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通婚范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201
颗粒名称: 第六节 通婚范围
分类号: C913.1
页数: 7
页码: 132-138
摘要: 本节介绍了畲族通婚范围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存在差异,但总体上较为开放。同姓不婚原则在某些地区得到遵守,但八井畲村不太讲究。与汉族通婚较为普遍,但也有与天主教徒不通婚的现象。不同年龄和地域间的通婚也存在差异。
关键词: 八井村 通婚范围 历史演变

内容

一、通婚规则
  在历史上,许多地方的畲族也很讲究同姓不婚的原则,他们多与不同姓氏的同族人通婚。但八井畲村的畲族好像不太讲究这一点,在清代乾隆年间,他们就有同姓通婚现象,如八井村一座建造于乾隆甲辰(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的坟墓的墓碑上写着:“旌奖祖考耆宾洪溪雷公、祖妣荣赠钟氏孺人、清显考有力、妣亦氏孺人佳城”,这里的“亦氏”,即该夫人亦是雷氏,这说明当时八井畲民就存在有同姓通婚的现象。
  虽然如此,但在那个时代还讲究同姓不同宗者可婚,而同姓同宗者仍不得通婚。换句话说,就是与外村的不是同一个宗族的同姓可以通婚,而不能同本村的同姓通婚,因为畲族也是聚族而居的,多数自然村中都生活着同一宗族的人。现在,情况则有所变化,八井村畲民之间的通婚现象多了起来。八井村的畲民大都姓雷,而且都是同一宗族的,只有几户人家姓蓝,一户姓林。因此,同村雷姓的通婚即同宗的通婚,因此目前的情况是同宗雷姓的现象多了起来。其发展趋势可参见表5-4。从该表反映的情况看,1940年~1959年出生的八井男性,大约应在1960年~1979年间成婚,他们中间有6位是在本村中找对象。而1960年~1989年出生的八井男子,他们的结婚年代大约是1980年至今,他们中间却有26位在本村中找对象。看来近20多年来,八井同村通婚的现象是越演越烈。不过,同村同宗通婚现象的增加,并非没有原则可循。《婚姻法》规定是:只要不是三代以内的近亲就可以通婚。但在八井畲村,他们的通婚规则是:同一个房支的男女亲堂关系超出五代人才可以通婚,但如果男女双方都是同一个房支而又是三代以内的亲堂则不能通婚。
  此外,八井村的畲民几乎都不与天主教徒通婚,其主要的原因是天主教徒不烧香拜神灵和拜祖先,而本村的畲民则信仰民间宗教,家家户户都要烧香祭拜祖先和本家供奉神灵。每个月的初一、十五,尤其是正月初一,各家都要到村里的白马宫去烧香拜白马大王等神灵。因此,八井畲村中只有1户人家信奉天主教,男方是汉族,林姓,20世纪60年代下放时,父母带着他们迁入本村,后定居在本地,其妻子是牛洋村的畲族,结婚后也从丈夫改信天主教。除此家庭之外,八井畲民再没有人与天主教徒通婚的,即便嫁到汉族村落去的也没有。
  二、与汉族的通婚
  畲族大都在本民族中实行族内婚,很少与其他民族通婚,如有的话,也是与汉族通婚,因为他们都跟汉族杂居在同一地区。以现在八井村的户口为基础,并根据我们的核实,畲族与汉族通婚的有多例,其中直接娶进汉族女子的有二例,此外招亲的养女中也有汉族的。
  与汉族男子通婚的有五例,其中嫁娶婚一例。其次,招亲来本村的人中至少有4人是汉族,如陈建才是本镇的大获村人;罗知寿为隔壁村子罗厝里人;叶泽增为本镇北山村人;雷济寿(改姓)则为本县鉴江镇人,他们分别出生于1968年、1969年、1965年、1960年。结婚的年代分别为1987年、1991年、1987年、1979年。
  三、不同年龄间通婚
  八井村的已婚村民在选择配偶时对年龄不做特别要求,一般情况下,在夫妻双方中,男性通常都比女性年龄大。
  在150对以各种婚姻形式成婚的已婚夫妻中,妻子年龄比丈夫大的有17对,年龄差距在几个月到5岁不等,占可统计的总夫妇数的11.33%;丈夫比妻子年龄大的有102对,占总数的68.00%;另有28位丧偶的和3位离异的,分别占总数的18.67%和2.00%。
  102对丈夫比妻子年龄大的夫妻中:
  1.年龄差距在0~5岁之间的有80对夫妻,占总数的53.33%。
  2.年龄差距在6~10岁之间的有18对夫妻,占总数的12%,其中有4对为招亲婚。
  3.年龄差距在11~15岁之间的有3对夫妻,占总数的2%。其中有1对夫妻,男方是再婚者,女方为初婚者,他们的年龄相差12岁;有1对夫妻,女方是再婚者,男方为初婚者,他们的年龄相差13岁;此外还有1对为童养媳婚,夫妻的年龄相差12岁。
