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566
颗粒名称: 自序
页数: 2
页码: 1-2

内容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发展历史、文化水平、审美情感、宗教信仰与工艺技术的物化表现。畲族是中国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生活在山地丘陵地带,其服饰款式多样、工艺精美,具有独特的民族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浙闽一带的山区是我国畲族人口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其传统服饰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典型性。分布在浙闽各地的畲族在服饰上既有相似性又各具地域特色,对浙闽地区畲族服饰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厘清服饰发展脉络,推动对畲族古老而灿烂的服饰文化的保护和发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以浙闽地区的畲族服饰为研究对象,从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入手对畲族服饰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三证归一法从实物、文献和图像的交会点对服饰形制进行研究;运用比较研究法对浙闽地区畲族服饰形制和习俗进行分析,明晰各地服饰特征的异同和关联;以不限地域的普通民众和畲乡青少年人群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研究法对畲族服饰认知现状进行调查,进而对畲族服饰的认知现状做出客观的评价。本书对浙闽畲族服饰的发展变迁、服饰遗存、艺术审美、工艺技艺和保护传承等进行了综合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浙闽两地畲族服饰形制及审美研究。将浙闽地区的畲族服饰分为景宁式、福安式、霞浦式、罗源式和福鼎式五种样式,从基本服饰形制(男装、女装、冠髻、鞋帽和其他服饰品)、丧葬祭祀服饰形制(丧葬服饰和祭祀服饰)和服饰工艺(彩带、镶滚和刺绣)三个方面对其外观形制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分析和比对,并对其进行平面图的整理绘制。结合畲族历史迁徙路线梳理它们在服装款式、装饰工艺及冠髻佩戴习俗上的脉络性,进而对形成这种外观形制异同和脉络关系的成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造型、色彩、图案和意蕴四个维度归纳其审美特征,并结合民族文化背景分析其审美文化内涵和承载媒介。
  2.浙闽地区畲族服饰的现状研究。对当代畲族聚居区中畲族服饰的穿着使用状况进行记录和描述,并对当代社会中畲族服饰发生的嬗变从穿着场合、外观形材、传统工艺和着装心态四个方面进行归纳,进而分析其动因。
  3.畲族服饰的保护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对浙闽地区畲族服饰的保护与传承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畲族服饰认知调查从侧面说明了畲族服饰在大众认知中尚存在的不足以及加强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当代畲乡在服饰保护传承中面临的问题和困扰,从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方面入手研究畲族服饰的保护与传承对策。
  通过研究,整理了浙闽畲族服饰五种代表样式的外观形制,揭示了其外观异同的成因及内部演化的相承性,认为畲族服饰在其民族历史文化和耕猎生活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下,畲族服饰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系列变化,应对这些变化,对其保护和传承工作应首先对现状进行整体普查,再结合民族服饰的特性进行服饰遗产的固态保护及服饰文化的活态传承。

知识出处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从畲族历史上的迁徙路径和居住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入手,通过田野调査对服饰文物资料进行收集和测量,进而对浙闽两地畲族传统服饰的形制外观、审美习俗进行比较,明晰各地服饰特征的异同和关联,总结了五种典型的服饰样式,揭示了服饰演化的脉络性特征,结合民族文化背景分析其审美文化内涵和承载媒介。在此基础上对当代社会对畲族服饰的认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畲族服饰的嬪变及其动因,提出了对畲族服饰遗产进行固态保护与活态传承的观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