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八井村家庭人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164
颗粒名称: 第六节 八井村家庭人口
分类号: C924.25
页数: 6
页码: 95-100
摘要: 本节介绍了畲族村落在经济方式、性别与年龄分工方面具有特色,八井村的家庭规模小,以4口之家为主。
关键词: 八井村 畲族村落 家庭规模

内容

一、家庭规模
  家庭是社会组织中最基本的社会单位之一。“畲族人民的家庭组织多为小家庭,解放前也曾存在过大家庭,全村有八户人家,人口在13人以上,以后也逐渐分了家,现在最多的一家人口有8人,全村每户平均人口3.7人。”①
  现在八井村的家庭以4口之家为最多,在全村113户中,每户家庭的人口数如下表:
  二、家庭分工
  (一)性别分工
  畲族普遍对女性没有什么歧视,虽然也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但其程度轻于汉族。畲民家族香火的传承主要依靠男性子孙,但若没有亲生的男性子孙也不强求,可以通过收养和招亲的形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八井畲民过去大都生活在半山腰,其经济以农业为主,也兼有一点狩猎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八井村的大部分畲民渐渐迁移到平地上生活。现在的八井村畲民,农业还是其主要的经济方式,不过已出现多元经济结构的趋势,青年人多数都出外打工,或做些小生意。
  按性别分工,其主要的原则是“男主外,女主内”。家务事多由女性承担,也有双方共同承担的(雷信慈夫妇),或者男方多承担些的(雷信银夫妇)。
  在八井村,16~70岁年龄段的男女经济行为分类中,是很难加以明确归类统计的,因为一个人往往身兼好几种工作,故下面的归类统计是不完全的,也不可能完全精确。
  16~70岁的男性有175人,其中出外打工者最多,有110人,但在这110人中,有42人是平时务农,农闲时才出外打工,常年在外打工者约五六十人。其次,务农者有78人,其中有42人在农闲时出外打工,有些人同时还经营养殖业、做些小生意或当畲医。其三,经营养殖业做小生意的有15人,其中有5人仍然务农或做其他职业。其四,无业者共有11人。其五,学生有5人,他们的年龄均在16~20岁。其六为宗教职业者,尽管八井村有多人能为人做仪式,即当法师(道士),但有道教协会证书的道士只有2人。
  16~70岁的女性共146人,其中务农者最多,有64人(其中12人另一项主要工作是料理家务;10人在农闲时出外打工)。其次是出外打工者,有51人(其中10人平时务农)。第三是料理家务者,有26人(其中12人也务农,3人帮助家人照看店铺、做些小生意)。第四是无业者,有24人。第五是学生,有3人,她们的年龄均在16~20岁间。第六是经商做小生意者,共3人,同时她们还需要做家务。
  (二)年龄分工
  八井村的村民说:“现在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不会做农活。”在八井村,现在30岁以下的男性青年已不会犁耙等农业技术活了。已停止上学的,大都出外打工。一方面是经营个体化后村里没有多少农活可做,但另一方面则是不愿意以务农为主业,他们认为出去打工赚的钱比做农活得来的钱要多。
  一般父母还能干得动农活的,都不会让小孩子去做农活,怕磕着碰着,“万一生病了就麻烦了”,还得看医生。以前是因为路难走,不方便去找医生,人们有病时大多去抓草药,或找畲医看病。现在方便了,不仅村上有乡村医生,也可以上镇卫生院、县医院找医生,但也很少去,多请乡村医生和畲医诊治。
  中年人更多的是边务农边打工,农忙时做农活,农闲时出外打工。其实根据他们的经济条件,有的人完全可以不再做农活也能够生活无忧,但却始终割舍不下这份对土地的深厚感情,不忍心看着田地闲置,总要在上面种些什么。老年人更是如此,只要还干得动,就不会放下手中的农具,他们总是闲不住。66~70岁的男性有7人,其中2人什么都不做,5人在务农。雷金弟(出生于1937年)在村里主要负责土自来水以及管田里的水,但他也懂得武术与民间医术,平时也会去给人看病。雷有金(出生于1935年)是“大木”师傅,年轻时多设计与建造畲族人家住的木构四扇房、六扇房和宫庙,现在年龄大了,而且大家都在建砖石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的建筑,他已无用武之地,所以只好改行在家做些木盆、木饭甑、木斗之类的小件物品。
  截至2003年8月,八井村16~20岁的男性共31人,24人出外打工,5人是学生,2人无业;女性25人,1人务农兼做家务,18人出外打工(其中1人兼做家务),3人是学生,3人无业。
  21~25岁的男性共18人,1人务农兼跑运输,16人出外打工,1人无业;女性共17人,1人务农,9人出外打工,1人专门料理家务,2人照看店铺兼做家务,4人无业。
  26~30岁的男性共23人,3人务农(其中1人也在外打工,2人开店铺做生意),14人打工(其中1人兼做农活),1人为宗教职业者(道士),5人做生意(其中2人兼做农活),3人无业;女性共13人,7人务农(其中1人兼出外打工),2人料理家务,3人打工(其中1人兼做农活),2人无业。
  31~35岁的男性共27人,15人务农(其中12人兼出外打工,1人兼当民间医生),20人打工(其中12人兼务农),1人是民间医生兼务农,3人做生意、跑运输等,1人无业;女性共22人,13人务农(其中1人兼做家务,2人兼出外打工),2人做家务(其中1人兼做农活),8人出外打工(其中2人兼务农),2人无业。
  36~40岁的男性共16人,12人务农(其中9人兼出外打工),12人出外打工(其中9人兼做农活),1人是宗教职业者;女性共19人,12人务农(其中2人兼做家务,3人兼出外打工),3人料理家务(其中2人兼做农活),7人出外打工(其中3人兼做农活),2人无业。
  41~45岁的男性共21人,20人务农(其中14人兼出外打工),15人在外打工(其中14人兼做农活);女性共9人,8人务农(其中3人兼做家务,2人兼出外打工),4人料理家务(其中3人兼做农活)。
  46~50岁的男性共12人,10人务农(其中5人兼出外打工,2人兼做生意),6人在外打工(其中5人兼做农活),1人无业;女性共14人,11人务农(其中4人兼做家务),1人在外打工,2人无业。
  51~55岁的男性共9人,7人务农(其中1人兼出外打工),2人在外打工(其中1人兼做农活,1人是民间医生),1人从事养蜂;女性共7人,4人务农(其中1人兼出外打工),1人料理家务,3人在外打工(其中1人还兼做农活)。
  56~60岁的男性共8人,4人务农,1人是民间医生,2人做小生意,1人无业;女性共3人,2人务农(其中1人兼做家务),2人料理家务(其中1人兼做农活,1人兼照看店铺做小生意)。
  61~65岁的男性共3人,1人务农,1人在外打工,1人开店铺做小生意;女性共11人,4人务农,2人料理家务,5人无业。
  66~70岁的男性共7人,5人务农(其中1人兼照看店铺,1人是民间医生帮人看病),2人无业;女性共6人,1人务农,1人料理家务,4人无业。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出版者:云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对福建省罗源县八井村畲族的调查,依次介绍了其概况与历史、生态环境、经济、人口、婚姻家庭、宗族、社区管理、法律、民居建筑、风俗习惯、口传文化、教育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八井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