  4.年龄差距在16~20岁之间的只有1对夫妻,其占总数的0.67%,那对夫妻为雷金弟与雷吓妹,双方均为再婚者,男的出生于1937年,女的出生于1955年,他们的年龄相差18岁。
  四、不同地域间通婚
  以前同一个村子的人是不能通婚的,这从对山歌的双方身份限定可以看出。当地人介绍说:以前的人,当有远方的客人来时,家里人就与客人对山歌,结婚的双方就是这么认识的。本村的人“不可以唱”,同性别的人也不可以对唱山歌,因此,他们也就不可能成为夫妇。此外,我们在调查时找到一本树楼村的蓝氏族谱,其记载了早期树楼村蓝姓的通婚情况,他们有许多是与八井村雷氏通婚的。如蓝氏第十一世益字辈的人中,有男性15人,1人早夭,1人出祖,即让外姓招赘或抱养,1人随母亲改嫁而出走。在光绪十八年时(1892年),还有2人未婚,其余有10人当时已成婚,其中有2人娶的是外村的蓝氏。8人娶的是雷氏,其中牛洋、罗源洋头村各1个,起步镇护国村2人,陈八井(即现在的八井村)则有3人。其谱云:蓝益礼,“字忠奎,乳桂成,行均一,娶陈八井雷氏,名金弟。”蓝益成“字忠昌,乳金支,行均五,娶陈八井雷氏名春弟。”蓝益文,“字忠照,乳金养,行均七,娶陈八井雷氏名雍妹。”其次,同一世代的女性有8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时均出嫁,她们都嫁给外姓,其中嫁给钟姓的2人,嫁给雷姓的则有6人,其中有1人嫁到陈八井头厝;1人嫁竹里村,1人嫁横埭村,1人嫁牛洋村,1人嫁白塔乡尖山村,1人嫁黄殿坑头。如蓝“潘弟配陈八井雷大纪。”由此看来,在过去,八井人主要还是与外村的异姓或同姓通婚,然而现在对此的要求已不再那么严格了。
  在150对夫妻中,除开28位丧偶者与3位离异者,在本村119对初婚与再婚夫妻中,夫妻双方均为本村的有41对,其中男方是从外村抱养来的,又与本村人结婚的有3对。女方是从外村抱养来本村的,又与本村人通婚的有6对。从外地抱养来养大而同养兄弟结婚的童养媳有5对。其次,在这41对本村通婚的夫妻中,不同房支间如福房与禄房的通婚为25对。同房支,但不同队(可能是上一层房支)之间的通婚有3对。同房支、同队人之间的通婚有4对,如福房一队的人、福房三队的人之间的通婚,或禄房二队的人之间通婚均属此类。不过,这些人之间的亲堂关系都已经超出五服。
  根据户籍与调查资料中娶妻者媳妇的来源地,我们统计出下面的表5-4。而根据招亲者之丈夫的来源地统计出下面的表5-5。根据表5-4与表5-5的情况看,八井畲村村民的娶妻与招亲的通婚范围,在罗源县中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在本省中则与闽东沿海各县市的人通婚,没有与外省人通婚的。
  从上面两表反映的情况看,不论是男子娶妻或是女子招亲,均以本村人及本村所在的松山镇人为主要通婚对象,其次是松山镇西北邻的起步镇。20世纪50年代之前本村男子娶进连江的女子,之后没有娶进连江的女子,而是招亲招来连江的男子。
  八井畲村现住91位娶妻的已婚男子,他们的通婚对象为:36人娶本村人,35人的妻子属于松山镇,10人的妻子属于起步镇,4人的妻子属于白塔乡,1人的妻子属于凤山镇,1人的妻子是碧里人,3人的妻子是连江人,1人的妻子是福鼎人。在本县中,几乎都集中在东部地区。
  八井村现有25位已婚女子是招亲的,其通婚对象的情况为:5个人招亲的对象是本村人,6人招亲的对象是在松山镇的范围中,2人的招亲对象是起步镇的人,1人的招亲对象是鉴江镇人,1人的招亲对象是福鼎人,4人的招亲对象是连江县人,1人的招亲对象是宁德市飞鸾人,2人的招亲对象是福安市人,1人的招亲对象是宁德市人,2人的招亲对象是霞浦县人。在本县中也是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余的都是闽东沿海的县市。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出版者:云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对福建省罗源县八井村畲族的调查,依次介绍了其概况与历史、生态环境、经济、人口、婚姻家庭、宗族、社区管理、法律、民居建筑、风俗习惯、口传文化、教育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八井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