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族称演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11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族称演变
分类号: K288.3
页数: 4
页码: 5-8
摘要: 本节介绍了八井村畲族多自称“山哈”,历史上曾有“山客”、“三吓”、“三合”等不同称呼。新中国成立后,畲族成为法定族称。
关键词: 八井村 畲族 族称演变

内容

畲族主要集中分布在福建闽东地区,八井村的畲族多自称为“sanha”(山哈)。但“sanha”(山哈)的意思,各地的解释则有不同,有的地方如霞浦县崇儒乡的畲族认为:“sanha”(山哈)既是“山客”,也是“三吓”,前者的意思为居住在山里的客人、外地人;后者的意思为畲民有“怕抓、怕打、怕苦”“三怕”之意。②后者这种说法,可能是解放前在大汉族主义的歧视下而形成的一种解释。有的地方认为“sanha”(山哈)是“三合”,意指畲族蓝姓、雷姓、钟姓三者联合之意。罗源县八井村的畲民认为畲语的“哈”即是“客”,“山哈”指的就是“山客”,意思是居住在山中的客人或山里迁徙的客人,而没有或不代表其他意思。
  有的地方的畲族也谦称自己为“小姓人”,而尊称汉族为“大姓人”;或者称自己为“三姓人”,称汉族为“百姓人”;或者在本族中互相称呼“zigeying”,即“自家人”、“自个人”、“自己人”,而称汉族为“holou”,即“华老(佬)”、“汉老(佬)”,在一些畲族的歌本中,“holou”也写作“阜老(佬)”、“河老(佬)”或“福老(佬)”。③
  此外,在过去,有的地方的畲族也自称自己为“siha”,汉字可写成“食客”或“吃客”。畲族有的老人自己解释说,这是因为他们的祖先忠勇王盘瓠帮助高辛皇帝征讨番邦有功劳,所以高辛皇帝恩准盘瓠忠勇王的子孙免纳粮税,免派徭役,可以傍山吃山,靠海吃海,走到哪里就可以吃到哪里,故有此自称。后来,由于汉族中有些人用这一称呼来污蔑、歧视他们的祖先好吃懒做,所以就逐渐弃之不用。①
  还有,过去有的地方的畲族也自称自己为“瑶人”、“苗民”。在有些地方如霞浦县的有些畲民也自称自己为“畲家人民”,不过他们认为此“畲”字,应由“入田米”三个字组合而成为“畬”字,并自我认为这是汉顺帝赐封的,如霞浦县崇儒乡霞坪村保存的《汝南郡蓝氏宗谱》中的《释明畲字义》说:“汉顺帝时,有钟姓、雷姓官员同奏:盘、蓝、雷、钟四姓原是上古忠勇王功臣后裔,仕廊庙无不致身尽忠,农草野无不尽力耕作,高山无水之处,栽种奢禾,遇欠岁能济饥,请封名号。上准奏,旨谕:盘、蓝、雷、钟四姓,种奢禾济饥有功,山米助田米,就以入田米成一字,曰‘〓’,四姓子孙封曰‘〓家人民’。”②故有时他们也自称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政府实行的是民族平等政策。1952年7月,为了了解本省内的民族情况,福建省人民政府组织了民族调查组,在闽东地区调查,曾编写《畲族福安县仙岭洋村调查情况》等调查报考,对畲族的情况有初步的了解,并发现过去对畲族的称呼中有歧视现象。因此在1952年7~9月间,闽东各县都召开第二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在代表大会上,各界人民代表都做出决议,统一以“少数民族”暂时作为畲族的代称,并严禁使用任何带有侮辱性的族称。受此影响,这以后,畲民也有自称“少数民族”的。如这次我们在八井村调查时,就常有人跟我们说:我们少数民族如何如何等。
  目前政府法定的族称——畲族主要来自被称,但这种称呼也是诸多称呼中的一种。在历史上,汉族称畲族有多种称呼,如畲民、畲客、畲人、瑶民、畲瑶、苗夷、山民、棚民等。
  对这些被称,八井村畲族同胞比较反感的是“畲民”、“畲人”等,因为,在闽东各地的方言中,“畲”的发音与“蛇”、“邪”的发音相近。在新中国建立前,闽东汉族中有些人恶意利用这种谐音曲解其义,有的甚至用侮辱性字眼编成顺口溜,对畲民横加歧视、欺凌、唾骂,并因此常挑起民族纠纷,故闽东地区有的畲族同胞如八井村的畲民认为“蛇族”、“邪族”是一种忌语。
  1953年,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派出由中央民族学院、华东民政事务委员会和福建、浙江、广东省民政厅等人员组成的民族识别调查组,赴福建、浙江、广东等畲族地区进行识别调查。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定义,结合我国民族的实际情况与历史情况,认为“畲民”的称谓出现得较早,有历史的基础;同时,“畲”字没有贬义,其为“三岁治田”或“烧榛种田”之意,民以“畲”命名,只说明他们是“山居为农”、“耕山而食”的善田者也。其次,民族识别调查组也尊重本民族人民的意愿和遵从“名从主人”的原则,即同一些畲族同胞进行了充分讨论与协商,最后确定用“畲族”这一称谓来命名,并确认畲族是一个具有自我特征的单一少数民族。195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并正式公布确认:畲族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平等成员,从此,畲族就成为法定的族称,从根本上结束了历史上族称混乱的现象,也在某种程度增强了畲族内部的凝聚力。
  然而,正因为在闽东方言中,“畲”字与“蛇”、“邪”谐音,历史上又常有以后两者称呼侮辱畲族的事件发生,所以,畲族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因此忌讳而不太愿意自称畲族,在20世纪80年代,甚至还有人要求改变这一法定的族称。不过,由于民族政策的实施一步步深入和民族关系的根本改善,现在绝大多数畲族同胞都接受和拥护这一族称了,包括八井村的村民,他们也自豪地说,他们是畲族。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出版者:云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对福建省罗源县八井村畲族的调查,依次介绍了其概况与历史、生态环境、经济、人口、婚姻家庭、宗族、社区管理、法律、民居建筑、风俗习惯、口传文化、教育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八井村
相关地名
霞浦县
相关地名
崇儒乡
相关地名
罗源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