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八井村历年人口流动情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15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八井村历年人口流动情况
分类号: C924.25
页数: 6
页码: 88-93
摘要: 本节介绍了八井村人口流动频繁,主要因务工和婚嫁关系,流出人口多于流入。
关键词: 八井村 畲族 人口流动

内容

任何一个具有现代化气息、与外界有所接触的地区,总免不了人口的流动。在中国,人口的流动根据户籍的不同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人员在不同的地区之间的流动,但其户籍册中登记的户籍所在地不变,譬如因务工而流动的人口;一种是户籍随人员的迁移而变迁,譬如婚嫁、升学等。其次,根据流动方向的不同,人口流动又可分为流入和流出两种。畲族通常很少流出,但在八井村,由于出外务工的人较多,因此流出人口明显要多于流入八井村的人口。
  一、人口流入
  (一)户籍不改变的流入
  在1995年~1996年期间,那时八井村的碗窑里废村址那里正在筹建罗源县的自来水厂,以便就近使用苏区水库的水资源,使罗源县城的居民用水更加方便,由于有建设项目,工地需要劳工,便有大量的人员因务工的关系流入八井村。
  1995年9月1日流入人口共有7人,其中男性6人,女性1人,他们的户口所在地均为福清市。在这7个人当中,年龄最小的出生于1971年,1995年24岁;年龄最大的出生于1950年,1995年45岁,都是强壮劳力,主要从事建筑工。他们的婚姻状况为:离婚1人(男),已婚1人(男),初婚5人(4男1女)。采取节育措施情况为:上环1人,结扎5人,1人情况不详。
  1996年流入的人口最多,这一年流入的人口共有44人,其中男性36人,女性8人。他们分两次流入,1996年9月,流入有31人,其中男性26人,女性5人;10月又流入13人,其中男性10人,女性3人。这44人分别来自10个不同的地方:其中浙江6人(均男),四川11人(8男3女),江西8人(均男),泉州2人(1男1女),福清10人(6男4女),宁德2人(均男),邵武1人(男),福建建阳1人(男),福建柘荣2人(均男),沙县1人(男)。在这44人中,年龄最小的出生于1980年,他是浙江泰顺县雪侯岩溪村人,男性,1996年出来打工时只有16岁;年龄最大的出生于1945年,他是宁德蕉城北路人,男性,1996年出来打工时已经51岁了。这44人的婚姻状况为:已婚22人,其中男性18人,女性4人;未婚的22人,也是男性18人,女性4人。在这些已婚人士中,采取节育措施的情况为:上环9人,结扎8人,女扎3人,未育未采取措施者2人。①
  2000年因务工的原因流入本村的只有3人,均为男性,他们分别在2000年3月、4月、5月流入八井村。他们的婚育情况为:1人为初婚者,其所采取的节育措施为妻子施行结扎手术;另2人则为未婚者。②
  (二)户籍有变动的流入
  由于婚嫁而流动的人口,其户籍往往随本人迁移。近些年来,八井村内的同姓通婚盛行,所以从外村或外县通过婚嫁关系进入八井村的很少,这使得户籍有变动的流入比较少。
  1996年,因婚嫁从罗源县的起步镇迁入2人(以下简称婚入),均为女性。1997年没有人迁入。1998年,从寿宁县及罗源县的起步镇各婚入1人,均为女性。1999年,从罗源县松山镇竹里村婚入1人,女性。2000年从罗源县的起步镇婚入1人,女性;从罗源县的洪洋乡婚入1人,男性。2001年,从连江县婚入1人,男性;从罗源县松山镇上土港村婚入1人,女性。2002年,从罗源县松山镇竹里村婚入1人,女性。2003年,从罗源县的起步镇婚入1人,女性。①综上情况看,从1996年到2003年,八井村户籍有变动的流入共有11人,他们都是因婚嫁关系而迁入八井村,其中嫁入9人,招亲的2人。另外,从上述嫁入的9人的情况看,来自外县的1人,来自本县的有8人,其中来自起步镇的有5人,而来自同镇不同畲村如竹里、上土港村的则有3人,这表明,除了村内通婚外,八井人的通婚范围主要限制在罗源县中,而且主要的通婚范围是在罗源县的东部地区。
  二、人口流出
  (一)户籍不改变的流出
  据2000年《福州市基层计生信息变动报告单(村级2)》的记录,2000年3月、4月、5月、6月,八井村共流出人口17人,其中男性11人,女性6人,年龄最大的出生于1969年,2000年31岁;年龄最小的出生于1984年,2000年16岁。流出的原因均为务工,流往的地点为:福州13人,其中男性10人,女性3人;宁德1人,男;莆田2人,均为女性;连江1人,女。
  2003年1月至8月之前,由于务工从八井村流出的人口有14人,其中男性10人,女性4人,年龄最大的出生于1976年,2003年27岁;最小的出生于1986年,2003年17岁。流往的地点为:湖北1人,男;上海2人,均为男性;福州5人,其中男性4人,女性1人;莆田5人,其中男性3人,女性2人;连江1人,女性。(见表4-9)
  (二)户籍有变动的流出
  1996年因婚嫁迁出(以下简称婚出)2人,均为女性:迁至连江1人,罗源县白塔乡1人。因离婚迁出2人,均为女性:迁至罗源县松山镇竹里村1人,罗源县白塔乡1人。因父母离婚而随母迁出1人至竹里村,女性。1997年婚出1人至罗源县起步镇,女性。1998年婚出3人,均女:罗源县松山镇竹里村2人,连江1人。1999年婚出2人至连江,均为女性。2000年婚出4人,均为女性:连江1人,闽清1人,闽侯1人,罗源县松山镇竹里村1人。2001年婚出3人,均为女性:罗源县松山镇竹里村1人,连江1人,罗源县起步镇1人。因升学而迁出2人:至南平中专学校1人,男性;至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校1人,女性。2002年迁至马鼻3人,2男1女(雷新钗一家)。2003年婚出4人,1男3女:连江1人,女性;罗源县松山镇横埭村1人,女性;罗源县松山镇竹里村1人,男性;福州1人,女性。①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出版者:云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对福建省罗源县八井村畲族的调查,依次介绍了其概况与历史、生态环境、经济、人口、婚姻家庭、宗族、社区管理、法律、民居建筑、风俗习惯、口传文化、教育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八井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