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迎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文化读本》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076
颗粒名称: 二、迎娶
分类号: K89
页数: 4
页码: 95-98
摘要: 本文介绍了畲族的传统婚嫁习俗,包括“难为亲家伯”、“哭嫁”等环节。这些习俗体现了畲族尊重和崇尚女性的文化传统,同时也展示了畲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婚嫁习俗的介绍,可以更好地了解畲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关键词: 风俗习惯 民俗 福建省

内容

(一)难为亲家伯
  举行婚礼的前两天,男家要在新郎的长辈中选一位“肚才”好的做“亲家伯”,代表男方到女家去迎亲。“难为迎亲伯”是畲家婚俗中最具喜剧性的精彩节目。女家在办“出门酒”之前就设了三个“关”来难为迎亲伯。
  第一关是落座。亲家伯到来,女家开门鸣炮迎进家中。这时亲家嫂就在厅堂的左边为亲家伯设座,亲家伯应将座凳移到右边,表示谦让。坐定之后,女家将亲家伯送来的礼肉过秤。亲家伯在一旁语带双关地笑问:“有秤(亲)没秤(亲)?”过秤阿嫂笑答:“有秤(亲)有秤(亲)。”亲家伯顺利过关,众人皆大欢喜。
  第二关是饮茶。亲家嫂用茶盘端出“宝塔茶”①唱道——
  迎亲花轿进娘(指女子)家,大细男女笑哈哈;
  树尾橄榄果未黄,先敬一盘宝塔茶。
  亲家嫂唱毕,亲家伯赶紧接唱——
  端凳郎(指男子)坐就算是,又要泡茶太客气;
  清水泡茶甜如蜜,宝塔浓茶长情意。
  然后亲家伯咬住“宝塔”上层的一碗茶,同时用双手小心翼翼地托起中层的三碗茶,连同剩在茶盘中的一碗,分别递给四个轿夫;
  ①“宝塔茶”是畲家独特的茶俗。客至,主人敬客时将茶碗叠架在茶盘上,上下层各一碗,中层三碗,共三层五碗,形似宝塔,故名。
  自己则徐徐抬头,饮干用牙咬住的第一碗热茶。亲家伯假如取不下宝塔茶或者出了差错,就要受到众乡亲的嘲笑和戏弄。
  第三关是盘歌。阿嫂和亲家伯盘诗对歌,连盘两个晚上;所盘多是冷僻的歌诗,而且不能有不吉利和淫秽的内容。经过这一番考验,“肚才”好的亲家伯女家不敢小觑,也暂时不再为难他,以宾客的礼数相待。
  在“出门酒”席上,女家还会找来一位“肚才”、酒量具佳的长者为“保定公”,继续为难亲家伯。这又是一次机智、礼俗和酒量的联合考验。难怪等闲之辈是不敢贸然去当这个“亲家伯”的。
  (二)哭嫁
  畲家女子忌十八岁出嫁,据说那样就要落“十八难”,故此旧时畲家女子多在十七岁或者十九岁成婚。
  畲家女出嫁时不论对亲事是否满意,都要“哭嫁”。所谓哭嫁实际上是用哭腔来唱歌,以此来表达对父母和娘家的留恋,为娘家讨个吉利。“哭”得愈厉害,人们对新嫁娘的评价就愈高,因为大家都认为这样娘家日后的“运气”将会很好。
  哭嫁是畲妹子的必修课,从小就开始学练,到出嫁离开娘家时,和盘托出。哭嫁是有程式的,所唱歌诗也有先后。大体上有:《骂媒歌》(新娘与媒人对唱),《哭轿歌》(新娘的姐妹与轿夫对唱),《恋姐歌》(新娘与其姐妹对唱),《别爹娘》(新娘与爹娘对唱),《别兄嫂》(新娘与兄嫂对唱),《别六亲》(新娘与六亲对唱),《别母舅》(新娘与母舅对唱)。最为感人的是《别爹娘》和《别母舅》。
  哭唱完《别母舅》,新娘还依依不舍地依偎在母舅怀中,一直到午后才开始梳妆。这时要将“布妮仔”的少女发式改变成成年妇女的“凤髻”。新娘强烈地表示“不愿意”,阿嫂们将她抱住才梳成“凤髻”,然后请母舅为她戴上“凤冠”(前面饰有许多银质流苏,畲民称之为“头髻”),舅母则往新娘兜里塞“凤凰蛋”。
  上轿前新娘踏着米筛走出闺房(米筛是筛选谷物的农具,新娘踏在筛子上,隐喻“米筛面上的人最大”),到厅堂上向祖先牌位点头礼别,然后和兄弟行分爨礼,边哭边唱——
  我爹做事能上层,做事一层又一层;
  若能做事米筛中,不会做事米筛沿。
  分爨时,新娘将盛在托盘里的两碗骨肉煮面(用带有骨头的猪肉或鸡肉合煮的线面)分过来分过去,反复三次,寓意兄弟姐妹骨肉情深,难舍难分,日后长来长往。新娘同时唱《分爨歌》,歌声十分缠绵,非常感人——
  兄弟哟!
  兄弟分爨分厅堂,姐妹分爨分嫁妆;
  嫁妆分来藏衫衣,兄弟一半我一半。
  兄弟分爨分田园,十年八年都你做;
  兄弟分爨自己寮,姐妹分爨别人家哟,
  兄弟哟!
  分好骨肉面,可以上花轿了。这时新娘抓取托盘里的米谷,一把一把地撒出去,边撒边唱,为娘家祝福——一把米谷撒厅堂,爹家藏粮几万仓;
  春头播下一粒谷,冬来多收一担粮。
  二把米谷撒厅上,爹家藏粮几万千;
  爹娘长命多富贵,福如东海寿南山。
  三把米谷撒出去,爹家买牛又卖猪;
  鸡鸭成群六畜旺,年年食穿都有余。
  上轿后,花轿在厅堂上两进两出,寓意留住娘家的“风水”,然后抬出大门。新娘坐在花轿里,怀着对娘家的深深眷恋,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走向新的人生。
  上述婚嫁习俗是畲族定居后逐渐形成的。早期畲族的婚俗比较简朴,后来受汉族的影响,也变得繁缛起来。
  古时畲族新嫁娘都是“走嫁”,穿上自编的草鞋,凌晨动身,天亮前到达夫家与新郎成婚。走嫁前新郎来女家迎接,与新娘结伴而行。新嫁娘的嫁妆都非常简单,主要是棕衣、斗笠、锄头等农具而已。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文化读本

《福建畲族文化读本》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六章,从畲族概貌、福建畲族、忠勇精神、凤凰情结、民俗风情、畲族歌言等方面叙述畲族的历史和文化。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