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畲家婚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文化读本》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07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畲家婚俗
分类号:
K89
页数:
9
页码:
93-101
摘要:
本文介绍了畲族的婚俗文化,包括定亲、迎娶和哭嫁等环节。畲族婚俗体现了尊崇女性、重视家庭和亲情的特点,同时也充满了机智和幽默。哭嫁是畲族婚俗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哭腔表达对父母和娘家的留恋,为娘家讨个吉利。
关键词:
风俗习惯
民俗
福建省
内容
一、定亲
(一)歌为媒
畲族传统的婚恋比汉族自由,男女社交完全公开,尽管婚嫁之权也是操在父母手中,但是大多不过是名义而已,决定婚姻命运的主要是当事人自己。青年男女在歌会、社交、劳动等公开场合相识之后,只要有意,就开始以歌传情,虽然畲家也托媒说亲,但是真正的“媒人”却是男女双方那一支支悠扬婉转的情歌。后来受到汉族的影响,包办婚姻才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先前的自由婚恋。
对象明确之后就可以“搭定”了。畲家定婚也讲聘金聘礼,好像与汉族没有太大的不一样。但是,畲族是非常尊崇女性的,因此传统婚俗男家还要给女方的母舅送猪蹄,给每位姑姑送公鸡,给未来的丈母娘送裤料。
更重要的是男女双方要互赠定情信物,唱定情山歌。男方信物是鸳鸯银镯、银戒指、衣料等,女方则回赠银戒一只。定情山歌非常动听,如——
蝴蝶采花定花蔸,织条带子郎缚腰;
要是太短娘加长,长了连娘作帮绕。
(二)做表姐
“做表姐”是待嫁妹子最重要的社交活动,也是她少女时代学习唱歌本领的“毕业考试”。在出嫁的前几个月,母舅家、姑姑姨姨家都要邀未来的新娘去做客,也就是“做表姐”;对“表姐”来说,实际上是去参加“表兄弟”们组织的歌会。当盛装的“表姐”到了“表弟”的村子,歌就唱个没完。“表兄弟”们全部出动,与“表姐”盘对歌诗,甚至还可以请外村的“表兄”助阵。“肚才”好的“表姐”才思敏捷,从容对答,甚至连唱三天三夜不“翻犁”(重复),受到异常的敬重和欢迎,各家各户争相邀请,酒肉款待。
二、迎娶
(一)难为亲家伯
举行婚礼的前两天,男家要在新郎的长辈中选一位“肚才”好的做“亲家伯”,代表男方到女家去迎亲。“难为迎亲伯”是畲家婚俗中最具喜剧性的精彩节目。女家在办“出门酒”之前就设了三个“关”来难为迎亲伯。
第一关是落座。亲家伯到来,女家开门鸣炮迎进家中。这时亲家嫂就在厅堂的左边为亲家伯设座,亲家伯应将座凳移到右边,表示谦让。坐定之后,女家将亲家伯送来的礼肉过秤。亲家伯在一旁语带双关地笑问:“有秤(亲)没秤(亲)?”过秤阿嫂笑答:“有秤(亲)有秤(亲)。”亲家伯顺利过关,众人皆大欢喜。
