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研究目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573
颗粒名称: 一 研究目的
分类号: TS941.742.883
页数: 2
页码: 4-5
摘要: 本研究以浙闽地区的畲族服饰为对象,旨在保护和传承畲族服饰文化。研究将进行保护性发掘和整理,初步建立浙闽畲族服饰资料库,并对不同畲族服饰分支进行比较研究,探寻同源异貌的原因。同时,研究将探讨经济发展与民族服饰文化保护之间的和谐共生方式,提出服饰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畲族服饰 研究目的

内容

畲族习惯散居,没有文字仅有语言,其服饰文化的传承存在分散性和代代相传的特点,容易被同化。本研究以畲族传统服饰为对象,综合浙闽两地的畲族服饰进行跨地域的比较研究,希望达到以下目的:
  (一)对浙闽畲族服饰进行保护性发掘和整理,初步建立浙闽畲族服饰资料库
  浙闽地区的畲族服饰具有一定意义上的普遍性和代表性,两地畲族服饰由于同源同族,在服饰样式、审美情趣、图腾表现和制作工艺上存在一定的共性。但是由于历史上的民族迁徙、居住地域环境和文化变迁等因素的影响,两地服饰的具体形制、工艺细节等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如果不加以适当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很容易导致民众对畲族服饰认知的混淆。同时由于畲族多居住于山区偏远地带,服饰资料分散且缺乏系统整理,通过深入实地考察,对不同类型的畲族服饰形制进行整理,对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典型服饰、图案等进行复原制图和梳理,初步建立畲族服饰图片资料库,以达到对畲族服饰遗产的保护性发掘和整理的目的。
  (二)对浙闽地区的不同畲族服饰分支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研究梳理民族服饰发展迁移脉络,寻找浙闽两地服饰同源异貌(形)的原因。浙江、福建两省的山区位于畲族民族迁徙的主要通道上,两地服饰同源异貌(形)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一地一论式的研究并不适宜系统展示其全貌,难免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憾,笔者希望通过对民族发展迁移路径的考证和梳理研究,探讨浙闽畲族服饰形制异同的影响因素。
  (三)探寻经济发展与民族服饰文化保护之间和谐共生的方式及合理的保护和传承途径
  民族服饰的衰退与消亡是当代众多民族文化和人类学研究者完成田野工作后留下的担忧和痛心,早在20世纪初国内民族研究者展开畲族文化研究之初就提出了这种担忧,认为畲族服饰几十上百年后几与汉族同矣。所以,在对畲族聚居地服饰现状的调查基础上,结合民族文化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研究经验与成果,探讨畲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服饰文化共生共荣的途径,提出服饰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解决方案设想也是本书的重要目的。

知识出处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从畲族历史上的迁徙路径和居住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入手,通过田野调査对服饰文物资料进行收集和测量,进而对浙闽两地畲族传统服饰的形制外观、审美习俗进行比较,明晰各地服饰特征的异同和关联,总结了五种典型的服饰样式,揭示了服饰演化的脉络性特征,结合民族文化背景分析其审美文化内涵和承载媒介。在此基础上对当代社会对畲族服饰的认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畲族服饰的嬪变及其动因,提出了对畲族服饰遗产进行固态保护与活态传承的观点。

阅读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