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芗城区畲族村的历史发展与现代文明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视野下的畲族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845
颗粒名称: 漳州芗城区畲族村的历史发展与现代文明建设
分类号: K892.27
页数: 8
页码: 303-310
摘要: 本文介绍了漳州芗城区世居畲族只有钟姓,分布于三个行政村:天宝镇茶铺村和浦南镇的松洲村、宏道村。由于三村地处古代交通要道乐仁铺和松州渡口,基本闽南化。这些年来,在民族传统文化建设与现代文明建设方面发展并不平衡。
关键词: 漳州乡 历史发展 畲族

内容

芗城区世居畲族只有钟姓,分布于三个行政村:天宝镇茶铺村和浦南镇的松洲村、宏道村。上述三村,都是1986年被民政部定为畲族民族村,时人口2000余人。由于三村地处古代交通要道乐仁铺和松州渡口,基本闽南化。这些年来,在民族传统文化建设与现代文明建设方面发展并不平衡。茶铺村,位于天宝镇,属于金峰开发区的范围,前些年,基本没有什么规划建设,近年列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松洲、宏道村属浦南镇管辖,这个镇主打陈元光文化牌,民族文化建设基本属于停滞状态。
  一、历史
  芗城区,原龙溪县地,由龙溪城区和二十一都及部分二十三四都、二十六都、二十七都地组成。据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龙溪县志》记载:“穷山之内有蓝雷族焉,不知其所始,姓蓝、雷,无土著。随山迁徙而种谷,三年土瘠輙弃去,去则种竹偿之。无征税,无服役,以故俗呼之曰客。”[1]
  蓝、雷二姓今只分布在华安县(原龙溪县二十五都)新圩镇官畲村。华安钟姓分布于二十五都高安镇坪水村。
  芗城钟姓分两个聚居区:茶铺和松洲,均为龙溪县要冲之地。茶铺即乐仁铺,是漳州西驿道的第二铺;松洲即松州渡,是北溪浦南镇的重要渡口之一。按松洲族谱记载,明洪武间由海澄迁来,既而再分枝茶铺。至于芗城钟姓畲族为什么选择交通要道路口定居建社,至今尚不可知。特别是茶铺,明清二朝都设有铺军,驿铺设有亭、庵,茶铺亭已早毁,茶铺庵移另地重建。
  五个村庄皆开基于明代。除华安官畲、坪水二村尚保留畲话、祖图外,芗城三村皆讲闽南语漳州话。
  二、社村情况
  (1)松州村
  松洲村,明属龙溪县二十三四都松州社,清属龙溪县二十三四都松州保。民国时期属浦南乡。1958年属龙溪县星火公社。1961年属漳州市浦南公社诗朋大队。1984年属浦南镇诗朋村。1987年元月,诗朋村委会析出松洲、州尾、新州尾等3个畲族自然村建立松洲村委会。松洲村是浦南镇所辖的少数民族村之一。辖松洲洲尾、新洲尾3个自然村,2014年末有人口406户1822人,其中畲族有403户1621人。
  松州是交通要道,明清两朝均设有松州渡。松洲村位于九龙江北溪西北岸,距漳州市城区16公里。北邻浦南镇区,南临诗朋村,靠近山后村,西面与后房农场柳坑作业区接壤,全村面积3.25平方公里,松洲村主产水稻,兼植香蕉、龙眼、荔枝等。改革开放以后,香蕉、龙眼、荔枝等得到极大发展,成为松洲村最主要的农业,在发展农业的同时,积极发展商贸,开拓农副产品市场。村中办有水果购销门市部、饮食店、食杂店。截止至2013年,全村社会总产值411.61万元,人均纯收入10000元。
  (2)宏道村
  宏道村,明清时期属龙溪县二十四都。民国时期属龙溪县第五区南洲镇。1958年,从诗朋大队析出宏道、山后、横山、宅内等4个自然村设宏道大队,属龙溪县星火公社。1961年,属漳州市浦南公社。1984年属浦南镇。
  宏道村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北郊,距城14公里,是畲民聚居地。东临九龙江北溪,南接园坑村,西与石亭镇香坂村相连,北邻诗朋村。土地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1200亩。人口1957人,494户,8个村民小组。该地处田园丘陵,多坑,土壤呈黄色,人称“黄渡坑”,从音雅传为“宏道坑”。
  (3)茶铺村
  茶铺村,宋属龙溪县游仙乡乐仁里,淳祐间属龙溪县二十六都。明嘉靖十三年《龙溪县志》云“西路乐仁铺,属二十六都,又名茶铺”。[2]明万历元年以后,改属二十一都。清因之。民国时期属龙溪县第五区宝塔镇。1958年属龙溪县星火公社,1961年属漳州市天宝公社,1984年属天宝镇,1985年属芗城区天宝镇。1986年被民政部恢复为畲族村。