第二关是饮茶。亲家嫂用茶盘端出“宝塔茶”①唱道——
迎亲花轿进娘(指女子)家,大细男女笑哈哈;
树尾橄榄果未黄,先敬一盘宝塔茶。
亲家嫂唱毕,亲家伯赶紧接唱——
端凳郎(指男子)坐就算是,又要泡茶太客气;
清水泡茶甜如蜜,宝塔浓茶长情意。
然后亲家伯咬住“宝塔”上层的一碗茶,同时用双手小心翼翼地托起中层的三碗茶,连同剩在茶盘中的一碗,分别递给四个轿夫;
①“宝塔茶”是畲家独特的茶俗。客至,主人敬客时将茶碗叠架在茶盘上,上下层各一碗,中层三碗,共三层五碗,形似宝塔,故名。
自己则徐徐抬头,饮干用牙咬住的第一碗热茶。亲家伯假如取不下宝塔茶或者出了差错,就要受到众乡亲的嘲笑和戏弄。
第三关是盘歌。阿嫂和亲家伯盘诗对歌,连盘两个晚上;所盘多是冷僻的歌诗,而且不能有不吉利和淫秽的内容。经过这一番考验,“肚才”好的亲家伯女家不敢小觑,也暂时不再为难他,以宾客的礼数相待。
在“出门酒”席上,女家还会找来一位“肚才”、酒量具佳的长者为“保定公”,继续为难亲家伯。这又是一次机智、礼俗和酒量的联合考验。难怪等闲之辈是不敢贸然去当这个“亲家伯”的。
(二)哭嫁
畲家女子忌十八岁出嫁,据说那样就要落“十八难”,故此旧时畲家女子多在十七岁或者十九岁成婚。
畲家女出嫁时不论对亲事是否满意,都要“哭嫁”。所谓哭嫁实际上是用哭腔来唱歌,以此来表达对父母和娘家的留恋,为娘家讨个吉利。“哭”得愈厉害,人们对新嫁娘的评价就愈高,因为大家都认为这样娘家日后的“运气”将会很好。
哭嫁是畲妹子的必修课,从小就开始学练,到出嫁离开娘家时,和盘托出。哭嫁是有程式的,所唱歌诗也有先后。大体上有:《骂媒歌》(新娘与媒人对唱),《哭轿歌》(新娘的姐妹与轿夫对唱),《恋姐歌》(新娘与其姐妹对唱),《别爹娘》(新娘与爹娘对唱),《别兄嫂》(新娘与兄嫂对唱),《别六亲》(新娘与六亲对唱),《别母舅》(新娘与母舅对唱)。最为感人的是《别爹娘》和《别母舅》。
哭唱完《别母舅》,新娘还依依不舍地依偎在母舅怀中,一直到午后才开始梳妆。这时要将“布妮仔”的少女发式改变成成年妇女的“凤髻”。新娘强烈地表示“不愿意”,阿嫂们将她抱住才梳成“凤髻”,然后请母舅为她戴上“凤冠”(前面饰有许多银质流苏,畲民称之为“头髻”),舅母则往新娘兜里塞“凤凰蛋”。
上轿前新娘踏着米筛走出闺房(米筛是筛选谷物的农具,新娘踏在筛子上,隐喻“米筛面上的人最大”),到厅堂上向祖先牌位点头礼别,然后和兄弟行分爨礼,边哭边唱——
我爹做事能上层,做事一层又一层;
若能做事米筛中,不会做事米筛沿。
分爨时,新娘将盛在托盘里的两碗骨肉煮面(用带有骨头的猪肉或鸡肉合煮的线面)分过来分过去,反复三次,寓意兄弟姐妹骨肉情深,难舍难分,日后长来长往。新娘同时唱《分爨歌》,歌声十分缠绵,非常感人——
兄弟哟!
兄弟分爨分厅堂,姐妹分爨分嫁妆;
嫁妆分来藏衫衣,兄弟一半我一半。
兄弟分爨分田园,十年八年都你做;
兄弟分爨自己寮,姐妹分爨别人家哟,
兄弟哟!
