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外观形材变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645
颗粒名称: 二 外观形材变化
分类号: TS941.742.883
页数: 2
页码: 180-181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及现代技术的影响,畲族服饰的制作材料、外观及装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棉麻材料转变为化纤面料,传统手工被机织花边替代。现代服饰倾向于更为华丽、色彩明亮的外观,甚至融合了其他民族服饰元素。特别是头饰,从传统的凤冠变为改装的简易凤冠,在表演和活动中广泛使用。这些变化反映了畲族服饰从日常生活到表演场合的转变。
关键词: 畲族服饰 嬗变 浙闽地区

内容

社会经济发展一方面使畲民生活节奏加快,打破了以往以山地耕猎为主的经济生活模式,工作之余人们花费在服饰手工艺上的时间转而用在各种娱乐休闲活动中,家庭自制服装已经基本退出了畲民生活,民族服饰的主要来源是裁缝定做和购买成衣。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及现代服装纺织技术的提升使服装面辅料也产生了变化,以往常用的棉麻材料被现代化纤材料和丝绸材料所取代,服装上很多费时费工的彩带、镶滚、刺绣手工也被机织花边和机器刺绣替代。
  相对于穿着场合变化而言,服饰外观式样、造型以及制作材料的变化是畲族服饰本身发生的重要变化。由于伴随社会经济发展而使畲族服饰的穿着场合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使畲族服饰从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日常服饰转变为以满足展示需求为主的表演服饰,这种转变必然使服饰向更为华丽、隆重的方向发展。在服饰外观上表现为色彩脱离了传统的衣尚青蓝转而选择艳丽明朗的大红大绿,服装上的装饰面积增大,发饰等也尽量往华丽的方向发展。比如传统罗源老年妇女所梳凤凰髻为蓝色绒绳缠绕,且头顶的发桃不像青年妇女那么高耸,较为矮小,衣襟的花边也仅有边口处有带状边饰,并非像青年女装铺开至肩部那么夸张。但在现代表演服饰中,几乎所有的罗源式服饰均以青年已婚女子的造型为蓝本,头顶为高耸的红色发桃。很多民族服饰的制作材料也由原先的棉麻质地改为化纤面料,一些镶边、彩带等传统手工被现代机织花边所取代,其色彩、光泽、质地等均与传统样式有较大差异。另外,由于各民族间文化交流的增强以及信息沟通的便捷,各民族服饰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交流互通,由此也产生了民族服饰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并对服饰的外观形制产生了影响。在这种影响下,畲族服饰的外观也产生了一些变化,在新制作的一些畲族服饰中杂糅了一些其他民族服饰中的元素,如北方民族的毛边、苗族的百褶裙和花片裙。
  作为畲族服饰中典型性和标志性最强的头饰,在外观形材上的变化更大,除了一些畲民家庭中保存的老式凤冠外,在众多表演和活动中广大畲族女子所戴的都是改装过的简易凤冠,以红黑毛线缠绕而成,做成头箍戴在头上(见图6-1)。

知识出处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从畲族历史上的迁徙路径和居住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入手,通过田野调査对服饰文物资料进行收集和测量,进而对浙闽两地畲族传统服饰的形制外观、审美习俗进行比较,明晰各地服饰特征的异同和关联,总结了五种典型的服饰样式,揭示了服饰演化的脉络性特征,结合民族文化背景分析其审美文化内涵和承载媒介。在此基础上对当代社会对畲族服饰的认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畲族服饰的嬪变及其动因,提出了对畲族服饰遗产进行固态保护与活态传承的观点。

阅读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