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本地畲族文化资源打造霞浦特色旅游景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视野下的畲族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772
颗粒名称: 深挖本地畲族文化资源打造霞浦特色旅游景观
分类号: F592.757
页数: 8
页码: 137-144
摘要: 本文介绍了深挖畲族文化旅游资源,意义重大。霞浦畲族地处山海环境,资源丰富,富有特色,进一步开发畲族旅游文化,潜力很大。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从源从本,在尊重和保护中挖掘发展;在发挥一村一寨之特色中,深挖传统文化;打造“三乡”一路,开辟畲族山海特色旅游风景线……在当前视野下,对本地畲族资源的深挖和探究,无疑对霞浦旅游和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有利的。
关键词: 畲族 资源 景观

内容

福建是畲族主要聚居地,福建闽东畲族人口有18万,约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40%,而霞浦县又是福建畲族聚居地,名列福建第二位,仅次于福安市。
  霞浦县,地处福建东北沿海,台湾海峡西北岸。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约70公里。东部濒临东海,南部、西南部分与连江、罗源县、蕉城区海域相连,西北与福安市接壤,北部与柘荣县、福鼎市毗邻,享有“闽浙要冲”“海疆重镇”之称。全县辖两个街道办事处和12个镇(乡)。陆地面积1490平方公里。人口52万,其中畲族人口4.1万人,多是明清以来陆续从外地迁移而来的,散居于除海岛乡的两个街道办事处和11个镇(乡),大部分居住在西部的盐田畲族乡、中西部的崇儒畲族乡、中东部的水门畲族乡。全县畲族占宁德市畲族人口的24.57%,占福建省畲族人口的8.48%,占全国畲族人口的6.55%。
  霞浦畲族藏有丰富的特有的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专家学者的重视下,对县境内畲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挖掘,有明显收效,开发了溪南镇白露坑半月里和崇儒上水等国家级畲族民俗村,霞浦畲族小说歌取得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单位称号,但挖掘还不够深不够广,许多畲族应有的和潜在的文化旅游特色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深挖和发挥,不能形成一个浓厚的畲族文化旅游氛围。为此,本文就本地畲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入挖掘,作些阐述,以供参考。
  从源从本 在尊重和保护中挖掘发展
  国务院早已明确将闽东畲族文化的保护发展列入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范畴,这也是对保护发展畲族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霞浦应学习浙江景宁做法,尊重民俗,从源从本,发挥畲族文化传承人的作用,传承和保护性的挖掘本地特色的畲歌、服饰、风俗、饮食、茶艺等文化习俗,把畲族资源挖掘工作融入旅游与文化的良性互动之中。
  挖掘和发展畲族文化旅游资源,切不可随意,想展示什么就展示什么,更不能以个人意志或因某种需要,进行炒作,而是要遵从畲族崇尚自然的传统规则,从源从本,在尊重和保护中挖掘和发展。
