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认知调查总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641
颗粒名称: 四 认知调查总结
分类号: TS941.742.883
页数: 3
页码: 176-178
摘要: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发现,我国人群对畲族及其服饰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女子服饰具有代表性。在畲族地区,人们对畲族服饰的实际使用场景了解有限,大多数人认为畲族服饰主要用于民俗表演及重大节日,日常中使用较少。对现代畲族服饰的观感主要表现为颠覆传统、工艺粗糙和材料劣质。但绝大多数人支持保护和传承畲族传统服饰,同时表现出较高的学习意愿和对民俗生活环境的保护态度。最后指出需要开展畲族传统服饰的普及教育,同时畲族地区存在对于传统和现代融合的追求。
关键词: 畲族服饰 认知现状 浙闽地区

内容

通过以上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人群中对于畲族及其服饰形象的普遍认知程度并不高,对于畲族所在地域省份的认知中,浙江、福建两省的认知率最高,这也和浙闽两省畲族人口在全国所占比例相吻合。在畲族服饰形象的认知中,女子服饰具有绝对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而对于女子服饰崇拜来源的认知中,凤凰崇拜不论普通民众还是畲族地区的青少年均为最高获选项,这说明在畲族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历史上所崇拜的犬图腾形象已逐渐在文化融合与文化变迁中被凤凰形象所代替。结合20世纪初期民族学研究者凌纯声等人的研究,这种图腾认知的转变应是自民国后期随着畲汉民族融合的过程逐渐形成的。不论是否是畲族、是否是畲族聚居地的人群,对于畲族各种服饰形象的认知都极其薄弱,大多数人只知道自己所处地区或所见过的某种式样的服饰是畲族服饰,这说明畲族服饰的综合性研究和宣传工作尚不尽如人意。不论是否是聚居地的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穿着畲族服饰的畲民的概率非常低,主要是在民俗表演、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中才能见到身着畲族服饰的畲民,这说明畲族服饰在当代社会正逐渐脱离日常服饰的范畴,转而蜕变为礼服和表演服饰,畲民在日常生活中出于穿戴便捷、活动自如和文化融合等多方面的因素而选择便捷的现代服饰。
  畲族传统女子服饰中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前三名依次是:头饰、拦腰和花边衫,其中花边衫在普通民众中的认可程度明显高于畲族聚居地的人群,因为花边衫尽管民族特征性不如头饰和拦腰突出,但相比平时生活中淹没在现代服装海洋中的普通人群,它仍属于具有较高特征性和分辨度的服饰元素。对于现代新制作的畲族服饰,多数人认为对传统样式的颠覆、多民俗元素杂糅是其最主要的不足,其次是工艺粗糙和材料劣质。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认为畲族传统服饰有保护的必要,并认为应当在节假日和重要场合穿用。对于保持日常生活中的畲族服饰穿着使用的态度聚居地和非聚居地人群略有不同,非聚居地认同此观点的人群为36.84%,高于浙江的21.05%和福建的14.69%。全体被调查者中的绝大多数均认为畲族传统服饰手工艺需要传承。聚居地人群对“彩带”这一畲族服饰手工艺的认知远高于普通人群,说明在其宣传和教育上仍局限于当地范围。不论何地的人群均对畲族传统服饰手工艺学习表示出了较高的学习意愿,且对于民俗生活环境保护也持肯定观点,说明如果相关单位组织开展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教育存在较好的群众基础。
  综上所述,不论是普通民众还是畲族聚居地青少年,甚至畲民青少年,对于畲族传统服饰的认知仍存在不完善、不全面的地方,有必要开展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绝大多数群众对于畲族传统服饰、工艺及其民俗环境的保护和传承都持肯定态度,并且有较高的民俗手工艺学习意愿,认为当代新制的畲族服饰在形制、工艺和材质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说明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和开展存在较好的群众接受意愿和需求,且现代畲族服饰设计和工艺水平亟待整顿和提高。值得指出的一点是,对于畲族服饰的保护和发展,虽然大部分人支持保持原有的传统样式和工艺,但亦有不可忽视的人群认为应该与时俱进,在维持民族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和材质进行创新发展。对于服饰中融合其他民族服饰元素的问题,虽然聚居地人群主要持否定态度,认为不可以加入其他民族的服饰元素,但持肯定观点的亦不在少数,同时非聚居地人群中两种观点的人群比例持平,持赞同观点的略高2个百分点。这种结果说明畲族地区和畲族群众虽然对于本民族的服装式样有一定的固守和排他心理,但也有较明显的求新求变意愿,而普通人群中赞同多民族服饰元素混合的观点也占有接近半数的比例,这或许可以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解释当下畲族地区民俗表演中服饰的乱象。

知识出处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从畲族历史上的迁徙路径和居住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入手,通过田野调査对服饰文物资料进行收集和测量,进而对浙闽两地畲族传统服饰的形制外观、审美习俗进行比较,明晰各地服饰特征的异同和关联,总结了五种典型的服饰样式,揭示了服饰演化的脉络性特征,结合民族文化背景分析其审美文化内涵和承载媒介。在此基础上对当代社会对畲族服饰的认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畲族服饰的嬪变及其动因,提出了对畲族服饰遗产进行固态保护与活态传承的观点。

阅读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