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野生动物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130
颗粒名称: 第四节 野生动物资源
分类号: Q95
页数: 3
页码: 34-36
摘要: 本文介绍了在八井所在的小获溪流域存在不少动物资源可资利用,陆上的动物主要是些兼有华南区和温带南部区系的动物种类;其次,由于小获溪流域濒临罗源湾,故也有很丰富的海生动物资源可资利用。下面是八井畲民曾利用与可以利用的本地野生动物资源。
关键词: 八井村 野生动物资源 生态环境

内容

在八井所在的小获溪流域存在不少动物资源可资利用,陆上的动物主要是些兼有华南区和温带南部区系的动物种类;其次,由于小获溪流域濒临罗源湾,故也有很丰富的海生动物资源可资利用。下面是八井畲民曾利用与可以利用的本地野生动物资源。
  一、陆生动物资源
  在陆生动物资源中,除了寡毛纲、蛛形纲、唇足纲、昆虫纲外,其余均为脊椎动物,其主要为哺乳纲、两栖纲、爬行纲和鸟纲的动物。
  (一)哺乳类动物
  据调查,八井村所在的小获溪流域的哺乳纲动物最多不超过19科34种,其中有的科只有一个品种,如鼹鼠、臭鼩、棕果蝠、大菊头蝠、大马蹄蝠、穿山甲、豪猪、棕鼯鼠、中华竹鼠、江猪、野猪等。有的科有两种,如蝙蝠科有暮蝠和鼠耳蝠,松鼠科有赤腹松鼠和花松鼠。有的科则有较多的品种,如灵猫科有九节猫、香狸、花面狸和石獾。鼬科的有黄鼠狼、水獭和猪獾。鼠科的有褐家鼠、黑家鼠、小家鼠、黄毛鼠。犬科的有豺犬、狗獾和草狐。猫科有山猫、荷叶豹和华南虎,但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华南虎的踪影了。
  (二)爬行与两栖类动物
  在八井村及小获溪流域,龟鳖类动物有甲鱼、绿团鱼、鹰嘴龟、草龟等;蛇类的有青竹蛇、蝮蛇、五步蛇、长吻海蛇、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黑眉锦蛇、乌风蛇、土蛇、水蛇、蟒蛇等。此外还有蹼趾壁虎和四脚蛇与蛇龙等。
  两栖类的蛙类,在小获溪流域主要有癞蛤蟆、黑眶蟾蜍、中国雨蛙、绿蛤蟆、斑腿树蛙、大树蛙、饰纹姬蛙、田鸡、虎纹蛙、刺胸蛙和草蛙等。
  (三)鸟类动物
  八井村周围的自然环境中有不少鸟类,其中有些科只有一个品种,如禾花雀、白额燕鸥、家燕、鹪鹩、百灵鸟、蚶鸟、鹡鸰、白顶鸡、棕背伯劳、白头翁、啄木鸟、猴面鹰、水葫芦、鱼鹰等。有的科则有两种,如鹰科有老鹰和雀鹰。掠鸟科的有八哥和鹩哥。鹳科的黑鹳和白鹳。文鸟科的则有大山雀和看命鸟。翠鸟科的有红嘴啄鱼鸟和普通翠鸟。鸠鸽科的有山斑鸠、花斑鸠和珍珠鸠。有的科则有多种,如鸭科的有野鸭、大雁和鸳鸯。鸦科的有喜鹊、白颈鸦和大嘴乌鸦。鹟科的有粪池姑、溪吱喳和画眉、黄眉柳莺。鸱鸮科的有猫头鹰、领角鸮、短耳鸮和横纹小鸮。鹭科的有白鹭、长脚白鹭和苍鹭。雉科的有雉鸡、白雉鸡、银鸡、鸡头骨、鹧鸪、鹌鹑。秧鸡科的有蓝胸秧鸡、红胸秧鸡和白胸秧鸡。杜鹃科的有布谷鸟、四声杜鹃和噪鹃。过去,八井村民常狩猎比较大型的鸟类来改善生活。
  二、水生动物资源
  小获溪流域面临罗源湾,过去八井村民虽没有乘船在大海上捕鱼的习惯,但因离海很近,所以有时也会到海滩上从事捕鱼、捉蟹、采贝的“讨小海”生产,以改善生活。因此,其生活也与大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经常食用和利用这些水生动物资源。现在因罗源湾围海造陆作为罗源县的经济开发区后,周围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改变,使八井村距离海边较远,村民们已经不再去“讨小海”。在八井村附近的小获溪流域及罗源湾中有下列一些水生动物。
  (一)水生脊椎动物
  水生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与鲸等水生哺乳动物,但罗源湾及小获溪中并没有水生哺乳动物,只有软骨和硬骨鱼纲的鱼类,其中有的是海水鱼类,有的则是淡水鱼类。
  (二)水生节肢动物
  小获溪流域和罗源湾水体中的水生节肢动物有鲎、虾、蟹三大类,其中鲎类只有鲎一种,其壳常用来做盆勺等。虾类有对虾、红虾、毛虾、九节虾、草虾、虾蛄蚕、剑虾、白虾、长臂虾、东方对虾、寄居虾和虾蛄。而蟹类则有蟳、毛蟹、颗粒关公蟹、沙蟹、三疣梭子蟹、红星梭子蟹、花蠘、豆拳蟹、真蟹、虎〓、澎蜞、露露蟹等。有的小虾、小蟹,过去畲民捕来做澎蜞酱或虾油。
  (三)软体动物
  在罗源湾、小获溪和附近的水田中,也生存着一些软体动物,它们可以分为腹足纲、头足纲和双壳纲三类,多数都为人们所食用。
  腹足纲的动物主要是咸水里和淡水里的各种螺类,在八井及附近地区,主要有黄螺、玛瑙螺,在罗源湾中主要有九节螺、斑玉螺、微黄玉螺、梅螺。双壳纲的动物是些贝类。在小获溪流中主要有河蚌、沙蜊,在罗源湾中则有文蛤、菲律宾蛤仔、花蛤、埕蛤、沙蛤、紫贻贝、泥蚶、毛蚶、蚬、缢蛏、长竹蛏、大竹蛏、褶牡蛎等。而在罗源湾中的头足纲动物则有墨鱼、金乌贼、鱿鱼、锁卷柔鱼、章鱼和短脚章等。①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出版者:云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对福建省罗源县八井村畲族的调查,依次介绍了其概况与历史、生态环境、经济、人口、婚姻家庭、宗族、社区管理、法律、民居建筑、风俗习惯、口传文化、教育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八井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