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婚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文化读本》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077
颗粒名称: 三、婚礼
分类号: K89
页数: 4
页码: 98-101
摘要: 本文介绍了闽东畲族的传统婚礼仪式,包括拜堂仪式、婚宴、吃佳期酒等环节。通过这些细节,展示了畲族的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突出了畲族尊重女性、重视家庭和谐的价值观。
关键词: 风俗习惯 民俗 福建省

内容

闽东各地畲族结婚仪礼的具体细节略有差异,但是基本程式相同。从新娘进门落轿开始,下面依次是拜堂、入洞房、婚宴、新妇敬茶、闹洞房、吃佳期酒、漏夜对歌、新妇下厨、婚礼结束。婚后第二天(有的地方是第三天),新郎要领着新娘到岳父岳母家去做客,对新郎来说叫做“做女婿”,对新娘来说叫“回门”。“做女婿”和“回门”后第二天,新娘即和新郎一道上山下田劳动。
  下面以某畲族村的传统婚礼为例。
  (一)拜堂仪式
  新娘花轿进新郎家,隐喻“凤凰到此”,所以十分隆重。这时鞭炮大发,鼓乐齐鸣。除新郎父母外,家里人都出来迎接新娘,乡亲们也都来看“山标”(畲语称新娘),男男女女大大小小,把偌大的一个庭院挤得水泄不通。
  花轿落地之后,媒人高声祝福:“发百子千孙,发五代同堂,好吔!”接着送嫁阿嫂对着花轿用畲语说唱吉祥话语,然后用一杆戥子(děngzi,称贵重物品的小秤)挑下新娘的红盖头,盖在中堂的斗灯上面。待小姑将新嫂扶出轿门,准备拜堂仪式,畲歌唱起:“一条红线两头牵,新郎新娘心相连。吉日良辰拜天地,结发夫妻同百年。”
  这时新郎却躲在楼上,非要“子弟倌”提着马灯上楼三请不可。新郎也是一身非凡的装扮:礼帽,长衫,披红挂彩,“头戴金花身着红”,神气极了。
  拜堂仪式开始,婚礼达到高潮。新郎新娘按“男左女右”站立,新娘由小姑陪着。先拜天地,后拜祖先,新郎双手五指并拢,相向,高高举起,然后三跪九叩头,斯文、典雅,极富古典的韵味。新郎忙得不亦乐乎,新娘却端立一旁,只是点点头而已。
  拜过堂,“子弟倌”手持喜烛在前头引路,新娘捧着斗灯,由送嫁嫂扶着,步入洞房。
  厅堂上盛大的婚宴开始。这一场酒宴叫做“新妇酒”,也叫“大酒”,堂上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吃喝猜拳;堂下琴箫鼓乐,好不热闹。宴席上母舅居首桌首位;媒人坐首桌次位。酒过三巡,新娘开始敬茶。首先敬公婆,二老喝了糖茶,分别把仓间钥匙和厨房火柴放在茶杯里,交给新娘,表示家政的移交,更表示薪火接替,代代相传。然后敬宾客,亲朋好友喜气洋洋地分享着新婚的甜蜜,也高高兴兴地掏出红包,表示对新婚夫妇的祝福。
  (二)吃佳期酒
  婚宴结束,已近午夜,这时厅堂上又一场叫做“佳期酒”的宴席开始。
  佳期酒只办一桌,桌面布置就很别致:十双筷子将十个杯盏围成一圈,中间一个大烛台,红烛正旺。准备停当,开大门,放鞭炮,新郎出门外迎请“八仙”和他们的“头儿”进家入席。这九位个个都是村里父母双全的“好命人”,“八仙”身着长衫,头戴红缨帽,乍一看,宛若满清的兵勇;“佳期头”则是平常装扮,今宵他将是各项活动的主持人,最为重要。
  新郎和他们见过礼后,请“八仙”步入厅堂,分左右端坐两边。这时主人(也就是新郎的父亲)开始敬茶。只见他双手捧着一个茶盘,茶盘上摆着十盏糖茶,从左边的中堂门跳着敬茶舞上堂。向天地祖宗行过礼之后,开始敬茶,先敬新郎,再敬“八仙”,从右首第一人依次敬到左边第八个。这敬茶舞是畲族最高级别的待客礼节,也是畲族保留至今最为完整的民族舞蹈之一。敬茶者以半蹲半跪的舞步,两脚交替着穿梭前进,很有特色,也很累人;一轮下来,已是气喘吁吁。敬茶毕,主人又以原先的舞姿,依次将茶盏收回盘上,回到后厅。
  下面开始“请位”。“佳期头”按照“八仙”的长幼身份,依次请他们入席。一个一个地请,每请一个都要和“佳期头”一起对着中堂长揖作礼,然后坐到指定的位子上。新郎坐首位。
  佳期酒有许多讲究,慢慢地上菜,慢慢地饮酒,礼节繁缛,名堂很多。而且每一巡酒都有一个名号,都要行一次酒令,用畲语唱一段酒令歌。如“状元满月酒”“状元拜师酒”“状元读书酒”“状元京试酒”“跑马酒”“游街酒”“上任酒”等等,一切都是围绕着早生贵子和荣华富贵的主题进行。
  传统的佳期酒中间还要穿插“八仙闹洞房”节目。洞房要闹三次:先看新妇,再讨凤凰蛋,三喷新妇床。吃吃喝喝,闹闹玩玩,直到东方
  既白。
  最后是“送房”。这时酒宴已近尾声,“八仙”该送新郎回洞房歇息了。大家簇拥着新郎,唱送房酒令。同时,“八仙”捧着一对鸡腿和“凤凰蛋”,将新郎送入洞房。厅堂外鞭炮声起,佳期酒结束,婚礼仪式圆满完成。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文化读本

《福建畲族文化读本》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六章,从畲族概貌、福建畲族、忠勇精神、凤凰情结、民俗风情、畲族歌言等方面叙述畲族的历史和文化。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