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奔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文化读本》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079
颗粒名称: 一、奔丧
分类号: K89
页数: 3
页码: 101-103
摘要: 本文介绍了畲族的传统丧葬仪式,特别是“哭歌”这一环节。通过女儿的哭诉,展现了畲族人对亲人的深深怀念和无尽哀思。这种以歌代哭的方式,不仅表达了悲痛之情,也体现了畲族的文化特色。文章还特别提到了“讨位”这一独特习俗,进一步强调了畲族女性在家族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风俗习惯 民俗 福建省

内容

失去生养自己的亲人,是人生的一大伤痛。畲族将悲痛化作阵阵哀歌,长歌当哭,哭出了文化,哭唱出人世间的至爱亲情。
  外嫁他乡的女儿一旦获悉父或母过世的噩耗,当即开箱取出“麻衫”(麻布制的孝服,出嫁时娘家已经备好,压在箱底),穿好,一路哭着哀歌,径直奔回娘家。下面就是奔丧的哀歌—
  别人哭歌一片山,我今未与歌相见;
  人小未听人哭歌,不知哪条哭在前。
  我父生病久长长,路头来远隔山乡;
  日日都念过来看,寮里事头又怪忙。
  忖(细想)要看父又未来,今晡来看难开嘴;
  今晡来看没话讲,那见柴头(灵柩前)一炉灰。
  先前看父好容光,今下看来没商量;
  来时是行会亲路,转时路远脚行软。
  我父生我一尺包,出世落地赤条条;
  几多艰苦带我大,汗巾背烂几多条。
  [下面逐年哭诉死者对自己的恩情直到现今,略]
  小时固是父母养,父母养我有长久;
  阿父艰苦带我大,大来就嫁别人郎。
  日头晒来晒平栋,想来养女实在空;
  大来又供别人母,自己父母阿嫂供。
  〔下面哭诉死者人生的艰辛和歌者的哀思,略〕
  我父最好莫辞世,留在寮里作锁匙;
  人客到寮有茶食,人客回去感谢你。
  别人有父有思量,我今没父没思量;
  忖来有话没处讲,眼泪涟涟淹成潭。
  我今没父无主张,再那有钱也无用;
  有钱可买百般物,难买堂上双爹娘。
  (以上“父”也可视情改为“母”)
  女儿的哭诉哀婉欲绝,催人泪下,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共鸣,其他女眷女客也随着伴唱帮腔。
  接下来,还有“买水”(到河边或井边烧纸钱向水神“买水”为亡故亲人洗浴)、“洗浴”“更衣”(为死者换上结婚时穿过的盛装)“讨位”“哭灵”“落棺”(入殓)等程序,每个程序都要唱相应的歌。
  其中“讨位”是畲家的特有丧俗。旧时每个畲民都有一个讳名行位(即族内的排行位),父亲过世,孝子孝孙向族长讨行位。母亲过世,孝子率孝孙在家门口跪迎母舅,为亡故母亲讨取行位。讨位时孝子向母舅敬酒,唱《讨位歌》。这一习俗同时也表明畲族妇女在族内的地位与男子相当,决非汉族妇女可比。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文化读本

《福建畲族文化读本》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六章,从畲族概貌、福建畲族、忠勇精神、凤凰情结、民俗风情、畲族歌言等方面叙述畲族的历史和文化。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