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事节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文化读本》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085
颗粒名称: 三、农事节俗
分类号: K89
页数: 2
页码: 107-108
摘要: 本文介绍了畲族的传统节庆习俗,包括补天穿、牛歇节、分龙节、食新节和做福等。这些节日都有其独特的起源和习俗,如补天穿是用春菊糍“补天”,解春雨绵绵之扰;牛歇节是为耕牛过节,酬谢耕牛;分龙节是祈求龙公及时适量行雨,风调雨顺的节日。此外,还有食新节和做福等节日。除了畲族独有的节庆外,畲族与汉族还共同庆祝一些全民性的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等。这些节庆不仅展示了畲族丰富的文化传统,也反映了畲汉之间的历史互动和相互影响。
关键词: 畲族文化 习俗 风俗习惯

内容

补天穿 正月二十日,畲族男女到野外采集春菊草,将春菊草和粳米一道制成春菊糍,叫做“补天穿”。寓意以此“补天”,解春雨绵绵之扰。
  牛歇节 农历四月初八日,畲家为耕牛过节,歇工一日,酬谢耕牛,并严禁鞭打“以定牛魂”
  分龙节 每年夏至过后的第一个辰日,据说是玉皇大帝分封龙公的日子。畲家为求得五谷丰登,在这一天请巫师做法,祈求龙公及时适量行雨,风调雨顺;同时忌操铁器,不挑粪尿,歇工一日。分龙日后来也成为畲族的歌节。
  食新节 也叫尝新节,每年秋分前后择日进行。这一天水稻开镰,畲家用新获的第一碗白米饭祭祀祖公神、当境土主、福德正神(土地神)和灶神,感谢神明的恩赐,祈求来年五谷丰登。
  做福 除了以上的许多节日,畲家还有许多“福日”,按照农事活动设置,供请“当境土主”“里域正神”和“福德正神”,俗称为“做福”。福日根据农事活动的程序设置,如正月初一至初四开正福,祈求一年四季人寿年丰;正月初五下种福,祈求下种顺利,颗粒饱满;二月初二春福,祈求春耕顺利,五谷丰登;立夏日夏福,庆祝麦收;端午日前后保苗福,祈求秋庄稼免受灾害;白露日秋福,祈求秋粮顺利进仓;立冬日冬福,庆祝农作物收成;除夕完满福,答谢天地神明全年的庇佑,期盼明年好年景。这些“福日”和多数节日(除“请祖节”“会亲节”等外)当地汉族乡民也有进行,但是在方法和程度上与畲家不完全相同,其中盘歌对诗是畲家独特的民俗内容。
  以上民俗事象除了畲家独有的民族节俗外,其他节俗在基本程式和表达意义上与当地汉族没有太大的差异;直至今日,不少动人的生活画面也还程度不同地残存于汉族民间,只是一般地说不如畲族表现得那么出色、保持得那么完整而已。
  畲家的节日相当丰富。除以上三类外,还有一些不分畲汉的“全民性”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的民俗活动和所寄托的意义畲汉两家差别不大。对畲家来说,主要是又多了一个盘对诗歌的机会,增加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畲族定居之后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几百年来,“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使畲族同周边汉族的交往日益频繁。在长期的交往中,畲族在生产生活和观念形态的许多方面均受到汉文化的巨大影响,同时也给汉族社区注入一股清新的泉流。畲汉之间不断地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畲家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正是这样一个历史互动的产物。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文化读本

《福建畲族文化读本》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六章,从畲族概貌、福建畲族、忠勇精神、凤凰情结、民俗风情、畲族歌言等方面叙述畲族的历史和文化。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