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猴墩茶人”的商业传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视野下的畲族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889
颗粒名称: 一、“猴墩茶人”的商业传统
分类号: F272.91
页数: 4
页码: 354-3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猴墩茶市是清末民初宁德县九都畲族村茶商群体,利用得天独厚的经济地理优势,打造的茶叶初级市场。其成功的秘诀在于以家族和民族认同感为基础,构建了茶叶物流的社会经济网络,与福州茶栈缔结了稳定的经济联盟。
关键词: 闽东 畲族 商业传统

内容

“猴墩茶人”是清末民初宁德县九都猴墩畲族村茶商群体,猴墩畲族村地处闽东、福安两县交界地,据史书和畲民家族谱牒记载,畲民大量迁徙闽东是始于明代。畲民雷天辟于明隆庆四年(1570)到闽东尖山大坪兴居立业。过了3年,因遭兵燹之乱,他的7个孩子,遂散处离居,各奔东西。四子雷光清于明万历元年(1573)旋游闽东九都闽坑堂的猴墩地界,他“见其山水秀丽、地土肥饶,遂卜筑焉”。②清初,两条道路修到了猴墩村。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闽东贡生叶禹为了恢复清初迁界时被毁的官道,“倡捐力辟旧路,百余年废路复睹周行,邑人竖碑以志”,官道“由六都左旋七都至铜镜又分东西二道,一右旋为东路,历福口、洋头、闽坑至福岭头,离城五十里与福安福岭塘交界。一左旋属西路,历九都、霍童等地至咸村(今周宁)。”③上述之“东路”又称“大岭”,位于猴墩村的东部。闽坑还辟有一路,位于大岭以西,并伸入闽东北腹地的更为偏远的“十二洋”(因12个村名均冠有“洋”字,故总称“十二洋”),这一条路也穿过了猴墩村。加之,猴墩村离八都镇的霍童溪码头不到15华里,霍童溪可通向三都澳、官井洋,这条海路可达福州、广州、上海。猴墩村既得人工开凿的陆路之利又得天然形成的水路之便。清咸同年间,闽东茶叶大兴,据民国猴墩村《雷氏宗谱·序言》记载:“清咸丰、同治时,闽省大开茶局,猴墩遂为商旅辐辏之场,而五都(指闽东七都、八都、九都、十都、十一都等5都)之市集焉。”得天独厚的经济地理背景给猴墩畲村茶市的形成带来了难得的契机。猴墩村乡土精英雷志波在猴墩村创办了畲族村第一家茶叶商家“雷震昌号”,他凭借自身的政治影响力、经济实力和个人魅力,既任猴墩村雷氏家族的族长,又任九都茶叶商会会长。他扶持堂兄弟雷志满办起了第二家茶庄,商号为“雷泰盛号”。又带动了其族亲雷成学办起了第三家“雷成学号”茶庄。随着茶叶市场的拓展,雷志波的“雷震昌号”茶庄扩展为“灿记”、“庆记”茶庄,雷志满的“雷泰盛号”茶庄扩展为“满记”、“祥记”茶庄。④400余人的畲族村落有5家茶庄,并都是雷氏畲民家族成员经营,他们的贸易伙伴也基本上是“畲家阵”,即以附近畲村为主的畲族茶农。这些畲族村落包括七都的漈头、高山,八都的半山、南岗、灵山,九都的九仙、后湖、柴坑、施洋、巫家山、上乌坑,赤溪的社洋、棉头石、尖山等。临近福安县甘棠、溪潭、穆洋等乡镇的畲族村落的茶叶也流向猴墩村。猴墩茶市以“畲家阵”的本民族认同感构建起了茶叶物流的社会经济网络。受猴墩茶人的影响,附近一些畲村也办起茶庄。如漈头畲村办起了“雷伏保”茶庄、中前畲村办起了“雷德庚”茶庄。同时,外地汉族茶商也来到八都,兴办了“吴兴记”、“鲍乾”、“顺德”、“经永”等多家茶庄。民国《福建之茶》记载,宁德县共有6个茶叶初级市场,其中九都、八都两个初级市场即泛指以上的畲汉茶庄。⑤猴墩茶市拉动了九都、八都等地畲族村庄的规模化生产,并使地方性的民族商品经济融入了超民族的区域性经济之中。猴墩畲族茶庄属于内地茶庄,他们收购的对象主要是四邻乡村畲族茶农,由于同属“畲家阵”,彼此信任,根本无须茶贩中介代劳,因而降低了运营成本。和一般的内地茶庄一样,猴墩茶庄“资本不甚充足,多赖中心市场茶栈之货款以资周转。……其制成之茶少有直接出口者,均须运至中心市场投栈。”⑥每年入冬,猴墩茶庄从福州茶栈挑回一桶桶银元,每担银元重90斤(官秤),作为定金分发给畲族茶农。四乡的畲族茶农得到了定金,用于修整茶园、发展茶叶、置办年货、盖房娶亲。到了来年三春茶季,担担茶叶定期送到猴墩茶庄。茶庄将茶叶运往福州,取回余额,购回杂货。回到猴墩,卸下杂货,备足资金,好让茶农索取。一般一个来回需一旬时间。资金循环,从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百年如一日,畲族茶农——猴墩茶庄——福州茶栈,三者所构成的经销网络,相互默契,合作共赢,信用的链条从不曾中断。猴墩茶市虽然规模不大,但却能始终如一、长盛不衰。究其原因,在于猴墩茶市全靠方园数十里的畲族乡村支撑,这个与众不同的茶市运营模式,是在畲民家族伦理的支配之下推进的,商业法则的真空由本家族的同心和本民族的协力来填补。猴墩茶市的主体是由畲族茶商与畲村茶农构成,这个特殊的农商结合经济群体,在宁德县九都茶叶初级市场中,以家族文化的壁垒,杜绝了商场上的失信、瞒骗和讹诈等弊病,并以极端传统的社会诚信与贸易取予的基本规则,与福州中心市场的有关茶栈缔结了稳定的经济联盟,这种独树一帜的市场优势是清末民初其他茶叶市场根本无法达到的。“猴墩茶人”成功的秘诀在于:
  其一、猴墩茶市是初级茶叶专业市场,最贴近茶区与茶农,其交易伙伴以“畲家阵”为主体,广大的畲族村落是维护猴墩茶市经济正常运行的稳定基础和坚强后盾。从猴墩茶市,我们看到了今天“公司加农户”的雏形。其二、猴墩茶人具备亦农亦商的身份,他们既熟悉茶叶种植与制作的全过程,对货品质量的优劣有着较强的鉴别力,又熟悉茶叶初级市场的运行规则,还具备富有创意的运营本领。因此,在猴墩茶市的茶叶交易中不会出现重大的失误。其三、猴墩茶市成功的关键还需要一批乡土精英与经济能人,如雷志波、雷志漛等人,他们不仅具有商品意识、商人素质,而且还具有社会公信度,能够主导并掌控整个茶叶初级市场的运行。其四、猴墩茶市具有地理方位的优势与水陆两便的运输条件,在闽东茶市兴起时,他们抢到了先机。其五、猴墩茶市与福州茶叶中心市场(福州茶栈)对接,在产、购、运、销的全过程中,“九都等地茶农—猴墩茶市—福州茶栈”三者构建了稳定的经济网络,他们按照产销规则与商业信用,各行其是,各获其利,他们的经济活动暗合了现代社会资本理论,测量现代社会资本运行的三个指标便是“信任、规范与网络”。所不同的是,猴墩茶市的信任度不仅建立在畲民的族规家范上,以“畲家阵”为主体的畲族茶农的同心协力是更为重要的砝码。民族意识与家族道德融为一体,“民族—家族”的经济伦理精神,虽有历史的局限性,但在封建时代的商品经济活动中却能够独放异彩。其六、猴墩茶市主要经营绿茶,绿茶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不如红茶,但内销省内外却有绝对优势,因此,不容易受到国际茶叶市场风波的干扰。初级市场的利润空间不如中心市场大,但所承担的风险也相对小,因此,猴墩茶人农商并举,持筹握算,细水长流,家道还是会逐步殷实,其经商之路也能够走得较远。总之,猴墩茶人在留下历史记忆的同时也留下了精神遗产,在当下少数民族地区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⑦“猴墩茶人”给予当代畲家人的历史遗产是畲族商人群体之兴盛,需得天地之利,因地制宜,顺应市场,掌握商机,抱团诚信。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最早意识到市场经济的就是与“猴墩茶人”家族有关的茶人后代,福安县甘棠镇北山畲族村的蓝姓年轻人。他在104国道的甘棠沿线,创办了民族茶厂。民族茶厂初办阶段,得到了福建省民委的政策、资金的扶持,并作为闽东畲族地区畲族农民创业的典型,而受到许多部门的关注。后来由于对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规律与法则缺乏正确判断,朴素单纯的诚信无法抵御残酷的市场变幻,盲目扩张,产品积压,资金链断裂,几经沉浮,闽东第一个畲族企业最终破产了。经过时间的历练,21世纪的闽东畲族经济能人便成熟得多。他们所从事的茶业,在闽东畲族农业经济中还是占有最大的比重。猴墩畲族村雷姓族人借助当年雷志波的商号,成立蕉城区震昌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事茶叶与茶叶有机肥经销。当下闽东从事与茶业经济上游、中游、下游生产环节相关的畲族茶业公司与畲村茶叶专业合作社共有208家。其中具有较大经济实力与影响力的畲族茶叶企业有5家。茶叶生产仍然是闽东畲族农业经济的主业,从事茶叶种植与经销者,更是不计其数。在我们调查的企业中,畲族企业家都把企业经营的诚信视为生命。正像闽东畲族企业家《宁德市畲族企业诚信经营倡议书》所说的:诚信是“畲族同胞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基本理念,企业作为建设社会信用的重要方面,是实现社会主义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倡导畲族企业提高诚信经营意识,促进畲族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知识出处

当代视野下的畲族文化

《当代视野下的畲族文化》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遴选会议论文44篇,分为三部分。包括畲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畲族文化价值与现代性发展;区域互动背景下融合发展与新畲村建设。

阅读

相关人物

蓝炯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