  茶铺村位于漳州市芗城区西郊天宝镇东南部,国道319线东北侧,九龙江西溪北岸,东邻后巷村,西接山美村,北为凤园村。村东有青岛啤酒(漳州)有限公司,村西是大水港水利排灌站。整个村庄地势高低不平,村中有自然形成的圆形池塘,地形呈“畚箕穴”。站在村子北面高地上可以眺望九龙江西溪,位于龙溪县西驿道上。面积近1平方公里,人口1065人,分为4个村民小组。
  茶铺村除从事水稻种植等农业生产外,各家各户盛行竹编生产,成为远近闻名的竹编村。早期主要编制大竹笠,还有竹筐、畚箕等,因为质量好、工艺精,产品销往包括泉州各县在内的闽南各地。天宝是中国香蕉之乡。改革开放以后,茶铺村的香蕉生产得到快速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村民开始从事香蕉购销活动。随着天宝香蕉市场的形成,村里积极从事市场建设,建立天宝香蕉第三市场。20世纪50年代末,茶铺村开始发展甘蔗生产。60年代初期,从外地引进食用菌栽培试验、推广。村里还先后兴办竹器厂、砖瓦厂、捞沙场等企业。随着社会发展,市场对大竹笠的需求减少,家庭竹编由大竹笠转向编制竹笼等盛装器具,还保持着传统村落的特色经济、特色产业。
  村内资源:铜,褐铁矿,膨润土,红柱石。
  三、民族源流
  (1)海澄说
  据海澄屿上(旧称官山或冠山)村谱原序记载:“钟姓先祖讳安字伯宁,居江西省吉安府永丰县乐仁里,任兴化同知。宋隆兴元年癸未(1163),钟姓之祖讳准字道器,由乡试任漳州府教授,择官山居焉,生下六子”。六子化城一脉后裔昌盛,移居诏安、厦门、龙溪等各地,其中明洪武九年(1376),耿坊一支钟得玉,入垦松洲村。一世祖得玉生四子:志仁、志义、存义、志雍。二世祖志雍生二子:松江、松溪。……时至如今已传至第26世。松洲钟姓昭穆:琼景淮数晃,广谆玉泉汝添,英以天文永,开光……(不全)
  由于茶铺村的族谱毁于文化大革命,村里钟姓的姓氏源流缺乏文字记载依据。据《漳州姓氏》,茶铺村钟氏为钟得玉支系。一说,明崇祯三年(1630),钟振茂从凤凰村(今属后房农场第三作业区)迁至茶铺村,并说钟振茂墓位于尖山瓜坑,但已废。另村民有传说,茶铺钟姓是从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松洲村,时间大约在明朝中期,松洲的九世可能就是茶铺的开基祖。说是松洲八世官坑(村民称为“我祖”或“先祖”)为人勤劳朴实,慈善和气。有一天,一位老人路过他家门时突然晕倒在地。官坑见状立即前往施救,并以茶饭热情款待。老人深受感动,说“受人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问官坑是否要成家立业,福泽绵长、财丁两旺。官坑表示愿意。老人说他当“地理仙”已经四十多年,可以帮忙他找一个“好地理”。于是,官坑的两个儿子(即松洲九世)就跟着这位地理先生向西北方向走,来到九龙江西溪边,指着一处杂草丛生地说这是“畚箕穴”,是一个风水宝地,在这里开基,只要经过十来世的努力,就可以福泽绵长,财丁兴旺。并告诉松洲九世兄弟建宅的方位以及今后建立宗祠的方位,而且宗祠前要有上下两个大埕。兄弟回到家里后,把地理先生的话告知父母,在父母离世后举家迁到乐仁铺,成为这里的开基祖。
  (2)大埔说
  另据漳州市浦南镇松洲村《纯嘏堂钟氏族谱》载:“朝公……后移福建白虎村安家立业,兴发大旺,多买田地,续奉降旨,令坟主创建府行,又将田产舍入开元寺。因此迁居南岭地面不尽坑,有童谣歌云:‘南岭奔秋好风流,做得花篮胜过州。祝愿儿孙代代旺,流传万世及千秋。’……朝公在南岭住,至胜公自迁祖骸十穴,游至广东大埔长富、长客等社,卜葬坟茔,凡所分属,悉本诸此。其上杭、武平、漳州、泉州、程乡(今改嘉应)、长乐、潮州、惠州、东莞。闽粤二省等处支派,皆是汀州府黄门侍郎朝公传下子孙,可相寻究根系,庶不差矣。”纯嘏,大福之意,取自《诗·小雅·宾之初筵》:“锡尔纯嘏,子孙甚湛。”
  纯嘏堂,位于松洲村村口东边。约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距今约600年历史,主祀钟得玉公。坐西向东,面积216平方米,二进砖木结构,硬山顶,前后埕,两过廊,中间天井。前有小河流过,面对五叠石。堂联:“颍川辉映万古松,川水源远流九州。”
  颍川为钟姓郡望。查《二十四史》,唐末江西夷僚首领钟传,高安人。据洪州。中和二年(882),唐僖宗封钟传为镇南节度使、检校太保、中书令赐爵颍川郡王,旋改南平郡王。其后裔,南唐时居金陵(今南京),与畲族从南京流落民间传说暗合。
  (3)陈元光部将说
  唐代初,光州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进入福建,开辟漳州,随行部将有钟德兴,后来就在福建安家立业。唐代起,钟姓人已散布于今山西、四川、广东、广西、安徽等地。然漳州明清时期,来自莆、泉、汀等地移民大多附和陈元光部将说,不足为信。
