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山畲韻》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679
颗粒名称: 总论
页数: 4

内容

生育是人生的开端,结婚则是人生成熟的标志。婚育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在漫长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的,以有规律的活动约束人们的婚育行为与婚育意识。其约束力不依法律的保证,亦不依科学的验证,而是文化的力量。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中国这个幅员辽阔的民族大家庭里,婚育文化自然展现出了异彩纷呈的种种画面。它从微观上展示了政治、经济、社会以及伦理道德、宗教观念、审美意识的积淀与变迁,而在宏观上则反映了时代精神、民族心理。因此,人们常说婚育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一面多棱镜。
  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所以光辉灿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多元构成,在于各具特色的区域族群文化共同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福建文化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上承中原,下续台湾,因而闽台文化具有共同的母体渊源与先后的承递关系。这种现象,表现在婚育文化方面也十分明显。有鉴于此,福建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了一批青年学者着手策划、编撰了这套《闽台婚育文化》丛书(下称《丛书》)。
  《丛书》共分六册,分别从福州、莆仙、闽南、客家、闽北、畲族各区域族群出发,多层面、多角度地展现闽台婚育文化的丰富内容。各位作者都努力把区域族群的婚育文化放在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放置于相邻文化的比较对照中,通过详细的文献资料与鲜活的口传文化,以期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闽台婚育文化的概貌。
  各位作者曾经有过多次的全体或部分人员的聚会,就有关问题展开了讨论。大家认为,以往人们研究闽台婚俗文化,往往出现两个偏向,一是比较注重婚仪、婚礼等民俗活动的描述与论述,二是较多地停留在婚俗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而这些很难准确地反映婚俗背后的文化价值与社会功能。因此,考察闽台婚俗文化,必须关注包含着婚姻观念、婚姻行为、婚姻礼仪、婚姻俗语、婚姻禁忌等多个方面,体现不同阶层的婚俗体系;必须从文化人类学和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将婚俗现象上升到文化的理论层面加以全方位的透视,既关注不同的婚姻礼仪、婚姻活动,又注重各种婚姻俗语、婚俗功能;既比较不同阶层的婚姻行为,又分析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思想观念对婚姻行为的影响;既描述闽台不同族群的婚俗,又探讨闽台各区域族群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从而更好地从整体上再现闽台婚俗的全貌。
  而对于生育文化,大家也都认为,一个人的生育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求子阶段、从孕子到产子阶段、从贺生到成年礼阶段。创造生命是崇高的,生育信仰的内涵就是崇尚对生命的创造,于是便形成女阴崇拜、男根崇拜、生育神崇拜等求子习俗,衍生出保胎、养胎、安胎、胎教和产房、催生、接生、报生、坐月子、满月等助产、保赤风俗,传承取名、契名、护幼、过周、教子和成年礼等礼俗。因此,闽台生育文化的撰著应该从求子到孕子,再到产子,然后通过贺生、养子、教子、取名及成年礼等诸多方面,向人们展示闽台民众生育文化的丰富内容。
  闽台婚育文化经过漫长的历史沧桑,一方面,将自身历史上种种特质整合到现实状态,成为当代婚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又将相邻区域族群的特质整合到自身中来,亦成为当代婚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历时的与共时的特征,都积淀在闽台各区域族群的婚育文化之中,共同构成了闽台婚育文化的动态画卷。因此,《丛书》各册既描述、论述传统的婚育文化,又展示婚育文化的当代变迁,以期更好地倡导婚育新风,创建幸福家庭。
  《丛书》各册的作者虽分布于福建师范大学、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省文联、福建省人口计生委和福州市委宣传部、莆田市委宣传部等不同部门,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年轻而富有朝气,用功甚勤而好学深思,受过文化学的训练,因而能从文化人类学、文化社会学的学科视野出发,进行精心撰著。所以,《丛书》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系统完整。各册总体构架方面,时间上贯穿古今,从传统到现代;在空间上,从中原到福建,再到台湾,包括了福建的六大区域族群。而在逻辑顺序上,先描述宏观的闽台文化,再到具体的婚育文化,从婚育文化的角度展现闽台两地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在具体内容上,举凡婚嫁习俗的各种程序、生育习俗的各个环节、新时代的婚育新风、新俗,以及特殊的婚姻形式、特殊角色等,都在作者的视野之下,可以说是一部系统并且完整展现闽台各区域族群婚育文化的著作。
  第二,具有一定的学术性。撰著一套融学术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的闽台婚育文化著作是各位作者的共同追求。因此各位作者尽可能地博览各种方志、阅读各种资料,博采前人研究成果,深入实地进行调查,搜集大量有关闽台婚育文化的文献资料和口头传说,将文献的记载与鲜活的口传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获得了弥足珍贵的一手资料,形成了独特的资料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量新知、新见。如《莆田篇》认为,莆田民众在追求男丁的同时,并不排斥女丁,而认为聪明的女孩并不逊色于男丁,这与莆田许多知名传说如妈祖、钱四娘和现实中林兰英院士等都是女性密切相关。又如《畲族篇》认为,畲族有成千上万种歌谣,将历史、传说、生活知识、人生礼仪、祖宗规训以自己的语言编唱,寓教于歌,口耳相传,成为畲族无文字之憾的另一种鲜活记忆和独特的教育方式。类似这些观点,都颇有新意。
  第三,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与可读性。各册作者都十分注重语言叙述的亲切风格与生动性,亦充分考虑多层次读者的需要,因而书中具有大量生动活泼的例证、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内容,可以进一步丰富人们对闽台婚育文化的认识。例如,《福州篇》和《莆田篇》都提到关于媒人“三人五眼,长短无后话”的笑谈;《客家篇》记有“杀老婆敬先生”尊师重教的故事;《闽南篇》“偷葱、偷石”以示得佳婿、好妇的传说;《闽北篇》以姑娘泡糖开水试探男方心意作为相亲的“尾声”。诸如此类,《丛书》各册随处可见,令人感到兴趣盎然。
  第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闽台各区域族群在历史长河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智慧,形成了大致相同又各具特色的婚育文化。这种文化一方面具有促进社会和谐和规范社会秩序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大量奇俗、怪俗,甚至陋俗等消极成分。在新的历史时期,合理吸收闽台传统婚育文化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制约和克服其消极影响;充分发挥闽台传统婚育文化的正面功能,从婚育文化发展、婚育风俗改造、婚育观念更新的角度倡导婚育新风,引领文明生育,构建幸福家庭,因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更重要的是,《丛书》将闽台生育文化放在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尤其放置于闽台文化的背景下,从族群和实证的角度,对其形成、发展、传播及在不同的时空背景所呈现出来的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进行深入细致的审察对比,从婚育文化的角度具体分析台湾各文化要素的大陆根源,在理论上揭示闽台婚育文化同出一源的事实,其所论虽为“闽台”,实质乃是“两岸”;其所述两岸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实质是台湾文化的中华属性的肯定,因而有助于进一步增进两岸民众的文化认同,为两岸和平发展服务。

知识出处

南山畲韻

《南山畲韻》

出版者:中国人口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闽台地区畲族婚育文化形成的历史脉络和地方特色浓郁的婚育习俗,以及新时期畲族婚育文化在舍弃传统陋俗后的发展情况。全书共3章,包括畲族婚姻礼俗文化、畲族生育文化和畲族婚育习俗的时代变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