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歌唱形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文化读本》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097
颗粒名称: 三、歌唱形式
分类号: J607.22
页数: 3
页码: 122-1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畲族歌谣的歌唱形式多样,有独唱、齐唱和对唱等。其中对唱是畲歌最主要的歌唱形式,通常采用问答形式进行。畲族还形成了许多传统的歌节、歌会和“双音”现象。在歌节、歌会上,畲民们盘歌对诗,展示歌才,怀亲叙旧,谈论桑麻。而“双音”则是二声部重唱,是畲歌极具特色的唱法,由男女二人重唱,可以男先,也可以女先,先后隔两个字或四个字,一般同用一个曲调,结句同时收音。双音唱法是我国民歌中的一颗“稀有的明珠”,是畲族歌唱艺术对中华民族音乐的重要贡献,同时也大大丰富了畲族歌谣的艺术内涵。
关键词: 畲族文化 畲族 抒情歌

内容

畲歌的歌唱形式有独唱、齐唱和对唱。叙事歌基本上是独唱,抒情歌一般是对唱。对唱又称为对歌、盘歌,是畲歌最主要的歌唱形式,基本上是男女一对一对唱,各以独唱形式进行,但有时也可能出现齐唱;有的地方在对歌过程还可能有二声部重唱,也就是“双音”。下面介绍由对歌而形成的歌节、歌会和“双音”现象。
  (一)歌节、歌会
  畲族对歌主要靠自己临时编唱,出口成章。盘对时主要采取问答形式,或男问女答,或女问男答;如果是集体盘对,则男女分开,“阵线”分明。这就是所谓的“单对单”“群对群”。
  历史上畲族还因此形成了许多传统的歌节、歌会和歌圩。
  届期,歌场周边各地的畲民数百成千自发地会聚在一起,也有外省、外县的歌手专程赶来,个个热情洋溢,人人容光焕发,盘歌对诗,展示歌才。歌毕,他们或怀亲叙旧,或谈论桑麻;而此时也是青年男女极尽浪漫、寻觅意中情人的最好时光。
  旧时闽东各县主要传统歌会、歌节的时间、地点如下。
  五日年(正月初一至初五日):霞浦崇儒的古龙岩。
  正月十三日:寿宁斜滩的天凤岗。
  元宵节(正月十五日):霞浦水门半岭的观音亭,福鼎磻溪溪口的后舍宫。
  二月二:福安坂中的后门坪,福鼎前岐的双华、秦屿的西门外村。
  三月三:霞浦溪南的白露坑,宁德八都的猴墩等地。
  四月八:福安晓阳的牛池坪,福鼎硖门的瑞云。
  分龙节(夏至后的第一个辰日):福安穆云的牛池岗,周宁玛坑的方广寺,霞浦松城的岔头岭。
  进香节(六月初一日):福安晓阳的白云山。
  七月七:福安社口的岩坑,寿宁武曲的白岩山,福鼎硖门的瑞云。
  九月九(重阳节):福安松罗的松罗山、湾坞的樟家山、溪尾的林洋、康厝的凤洋等,霞浦松城的目连山、溪南的洪山。
  (二)双音唱法
  双音是二声部重唱,是畲歌极具特色的唱法。畲歌的双音唱法最早是郑小瑛于1958年进行畲族文艺调查时发现的,发现地点是宁德县“北部的七都、八都、九都这三个乡的范围以内,据说福安甘棠上面也有”。由于对歌时歌手之间“比多、比快,从赛歌中产生了这种唱法”。①
  “双音”的名字是郑小瑛所取,畲族则称之为“双调乐”。有这样一首关于“双调乐”的畲歌:
  娘(你)嘴好像鲤鱼嘴,一句未好一句来;
  你娘会唱双调乐,我郎半句也难回。
  双音基本上是用福宁调由男女二人重唱,可以男先,也可以女先;先后隔两个字,也可以隔四个字,一般同用一个曲调,结句同时收音,是带有轮唱性质的二声部唱法。此外还有更复杂的双音唱法,不同声部的曲调灵活变化,非高超的歌手难以企及。
  双音唱法是我国民歌中的一颗“稀有的明珠”(郑小瑛语),是畲族歌唱艺术对中华民族音乐的重要贡献,同时也大大丰富了畲族歌谣的艺术内涵。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文化读本

《福建畲族文化读本》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六章,从畲族概貌、福建畲族、忠勇精神、凤凰情结、民俗风情、畲族歌言等方面叙述畲族的历史和文化。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