  四、传统文化
  (1)祭祀
  长和宫是茶铺村的主庙,村民认为正是长和宫主祀的玄天上帝保佑全体村民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平安顺利,因此村里的重大民俗活动就围绕玄天上帝开展,于每年农历三月举行隆重热闹的“玄天上帝出巡”活动,年复一年,除“文化大革命”期间外从未间断。活动由长和宫理事会(理事会未成立之前由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组成临时机构)组织,先以“搏杯”的方式决定玄天上帝出巡的具体日期和时间,然后约聘道士、舞狮队、锣鼓队和大鼓凉伞队等前来助兴。活动正式开始前,全村各家各户就准备好“三牲”、糕棵和水果等。时间一到,就来到长和宫前朝拜,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们身穿青色长衫,头戴礼帽,手持点燃的大香烛,立在前头。出巡开始,道士和高举玄天上帝大令旗的壮士走在前面,锣鼓队等紧随其后舞狮、奏乐,村民抬着玄天上帝神像和众神明的塑像走在队伍中间,其他村民按辈分或年龄跟在后面,沿着村内外大道、小巷巡游,一路燃放鞭炮,历时一个多小时。然后,年轻力壮的村民抬着玄天上帝等神像绕着村里宗祠前的池塘,以冲刺的速度快跑,连跑多圈。村民不断燃放鞭炮。最后,玄天上帝的神像和众神明的塑像都回到长和宫中原有的位置上,活动才圆满结束。这成为茶铺村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也最热闹的民俗活动。
  (2)打擂
  茶铺村钟姓村民都属畲族。现在,他们的语言、服饰和生活习俗都与汉族没有什么不同,也没有畲族特有的图腾崇拜,但有一些关于先祖的传说,可以说明村民的朴实。村里两座宗祠,分别是顶大厝和下大厝,表明村里的先祖是兄弟两人。顶大厝祖也就是哥哥,相传自幼喜好耍拳弄棒,曾经拜师习武,练成一身好武艺。一天夜里在江边遇到一只老虎,顶大厝祖勇斗老虎,说:“一只野兽,有何畏惧。可怕的是‘三脚虎'。”老虎斗不过顶大厝祖,终于落荒而逃。几天后,顶大厝祖又遇到老虎,这次遇到的老虎有三只(“三脚虎”),顶大厝祖寡不敌众,最后被老虎咬死。下大厝祖也就是弟弟,相传也是武功很是了得,周边村落都没有他的对手,因此很想设擂台来展示武功。一次,村口来了一个过路人,下大厝祖以饭菜热情款待这位过路客,闲谈之间,说到想设擂台的事。这位过路客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擂台还是不设为宜。”下大厝祖不以为然。过路客就说:“按照江湖规矩,我们先比试一番,如果你赢了就可设擂台,输了就不要设擂台了。”一番比试后,下大厝祖稍逊一筹,甘拜下风,终于打消了设擂台的念头。一般民间传说总是夸耀自己先祖如何了得,但茶铺村的民间传说却坦承自己先祖的不足,有特别之处。
  (3)祠堂
  茶铺礼堂村中民居呈现闽南建筑特色,最为典型的是两座宗祠,一座称顶大厝,一座称下大厝,分别为本村钟姓两大“房头”的祖厝。
  顶大厝称乐仁堂,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始建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也有说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为五间起的闽南特色建筑,硬山叠顶双燕尾脊,两侧有护厝。宗祠前有上下两个大埕,面积很大。站在下大埕仰望宗祠,宗祠显得格外雄伟气派。宗祠前的埕大且有上下两个,在闽南地区较为罕见。
  下大厝无堂号,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始建时间无考。三间起,硬山双坡燕尾脊,规模比顶大厝要小得多,也具有典型的闽南建筑特色。五、文明建设
  芗城区对三个少数民族村的扶持基本以一村一品的思路开展。茶铺村以特色村寨建设为主轴,由天宝镇负责予以两百万的贷款,通北街道对口支援每年20万元,一定三年。新村建设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由于土地所有权属于村民自有,作为农民的生存之根,土地征用存在不少困难。松州村列为外出承包水果种植扶持村庄,宏道村进行荔枝品种的改造等。
  (1)新村规划
  茶铺村,前些年规划入金峰开发区范围,所以没有进行基本建设。2014年,列入重点畲族特色村建设。该村地形狭小,位于一个小山凹,空间逼仄,没有发展空间。