  例如畲族建筑,历来就是按地域特点起建的,闽东古代畲族房子建筑主要有三种形式:大厝型,里面隔了好多房间,一族人聚在一起居住;敞开型,外面一围矮墙,一进入就是大厅,大厅不设大门;封闭型,仿本地汉族大户人家建筑,马头墙包住,屋顶有翘角……闽东某地畲族村,为开发旅游,将村寨沿街房屋全部改造成徽派建筑。这种建筑,在闽东畲族地自古是没有的,游人便屡屡提出疑问,怀疑是炒作。
  例如唱歌,这是霞浦畲族的重要传统活动之一,这里面有很大的资源,可以用于旅游开发。要将畲唱歌发展为旅游资源,必须尊重和遵循畲族原本的活动传统。霞浦县曾在一年的“三月三”,举办一场歌会,选择了一个极好的繁华场地,为演唱者唱歌布置得很隆重,组织者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搭上最美的舞台,配上最好的音响,排练了许多润了色的节目,然而,演唱不久,台下畲族观众纷纷离开,竟到门口不远处的一个场地唱得挺热闹。一个自然的,没有装饰的场地,自发的唱歌,竟然胜过了高科技搭建的舞台唱歌。
  这些都是为什么呢?好心好意开发旅游资源,终成反作用。这就是在说明,开发畲族旅游资源,必须从源从本,尊重遵循畲族原本的生活习俗。畲族唱歌,由远古到现在,他们就爱在大自然中唱歌。要将畲族唱歌开发为旅游观光,就必须发挥大自然的作用。
  霞浦水门的半里亭,自然风景优美,有着几百年的畲族唱歌历史,每当节日,都会自发的聚集着来自浙江平阳、苍南和福建福鼎、福安、霞浦等地的畲民,在这个天然的歌场唱歌。畲民就喜欢这样的地方唱歌,在这种地方唱歌,可以尽情地发挥唱歌潜力,也更能吸引各地来客。在霞浦,传统的天然的固定唱歌场所很多,如松城的墓斗、盐田的二铺、溪南的半月里……政府应该在这些地方帮助搭台,提供后勤支持。
  霞浦畲歌内容丰富,包括历史、传说、家教、爱情、风俗等诸多方面。如历史的《三请诸葛亮》《刘伯温寻主》《九州头》《刘备招亲》……传说的《八仙头》《梁三伯与祝英台》《何文秀》《孟姜女寻夫》……家教的《祖公歌》《九节金龙歌》《忘恩背义》《出门点心歌》《二十四孝》……风俗的《会八仙》《啼嫁妆》《闹喜房》……应有尽有;题材广泛,歌唱形式多样,有独唱、对唱、齐唱和独特的“双条落”二声部盘唱等。演唱方法有假声、真声和真假声结合等,其中假声的唱法最有民族特色,很值得研究。畲族服饰多姿多彩,畲族女性穿凤凰装,梳凤髻,戴凤冠;发式也种类多样,少女用红绒缠辫子,盘绕头上,叫“布妮头”;成年已婚妇女发式叫作“山哈娜头”;畲族衣布为什么选择纯黑色?服饰图案怎么那么美?这些都显示出了畲族的艺术特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层的文化内涵,最能增添旅游的吸引力,可以引导人们去宣传和挖掘。
  霞浦畲族民间技术和游戏往往都有很高的表演性和浓厚的神秘性。“棍术”“巫术”“过火海”“登天”等,人或是手舞足蹈,赤足跃过落处充满火星的火塘;或是登上九张叠架的八仙桌上,仿佛直冲云霄……过火塘,双双赤足却未曾留下半点火烫的痕迹,徒手攀爬九层桌顶,并在顶上进行一系列高难度的活动,而安然无事。畲族游戏“打尺寸”“扭扁担”“骑海马”等表演简单,但也很有吸引力。这些技艺的表演,极具观赏性和神秘性,让人叹为观止,值得深入研究。
  建于县城617路和三河路交叉路西处地段的畲族风情园,是按照突出畲族元素、突出畲族风情特色来规划建筑的。用地面积9964.8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965平方米,总投资8000万元,集畲族文物会展、畲族传统体育培训、畲族传统工艺培训、接待联谊中心等为一体。其中一座封闭型的歌楼已经建成。如何从源从本,在尊重和保护中发挥畲族歌楼的文化旅游作用,也将是一个急需探讨的问题。
  在发挥一村一寨之特色中 深挖传统文化
