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婚礼前夕的准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191
颗粒名称: 一、婚礼前夕的准备
分类号: C913.1
页数: 3
页码: 121-123
摘要: 本文介绍了八井村男方准备酒菜、嫁妆和花轿,女方亲戚吃酒席,双方习俗保留至今。年轻一代逐渐丧失山歌传统。
关键词: 八井村 畲族 婚礼准备

内容

早上,亲家伯(亲家伯是男方家专门请来的一位能说会道、反应敏捷的男子,要求会唱畲族的山歌)与媒人早早地就来到女方家。
  媒人来时拿一壶酒和两只公鸡(第二天回男家时带去女家的一公一母两只小鸡,叫做“回担鸡”,取“好合”之意)。亲家伯挑来一桌饭菜,共14碗,这是用来敬女方的祖先的:先把这“十四碗”摆放在女方家大厅中供奉祖先神位的香案前,请他们享用。到了晚上要用这些酒菜请女方家的亲戚吃,若菜不够,则由女家补足。这期间有“难为亲家伯”的仪式,过去还有用对歌的形式难为亲家伯的习俗,但在20世纪90年代后,以对歌形式难为亲家伯的习俗已渐式微。
  下午四五点钟左右(若两家距离太远则更早一些),男方派人出发到女方家把嫁妆抬到男家。在嫁妆要出女方家大门时,以及进男方家时都要燃放鞭炮。嫁妆先抬进男家的厅堂,然后,再抬进新房摆放好。
  现在的新娘嫁妆,一般包括电冰箱、彩电、洗衣机等全套家电,皮箱,沙发,燃气灶,被子,衣服鞋袜,化妆品,洗漱用品。新娘首饰为银耳环1付,银手镯1付,银戒指2只。以前陪嫁摩托车的较少,现在则比较多。
  下午至傍晚时分,四人抬的花轿从男方家抬来女方家。两家各请两人做轿夫。嫁妆一抬出女方家的大门,花轿就可以抬进去。不论在女方家或是男方家,花轿停放的位置都有讲究。畲族的房子一般都有个院子,在房间大厅的两侧又各有两排厢房。厢房分大小,从正门进入大厅左手边为小边(即出门的右边),右手边为大边(即出门的左边)。花轿停在女方家时要放在小边,轿门向外;停在男方家时要放在大边,轿门面向房屋。
  晚上吃过酒席后,亲家伯便开始与女方家的女孩子们对山歌。对山歌时亲家伯代表男方家,首先要“摆歌头”,也就是要先唱“礼节歌”,以示礼貌。接着互相对歌,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赛歌。双方对歌往往唱至深夜,甚至有的通宵达旦,若哪一方对不上歌来就算输。一般男方家请来的亲家伯都是比较有名的歌手,他对于畲族的山歌不仅知道的多,而且唱得好。
  目前在八井畲村,电视基本上已经普及,有许多年轻人出外打工,闲暇时的消遣内容渐渐丰富起来,多喜欢唱流行歌曲,也因此许多年轻人都不会唱山歌了。虽然结婚仍然要请亲家伯,但已不再要求亲家伯一定要会唱山歌。
  在新娘家,这天早上,新娘要“喊谢”(意为“道谢”),谢谢舅舅及吃过礼饼的人。这些人在新娘喊谢时则给她“压袋钱”,但这种“压袋钱”没有具体的数目要求。
  晚上,女方家请自家的亲戚吃酒,也就是请他们来吃酒席。桌上的饭菜有“十八碗”,以肉类为主:有鸡肉、鸭肉、兔肉、猪肉、麂子肉,还有糯米饭。过去,结婚酒席很少用海鲜,现在不同了,讲究“四盘十六碗”。“四盘”指冷盘,有章鱼、猪肝、墨鱼和虾;“十六碗”则包括猪头、猪脚、大块的猪肉、荔枝肉、肉片、筋鲜燕泡(鳗鱼鳔)、山鸡肉、麂子肉,笋干、鲜笋、花菜等串荤,另有一碗莆田菜。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出版者:云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对福建省罗源县八井村畲族的调查,依次介绍了其概况与历史、生态环境、经济、人口、婚姻家庭、宗族、社区管理、法律、民居建筑、风俗习惯、口传文化、教育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八井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