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命名有四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山畲韻》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69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命名有四种
分类号: K892.83
页数: 4
页码: 54-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畲族的命名传统包括乳名、世名、郎名和法名,反映了他们对名字的重视和独特的排行习俗。畲族人认为名字不仅是符号,还承载着生命的尊严和意义,因此在命名时十分重视。世名通常取自父母对孩子品性、能力的期许,而郎名则用于灵堂神主牌、墓碑或修宗谱时,显示了对已故族人的纪念。此外,畲族的命名中还出现了特殊现象,如男女都使用“石”、“奶”、“佛”、“树”作名字,体现了对神灵的崇敬和信仰。法名则与成人礼仪“传师学师”相关,参与者需进行仪式后方可取得,反映了畲族对传统仪式的重视。
关键词: 畲族 生育 命名

内容

有说名字如生命,乃指名字于人除符号表征外,还有一种生命般的尊严与感动;有说好名字如一首诗,它的韵律它的美感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也有说好名字如一件质地上好的衣服,除给人增色不少外,甚至有可能影响一个人的前程与命运……如此看来,人这一辈子,虽只有一个名字,却不可稀里糊涂而乱“名”之。
  旧时畲族人虽不特别看重名字的美感或哲理,却也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范。一般而言,畲族人小时有乳名,此乳名与汉族人一样,乃为家庭内对孩子的爱称,如“狗儿”、“石头”、“细妹子”、“石蛋”等名字。在他们看来,小孩名越是俗越是贱,这孩子就越好哺养。
  除乳名外,便是正式场合中使用的世名了。由于畲族自古认同“盘蓝雷钟一家亲”,具有牢固的四姓同源的宗族观念;在长期“结庐深山,聚族而处”的生存状态下,同姓聚族而居的畲族村寨中人,又有血缘相近的特点,因此,其祠堂除传说中广东潮州凤凰山“祖祠”外,还有与汉族宗族结构相似的“支祠—房—家庭”三个层次。在世名的取法上,也与汉族类似按祠堂规定而在宗族中周而复始使用,其名字一般寄托了父母、家人对孩子品性、能力的希望与期待,如《霞浦县畲族志》记载霞浦草岗畲族一世至十五世的“世名”排行是:念、法、应、文、启、振、孔、春、清、明、日、大、开、新、朝。
  畲族世名一个比较奇特的现象是,无论男性、女性,多有使用“石”、“奶”、“佛”、“树”作名字的,如《福安畲族志》①对清朝乾隆年间至20世纪50年代福安畲族聚居地世名的用字率进行统计,其中男性3166人中,用“树”字91个、“奶”字156个、“石”字102个;女性2877人,用“石”105个、“奶”字63个。这是因为畲族人有把不好抚养的孩子认石神、奶娘、佛神和树神作“干娘”的习俗。畲族人认为,这些东西都是有灵性的,它们能赋予神力而让他们的孩子健康成长。树神的认亲仪式是:先备好香烛酒礼,将孩子的生辰八字写于红纸上,连同茶叶、米、干果等一起装入一只小红布袋,把袋挂于树上,旁边贴上名单,上写认亲日期、孩子名字及一些祝颂语,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长命富贵”、“金玉满堂”之类,然后举行祭拜礼仪。一些在小红布袋边还搁一个小弓箭,箭头指着红包,包中放孩子不能看见或不能吃的某种东西,祈求树“干娘”破除这些忌讳。祭拜认了亲之后,逢年过节或孩子诞辰之日,都要前往祭拜。与此相似习俗是,在今凤凰山一些地区,仍可见畲家祠堂正厅梁上挂有“子孙袋”,袋里装五谷,可保子孙兴旺昌盛、四季平安。
  畲族除乳名、世名外,还有两个独特的名字,一为郎名,二为法名。
  郎名(女用“娘名”),也称谱名、讳名,是用于灵堂神主牌、墓碑或修宗谱时用的名字。在畲家,每若干年族中长者要将本祠堂若干年内出生的男女的年、月、日、时登记起来并进行排行造册。该讳行晚辈自身并不知晓,只有族长知道,因此,在预备棺木后,家属要向族长索取用红纸密封的讳名;若为夭亡或未备好棺木就死亡的,则临时向族长索取;而若外嫁女子,50开外在预制棺木后,也要由其兄弟向族长索要用红纸密封的排行,由外孙在设置的酒席间向外舅敬酒再索要。这些排行在死后才能开封,书写在临时的灵牌上。
  在闽东、浙南,畲族排序规范有序,周而复始。蓝姓世代顺序是:大、小、百、千、万、念,共6字;雷姓为:大、小、百、千、万,共5字,少“念”字;钟姓为:大、小、百、万、念,共5字,缺“千”字。为何蓝姓有6字而他姓只5字呢?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蓝姓的人祭祖,到另一家去挑“祖担”①回来,本来“祖担”中只有5个香炉,可是挑回来后发现“祖担”里却有6个香炉,多挑了一个回来。挑担人说:“搞错了,怎么办?”师爷说:“念话”(意即“没关系”),从此,蓝姓就多了一个“念”字辈。如此,畲族排行时,如同辈的男子有200人,从一郎排到二百郎;女的同辈如有二百人,则从一娘排至二百娘,如祖父为蓝大二十二郎,父亲则为蓝小××郎,本人则为蓝百××郎。但也有一些畲族地区排行特殊,其歌言如此唱曰:
  排行算来你细听,雷姓无念钟无千;
  男人无一女无二,蓝姓五六两样生。
  即是说男姓排行要从二开始,如“蓝念二郎”、“蓝念三郎”,而无“蓝念一郎”;女性排行从一开始,要缺二,如“蓝念一娘”、“蓝念三娘”,而无“蓝念二娘”。此俗据说是要把“一郎”和“二娘”让给未满16岁夭折的孩子的。
  畲族“法名”,与传统“做醮”祭祖仪式(也称传师学师)相关,它是畲族人举行的一种成人礼。相传畲族人到16周岁以后,便意味着成年了,他们只有做过“传师学师”仪式,才可取得“法名”,取得法名者便成为盘瓠集团中的一员,称为“红身”、“赤身”,否则为“白身”。该仪式多在冬季进行,法器有本家族始祖的香炉、祖簿、笏板、龙角、龙刀、铃钟和祖图;主要内容有:一是迎神、拜神、告神;二是主持法师(“东道主”)带领“弟子”(学师者)学法,仪式性地重演盘瓠上茅山学法克服重重困难的故事情节。传师学师完毕,用红布条写上学师者法名和学师日期,系于祖杖上。②该仪式主要流传于旧时浙南,闽东粤东略有差异。由于“传师学师”整个过程要花很多人力财力,所以自明清以来,许多地方便不再举行这种仪式,现闽东已无这种习俗遗存,一些地方甚至连简单的“成丁礼”都不再做了。

知识出处

南山畲韻

《南山畲韻》

出版者:中国人口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闽台地区畲族婚育文化形成的历史脉络和地方特色浓郁的婚育习俗,以及新时期畲族婚育文化在舍弃传统陋俗后的发展情况。全书共3章,包括畲族婚姻礼俗文化、畲族生育文化和畲族婚育习俗的时代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潮州市
相关地名
霞浦县
相关地名
福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