  霞浦畲族村寨,虽都住着畲民,但都存在着细微的差别,将其中差别之特色凸出出来,将更能吸引游人。发挥一村一寨之特色,发展畲族文化生态村特色文化产业,这是深挖畲族传统文化资源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水门茶岗畲族村,地处山区,产有年籽乌、菅叶、春菊等,种有茶叶,这些都是畲族制作饮食的美好原料。政府应鼓励该村发挥畲族饮食特色,从饮食方面凸出旅游发展资源。乌米饭,乌色清香,香软爽口,兼具健胃、开脾、驱湿、排毒、养颜等功效;菅叶粽,是糯米经黄碱水泡数小时,用芦叶或菅叶包裹成的矩形粽子,风味别样;春菊糍粑,是畲族过年、“七月半”和冬至时节都要食用的食物,取义时(糍)来运转,色香味俱佳。
  茶岗村喝茶,喝出风情。客人来了,畲家主人都要先敬茶,一般要敬两三道,客人喝两碗至三碗,况且客人是一定要喝的。客人喝了,表示接受了主人热情好客的情意;如果不喝,主人是会不高兴的,有话不敢或不愿意对客人说,还会多少表现出不愿答应客人问话的情绪。喝三道的意思是:一碗苦,两碗补,三碗洗洗嘴。客人只要接过主人的茶,就必须喝第二碗或者第三碗。结婚日子,有关来人要喝一种特殊的茶,叫“宝塔茶”。喝“宝塔茶”像是一场艺术表演,是一种最富情趣的畲族习俗活动。女方用八角茶盘捧出五碗热茶,这五碗热茶像叠罗汉式叠成三层,一碗垫底,中间三碗,围成梅花状,顶上再压一碗,呈宝塔形,恭恭敬敬地献给代表男方家庭的“亲家伯”(相当于汉族的“媒人公”)。喝“宝塔茶”是考验“亲家伯”的第一道礼仪。如果不知其中奥妙,只拿走上层一碗,其余四碗茶就会倒下来,造成其他人无茶可喝,就酿成笑话,还会遭人奚落。此时的“亲家伯”必须得用牙,咬住最上面的一碗,再用双手的拇指、中指和食指紧紧夹住中层的三碗茶及低层的一碗,分别递给四个抬轿的人喝,而且“亲家伯”自己喝茶时,还不能用手扶碗,只能用口叼着碗喝。在喝“宝塔茶”前,“亲家伯”要和女方家的“亲家嫂”(相当于汉族的“媒人婆”)对唱畲歌。“亲家嫂”先唱:“茶是好茶,我说大哥呀,茶是小姑子亲手采的,就等这一天来临好敬客。一碗一碗垒起,一天一天盼啊,日子都已垒成塔。人是佳人,小姑子要出阁,就请大哥你喝下这一碗碗茶。”接着,“亲家伯”以歌回应:“茶是好茶,我说大嫂呀,这茶是我家小弟亲手帮着做的,正配大嫂的好手艺。这一碗碗呀,情浓于茶。人是俊郎,小弟今天迎娶佳人,我说大嫂呀,一碗一碗拆下喝了,好日子还得从头来。”有时候“亲家嫂”向“亲家伯”敬“宝塔茶”时,还要唱:“迎新花轿进娘家,大男细女笑哈哈;树梢橄榄果未黄,先敬一盘‘宝塔茶’。”唱罢就给“亲家伯”敬茶,但“亲家伯”不能马上用手接第一碗茶,而是要和唱一段:“端凳郎坐真客气,又来泡茶更细腻;清水泡茶甜如蜜,宝塔浓茶长情意。”唱毕,才去接“宝塔茶”,将茶喝干之后,婚礼便开始。
  饮食不仅让游人口福,还能把游人带入民族茶道的神秘欢乐之中。游人融入这个充满饮食文化的村寨,有吃有喝又能参与活动,谁能不高兴。高兴之余,自然有疑问产生,便要去深究。
  霞浦畲族长期以来,严格禁止宗族外婚和实行民族内婚制。同姓不能通婚,后来同姓不同香炉(不同宗族),或同香炉五服以外虽可通婚,但都比较少,规定不与汉族通婚。然而,在清朝的溪南半月里村,却公开一个浪漫的畲汉联姻故事,很值得探究。
  据本地畲族雷姓谱牒记载,雷姓“冯翊堂”主要有五大支派:一是明隆庆至万历初(1567—1580),二世继远从始祖承万肇基地福安迁入福宁;二是明万历七年(1579),始祖祖发从福安迁入福宁,其二世三房文寿居溪南半月里村;三是明万历26—30年间(1600左右),始祖武某从罗源迁入福宁;四是清顺治初年(1644—1646),从福鼎迁入福宁;五是清乾隆初年(1736—1740),从浙江迁入福宁。迁入半月里的雷姓,到了雍正年间,出了个文化人,叫雷志茂。他精通风水,敬畏祖宗,广交朋友,善育后代。他到省城福州做生意,大胆娶回了福州汉族李姓姑娘,而后一起在村里,把家族建设得很好。夫妻俩看准了家乡的风水,便在这里围墙筑城,守土安民,建立“雷氏宗祠”“龙溪宫”等,严格教育后代。随后,铸成了“一门五秀才”“二举人”的辉煌成就,并留下畲汉传情的“祖公雷李联姻”浪漫佳话。
  霞浦西部山区畲村,多为革命老区,在许多畲族村里,至今还流传着许多畲族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如“畲族妇女救红军曾志”的故事。这也是有待挖掘的畲族村寨的特色旅游资源,更是最值得弘扬的畲族红色传统文化。