  根据福建省民族宗教厅《关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新农村建设和民族特色保护活动的通知》,茶铺村启动畲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2014年4月,北京市城市设计院与省建设厅、市区建设局一行来到芗城区天宝镇茶铺村进行考察指导。考察组提出,茶铺村要建成畲族特色村寨,挖掘畲族文化民俗是关键,要因地制宜,结合周边环境进行整体规划设计,要深入挖掘畲族文化内涵,体现畲族文化底蕴,尊重畲族民俗。茶铺村畲族特色村寨的建设点定在天宝镇大水港。该地块南面紧邻319国道,地势较平坦,且三面环水;范围规划3.75公顷,建筑单体53164平方米。旧村整治规划面积2.3公顷,整治改造约1.4万平方米。
  但由于现在土地使用权分到个人手中,嫁出无减,娶进无增。建设新村的土地的征用,面临很多困难,如何补偿仍是考验村新村建设的难题。
  (2)畲族元素
  畲族服饰图案的创造作者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劳动妇女。她们制作服饰品完全是为了自用,而不受商品需求的制约。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她们可以随心所欲、独出心裁。技法上或挑中带绣,或织绣结合,一切从实际生活出发,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畲族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如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农舍车马以及传统的几何形图案——如万字、云头、云勾、浮龙纹、叶纹等。有的用文字排列组合成图案。
  茶铺村的不少房子上都描有畲族服饰元素图案。
  (3)畲族舞蹈
  茶铺村到景宁畲族自治县参观,组织畲族舞舞蹈队演出,在芗城区演出获奖。
  (4)一村一品
  松州村村民原先有出外搞以漳州水果特产物流的习惯,后来在广西等地大量承包土地种植香蕉,2014年,受芗城区表彰有的个人13人,集体2个,各奖励3000元。
  宏道村,果树种植2000多亩,荔枝约有1300多亩。近年一些传统品种如“乌叶”“兰竹”等市场价格低迷,而新品种“蜜丁香”“荔枝王”“A4”等由于市场存量少,价格高。近年投入10多万元,免费向村民提供新品种嫁接枝苗及聘请技术员为村民进行免费嫁接。
  对于“一村一品”建设,芗城区民族宗教局同志认为,过去政府用行政命令主导农民种什么是行不通的,引导农民参加市场经济更为重要,像松州村外出承包蕉园完全是农民自己的选择。宏道村品种改良,也要做出榜样来,农民看到好处才会积极参加。并举平和发展柚子的例子,当年确实是政府主导引导农民种植蜜柚,目前发展成为县财政支柱产业,但也面临十分严重的农药和化肥污染问题。
  六、结束语
  芗城区畲族居住于古代交通要冲,与土人相邻为伍,闽南化甚早。
  茶铺钟姓与雷蓝二姓无来往,但与徐、余二姓结为异姓兄弟,具体原因不详。但从山兜余姓的体质特征来说,具有共同点,疑都是古代畲民后裔。目前,茶铺村对于恢复畲族元素仍有较高的热情。前段由于列入开发区范围,前景堪忧,随着畲族特色村的建设,也许能有民族文化的复兴。
  而松洲村境内由于有松洲威惠庙和松洲书院,和浦南一带土人一样,松洲钟姓也有自称陈元光部将后代的传说习俗,所以文化上基本融于浦南人的风俗。相邻村庄,目前是市区政府规划的陈元光元素区域,建陈元光陵园、圣王大道等。松州村因为有威惠庙,将列入该文化区建设第二期,要恢复畲族元素基本无望。而宏道村目前也只有经济方面的诉求。
  从上面状况分析,芗城区畲族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建设主要受地域文化和城市建设的影响颇大。如何保护和开始民族文化宝库仍是芗城区畲族文化能否复兴和保留的一个重要难题。
  漳州理工职业学院

知识出处

当代视野下的畲族文化

《当代视野下的畲族文化》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遴选会议论文44篇,分为三部分。包括畲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畲族文化价值与现代性发展;区域互动背景下融合发展与新畲村建设。

阅读

相关人物

郭联志
责任者
陈政
相关人物
陈元光
相关人物
钟德兴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州乡
相关地名
天宝镇
相关地名
浦南镇
相关地名
松洲村
相关地名
宏道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