和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特别金奖及金奖。“珍华堂”作品还荣获中国旅游博览会最佳商品奖;《畲·凤凰银饰》参加在台湾台中举行的“福建文化宝岛行、非物质文化精品展”受到省领导以及台湾有关人士的高度赞赏。宁德“盈盛号”作品《银翼善冠》、《醉里看花》、《銮花双龙耳瓶》和《八宝银盘》等先后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特别金奖、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金奖、中国海峡工艺博览会优秀作品金奖等国家级奖项。宁德市畲族歌舞团多次出访新加坡、澳门、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展演,赴广州、昆明、北京、上海参加“广东欢乐节”、“中国第三届艺术节”、“北京金秋民族婚俗展演”、“全国56个民族音乐舞蹈展演”和中央电视台春节歌舞晚会展播及全国首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均获好评。
  (三)大力培养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人才。
  福建省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人才,最早的基础就是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艺人。早在1985年,福建省福辉金银首饰有限公司为扶持闽东民间工艺行业,帮助民族民间手工艺从业人员尽快成才,赴闽东挑选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有美学基础的艺人进行短期培训,林仕元等两名民间艺人入选并接受香港专家传艺。林仕元将学到的新技术融入传统工艺,使银饰产品色泽和造型艺术都有了很大提高。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时间的推移,畲族民间手工艺由于是独门绝技、口传身授,往往随着民间艺人的离世而消亡,面临人才缺乏和断层;还由于现代物质生活的改变与市场经济的冲击,一些畲族民间手工艺渐渐萎缩甚至消亡。为使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不断艺不断档,福建省各级各相关部门从政治上、工作上关心民间艺人,对优秀的民间艺人予以表彰,并授予荣誉称号,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如2002年起,福安“珍华堂”林仕元先后被授予“民间艺术家”、“中国十佳民间艺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7年6月以来,福安市委、市政府将林仕元等一批民间艺人列入福安市拔尖人才,享受政府津贴。为培养人才,福安市从2008年开始,政府斥资100多万元依托福安市职业技术学校开设银雕艺术专业班,面向宁德市招生。该专业班学生入学后所有费用由福安市政府和学校共同承担。2009年9月,福安“珍华堂”成立福建省“畲族银器技术研究所”,致力搜集整理闽东畲族传统银饰资料,将民族民间手工艺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现代艺术相结合,创作新题材,开发新品种、新款式。
  (四)营造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氛围。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09年)、《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2年),均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为国家战略。福建省为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福建省民宗厅支持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如举办四届全省“三月三”畲族文化节,扩大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宁德市畲族歌舞团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让歌舞团参加全国各种创意文化、体育比赛,既为福建省争得了荣誉,也提高了歌舞团的创作水平。各级政府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将文化创意人才作为艺术家对待,推动以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为元素的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并有效地传递文化符号。人们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某个民族历史和现实文化记忆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表述和体现,从而达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目的,也使拥有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的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福安“珍华堂”、宁德“盈盛号”分别被文化部和省文化厅授予国家和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盈盛号”、“珍华堂”品牌分别被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珍华堂”还被评为“福建老字号”,福建省版权保护重点企业、福建省重点创意企业等称号。现在,福建省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知识出处

当代视野下的畲族文化

《当代视野下的畲族文化》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遴选会议论文44篇,分为三部分。包括畲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畲族文化价值与现代性发展;区域互动背景下融合发展与新畲村建设。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培芝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