  还有,溪南镇白露坑畲族村的小说歌,半月里畲族村的文物展,崇儒乡上水畲族村的花笠和石头,三沙镇东山畲族村的畲族融合(由本村和三坪、二坑畲族移民聚合),水门半岭亭的对歌等,挖掘一村一寨不同旅游资源之特色,列出不同品位,游人观赏风景在不断变化,就如移步换景处处新,令游人百观不厌。
  打造“三乡”一路开辟畲族山海特色旅游风景线
  霞浦县的水门、崇儒、盐田三个畲族乡恰好由东至西穿过霞浦松城,连成一线,正好开辟一条畲族专项旅游线,这是深挖旅游资源,扩大旅游范围,促进霞浦畲族旅游事业的一个好举措。
  霞浦畲族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畲族人创造并留下许多优美的环境和动人的传说故事以及诗歌、音乐、舞蹈、礼俗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吸引着游人去观赏,去研究。霞浦畲族主要聚居区又集中在中部“水门——崇儒——盐田”一条主轴线上,开辟这条旅游线,霞浦畲族旅游资源,更能得到挖掘和利用。
  水门、崇儒、盐田三个畲族乡畲族总人口有14000多人,占全县畲族总人口的37%,其中水门有茶岗、大贝、半岭亭等村,崇儒有新村、霞坪、上水、溪尾等村,盐田有洋边、二铺、瓦窑头、西胜、南塘等村,村村风景各有特色,亟待开发。
  从浙江方向来的游客进入霞浦境内后,可以从水门半岭亭畲族村开始游览,观赏畲族歌场风景,探究这里几百年设歌场而不改换的奥秘,探究这里官家与畲族联合设置寨堡的故事……到茶岗畲族村观赏畲山茶之风景,分享这里草岗变茶岗新村畲族人的幸福生活……进入崇儒畲族乡,先到霞坪畲族村观看畲族“祖图”“族谱”,了解继承传统祭祀仪式,如“祭祖图”“做功德”“传师学师”等民俗,体会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的民族特色。祭祖图通常在宗祠里举行,“祖图”悬挂祠堂正厅。人们面对“祖图”,演唱祭祀歌,纪念畲民族始祖盘瓠,以此教育后代;“做功德”是畲族成年人死后,家属为“超度亡灵”而举行的传统祭祀仪式;“传师学师”是由法师主持仪式,表达畲族后人崇敬祖先的感情和团结精神以及祈福消灾的愿望。再到上水畲族村,了解花笠制作的秘技,体味步行石头路巷的异样感受……进入盐田畲族乡,先到二铺畲族村,欣赏这里独特的对歌风情,再去探究瓦窑头畲族村和南塘、西胜畲族人靠海生活的独特习惯……反之,从福州方向来的游客进入霞浦境内后,可以从盐田畲族乡开始游览。
  从“水门——崇儒——盐田”一条主轴线向两头两边延伸,还有溪南的南门山、白露坑、半月里等,沙江的大墓里等,牙城的凤江等,三沙的东山等,下浒的四斗等,松城的墓斗、青福等,许多畲族风光也可以相连开发。
  霞浦是个山海兼有的县份,畲族分沿海和山区两大片居住。北部高山畲族,长期依山为生,就具有了“山”的特色;南部畲族,适应海边居住,传承了“海”的特色。畲族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也自然生成了许多山海生活习俗,挖掘特有的山海畲族习俗,也是一个扩大旅游资源的好法子。
  霞浦畲族除了有山地生活的习俗,还有如盐田、溪南、下浒、三沙海边畲族的生活习俗。在海边的畲族人也讨小海,在海边唱畲歌,做游戏等,形成独特习俗。
  另外,霞浦离台湾近,霞浦畲族也有着与台湾高山族相似的习俗,对这些资源的挖掘探究,无疑对霞浦旅游和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有利的。
  每年农历夏至后的第一个辰日,是霞浦畲族最大的古老节日,叫“凤龙日”。这一天,畲族姑娘都要梳妆打扮得很美,小伙子也要身穿新衣新裤。年轻人全都高高兴兴,不约而同地聚集在风景秀丽的地方,举行盘歌对唱,吐露相互间的爱慕,直到太阳下山了,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每年农历秋收后的某一日,台湾高山族把它定为一个隆重的节日,叫“丰年祭”。这一天,高山族姑娘头插野花,浑身盛装;小伙子身着漂亮短衣,腰围鹿皮短裙,头插五彩羽毛。青年们英姿焕发的围集在广场上,载歌载舞,找个恰当时暗许终身,场面热闹非凡。这两个不同民族的节日时间都定在秋夏,参加者都为男女青年,他们都以农忙丰收后喜悦的心情参加歌舞,然后,趁此择选自己心爱的伴侣。
