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文化教育之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山畲韻》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70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文化教育之变
分类号: K892.83
页数: 4
页码: 79-82
摘要: 本文描述了畲族文化教育的变迁过程,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和保护措施。随着社会发展,畲族文化受到外部文化的冲击,畲族语言、服饰、歌言等传统文化潜在失传的危险。然而,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保护和传承畲族文化,包括设立文化遗产名录、进行畲族文化调查和保护研究,以及将畲族文化纳入学校教学课程。这些举措有助于畲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 畲族 文化教育 变迁

内容

“画画记事,刻木记数,结绳记账”,当怀旧与复古愈来愈成为现代社会的流行元素的时候,很少人会将它与一个民族的苦难相连,这是畲族人难以掩抑的伤痛,隐伏于心中,一年又一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福建省人民政府在中央组织的1952年、1955年畲族识别调查、1958年的畲族社会历史调查,和1982年、1986年两次畲族文化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民族政策,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畲族文化教育事业的政策措施,如为畲族聚居乡村拨专款盖校舍,对畲族学生普通实行减免学杂费,调派汉族教师去民族小学任教等。同时,实行“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的办学方针,在畲族山村兴办小学、中学及职业学校,小学自1950年在霞浦白露坑开办全省第一所畲族公办小学以来,到1990年,宁德地区已有专设少数民族小学646所,专任教师1131人(内含畲族教师155人),少数民族学生1934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29%;中学自1958年秋在福安县城关创办全省第一所民族中学后,到1992年,宁德以招收畲族学生为主的中学已有6所,79个教学班,4166个学生,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639人。今闽东适龄孩子上小学的入学率已经达到99.9%,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8.8%,畲族孩子受教育程度已今非昔比!
  然而,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随着社会发展,强势主流文化的推动和渗透,畲族文化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一些极富特色的畲族文化瑰宝正面临失传的危险。如畲族语言,据2009年对浙江云和在校畲族学生的调研,该县初、高中生100人中,真正会讲畲语的只有50人左右,小学生100人中,只有35~40人会讲畲语,会讲畲语的畲族人呈下降趋势;如畲族服饰,因畲服手工制作费时费力,样式也与现代时装无法相提并论,今日常生活中已鲜见畲族人穿戴民族服饰,尤其姑娘小伙穿戴当代时装成为主潮;如曾经世代相传人人善唱的畲族歌言,现在60岁以上的畲民约只有20%会唱山歌,50岁以下会唱山歌的已经为数不多,而40岁以下的畲民不要说唱,有相当一部分已难听懂畲族歌言的内容了。
  现在,国家正在采取多项措施保护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不仅积极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设立“文化遗产日”,建立国家、省、市、县级名录体系,而且成为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数量最多的国家。作为畲族最大聚居区的宁德,也于2004年启动了抢救与发展畲族文化的计划,成立“畲族文化抢救办公室”,在语言、畲族医药、武术、服饰各方面开展对畲族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研究工作。今不但宁德的畲族小说歌、畲族民歌、福鼎瑞云四月八歌会和福安畲族银器制作技艺、浙江畲族医药均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宁德猴盾雷美凤还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民歌项目传承人;同时,畲族文化进学校也在有识之士的大力推动下取得极大进展,如福安市民族实验小学,作为一所市级“示范小学”,长期坚持普通话与畲语“双语”教学,将畲语传习正式纳入教学课程计划,每周开设一节畲族传习课,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校本课程的推进与落实:其一,设立课题研究小组,加强畲文化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其二,设立班级畲语角,开展“畲语传说”实践活动;其三,以歌舞表演、文体活动为载体,开展畲族文化传习;其四,创设畲族民俗文化长廊,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由于其畲族文化进学校取得不俗的成绩,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基地”等一系列国家级荣誉。也如浙江苍南县岱岭学校,为恢复畲族风情,宏扬畲族文化,成立了全国首家“少年畲协”,在深入社会调查访问,收集畲文化艺术资料基础上,充分挖掘畲文化资源,开发了畲乡校本教材,其做法有:由畲文选典籍派生出校本教材内容,即根据畲文化文选典籍,派生出有关畲族的源流、迁徙、人口、文化艺术等内容的校本教材;由畲乡文化生成校本教材内容,即根据调查,经过分析、整理和汇编,生成畲族语言、畲族的剪纸、花边的编制以及有关经济、政治生活等内容的教材;开展畲乡文化与学科的整合教学,即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畲族文化中的龙麒图腾,欣赏畲族传说、故事,感受地理、人文,音乐课中让学生学会唱畲歌、跳畲舞,体育课让学生学会一些畲族的体育项目,美术课让学生充分利用畲族的服饰、剪纸艺术,把学科教学与畲族文化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宣传畲文化实践活动,即组织学生编写《畲族民间故事》、《畲族风俗习惯》、《畲族文艺》、《畲族名人故事》等宣传小册子;联合有关部门,通过网络、校刊等方式宣传畲乡文化;组织学生为社区群众策划畲乡文化艺术表演或传统游艺活动。该校的经验得到全国新教育实验课题组专家的高度好评,为其他畲族地区学校如何让畲族文化进入学校课程提供了典范。

知识出处

南山畲韻

《南山畲韻》

出版者:中国人口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闽台地区畲族婚育文化形成的历史脉络和地方特色浓郁的婚育习俗,以及新时期畲族婚育文化在舍弃传统陋俗后的发展情况。全书共3章,包括畲族婚姻礼俗文化、畲族生育文化和畲族婚育习俗的时代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霞浦县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
福安县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苍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