  霞浦畲族自古就有个叫“打尺寸”的游戏。活动时,画一个大圈圈。圈内人持一根一尺长的小木棍(为“尺”)和一根较短的小竹条(为“寸”)。用木棍挑打竹条的一端,竹条便会飞向圈外。圈外的谁能接到,谁就是胜者。台湾高山族青少年也有个叫“竹竿刺球”的游戏。活动时,用树叶树皮和藤丝编制成一个球,圈内人把球抛向圈外,圈外人皆手持一条长长的竹竿,争相刺球。谁能刺中,谁就是赢者。两个游戏的工具都是用当地木竹加工而成,玩法也几乎相同。
  霞浦畲民有“春菊糍治病”的传说:有个畲家年幼小孩,吃了冰凉生硬的糠糍粑,肚子痛得厉害,其父亲去求神拜佛,终无效用。晚上,这小孩随意拣来父亲从田埂上挟带回来的一根小草,放在嘴里咀嚼吞下后,病通竟然治好了。畲民把这种草命名为春菊草,以后制作糍粑就在其中加上这种草,做成“春菊糍粑”。人们吃了这种糍粑,就易消化,也不生病。台湾高山族也有个野草治病的传说:有户叫“麻由摸阿那”的人家。家中有个小伙子上山打猎,不幸被毒蛇咬伤,疼得舌干口渴。小伙子紧急中,就把生长在石头上的一种野草,抓一把放入口里,烂嚼取汁来解渴,不料,伤口不疼,口也不渴了。后来,高山族人就把这种草制成治毒蛇咬伤的神药,名叫“麻由摸”。两个药故事中说的治好病都是出自偶然,而成药过程又是那么的相似。
  在霞浦南部海边居住的畲族,为抵御病魔和外来欺负,过去常学有一手好医术和好武术。溪南半月里畲族村钟姓氏族基本都掌握一点畲族医术,沙江大墓里畲族村民有的现在还会一些武术。畲族医术和武术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畲族医术专业性强,具有特殊传艺方式,独特的疾病观和治疗方法,擅长捏、抓、挑、刮和针刺疗法治痧症,盛行食物疗法。畲族武术是在吸取南少林精华的基础上融汇而成,如“盘杖槌”,具有劈、撩、拦、戳、击等术,步稳势烈,发力短、猛、狠,攻守严谨等特点。畲族的医术和武术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霞浦海边畲族的又一风貌,很有挖掘潜源。
  几点建议
  为了切实挖掘霞浦畲族文化旅游资源,提高霞浦畲族文化旅游品位,综合上述,提出几点建议:
  扩大充实畲族文物馆。目前,霞浦博物馆已经建立,并设畲族博物专室。但内容还很单薄,应加强搜集扩充;支持帮助溪南半月里村私人畲族博物馆的建设。
  在松城设立一条畲族民俗街。可以将原来的北门街畲家巷修复为畲族民俗街,可以小巧玲珑,但要体现畲家风情;可以将巷两旁的民房作一畲族特色的装饰,鼓励开设有关畲族商品小店。
  加快“水门——崇儒——盐田”畲族文化旅游线路的建设。打通拓宽崇儒下村至盐田杯溪的道路,连接崇儒霞坪到盐田西胜两个畲族聚居地道路。在这条旅游线路上,打造一系列畲族风景点。
  编辑一本适用于民族中小学校学生学习和社会实践的畲族文化乡土教材,以扩大挖掘宣传。
  加强县畲族文化历史研究会的组建。目前,县畲族文化历史研究会虽然成立,但基本是空架,要纳入能真正投入研究的人员,发挥他们的作用,将霞浦潜在的畲族文化旅游资源挖掘出来。

知识出处

当代视野下的畲族文化

《当代视野下的畲族文化》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遴选会议论文44篇,分为三部分。包括畲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畲族文化价值与现代性发展;区域互动背景下融合发展与新畲村建设。

阅读

相关人物

许一跃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霞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