分好骨肉面,可以上花轿了。这时新娘抓取托盘里的米谷,一把一把地撒出去,边撒边唱,为娘家祝福——
一把米谷撒厅堂,爹家藏粮几万仓;
春头播下一粒谷,冬来多收一担粮。
二把米谷撒厅上,爹家藏粮几万千;
爹娘长命多富贵,福如东海寿南山。
三把米谷撒出去,爹家买牛又卖猪;
鸡鸭成群六畜旺,年年食穿都有余。
上轿后,花轿在厅堂上两进两出,寓意留住娘家的“风水”,然后抬出大门。新娘坐在花轿里,怀着对娘家的深深眷恋,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走向新的人生。
上述婚嫁习俗是畲族定居后逐渐形成的。早期畲族的婚俗比较简朴,后来受汉族的影响,也变得繁缛起来。
古时畲族新嫁娘都是“走嫁”,穿上自编的草鞋,凌晨动身,天亮前到达夫家与新郎成婚。走嫁前新郎来女家迎接,与新娘结伴而行。新嫁娘的嫁妆都非常简单,主要是棕衣、斗笠、锄头等农具而已。
三、婚礼
闽东各地畲族结婚仪礼的具体细节略有差异,但是基本程式相同。从新娘进门落轿开始,下面依次是拜堂、入洞房、婚宴、新妇敬茶、闹洞房、吃佳期酒、漏夜对歌、新妇下厨、婚礼结束。婚后第二天(有的地方是第三天),新郎要领着新娘到岳父岳母家去做客,对新郎来说叫做“做女婿”,对新娘来说叫“回门”。“做女婿”和“回门”后第二天,新娘即和新郎一道上山下田劳动。
下面以某畲族村的传统婚礼为例。
(一)拜堂仪式
新娘花轿进新郎家,隐喻“凤凰到此”,所以十分隆重。这时鞭炮大发,鼓乐齐鸣。除新郎父母外,家里人都出来迎接新娘,乡亲们也都来看“山标”(畲语称新娘),男男女女大大小小,把偌大的一个庭院挤得水泄不通。
花轿落地之后,媒人高声祝福:“发百子千孙,发五代同堂,好吔!”接着送嫁阿嫂对着花轿用畲语说唱吉祥话语,然后用一杆戥子(děngzi,称贵重物品的小秤)挑下新娘的红盖头,盖在中堂的斗灯上面。待小姑将新嫂扶出轿门,准备拜堂仪式,畲歌唱起:“一条红线两头牵,新郎新娘心相连。吉日良辰拜天地,结发夫妻同百年。”
这时新郎却躲在楼上,非要“子弟倌”提着马灯上楼三请不可。新郎也是一身非凡的装扮:礼帽,长衫,披红挂彩,“头戴金花身着红”,神气极了。
拜堂仪式开始,婚礼达到高潮。新郎新娘按“男左女右”站立,新娘由小姑陪着。先拜天地,后拜祖先,新郎双手五指并拢,相向,高高举起,然后三跪九叩头,斯文、典雅,极富古典的韵味。新郎忙得不亦乐乎,新娘却端立一旁,只是点点头而已。
拜过堂,“子弟倌”手持喜烛在前头引路,新娘捧着斗灯,由送嫁嫂扶着,步入洞房。
厅堂上盛大的婚宴开始。这一场酒宴叫做“新妇酒”,也叫“大酒”,堂上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吃喝猜拳;堂下琴箫鼓乐,好不热闹。宴席上母舅居首桌首位;媒人坐首桌次位。酒过三巡,新娘开始敬茶。首先敬公婆,二老喝了糖茶,分别把仓间钥匙和厨房火柴放在茶杯里,交给新娘,表示家政的移交,更表示薪火接替,代代相传。然后敬宾客,亲朋好友喜气洋洋地分享着新婚的甜蜜,也高高兴兴地掏出红包,表示对新婚夫妇的祝福。
(二)吃佳期酒
婚宴结束,已近午夜,这时厅堂上又一场叫做“佳期酒”的宴席开始。
佳期酒只办一桌,桌面布置就很别致:十双筷子将十个杯盏围成一圈,中间一个大烛台,红烛正旺。准备停当,开大门,放鞭炮,新郎出门外迎请“八仙”和他们的“头儿”进家入席。这九位个个都是村里父母双全的“好命人”,“八仙”身着长衫,头戴红缨帽,乍一看,宛若满清的兵勇;“佳期头”则是平常装扮,今宵他将是各项活动的主持人,最为重要。
新郎和他们见过礼后,请“八仙”步入厅堂,分左右端坐两边。这时主人(也就是新郎的父亲)开始敬茶。只见他双手捧着一个茶盘,茶盘上摆着十盏糖茶,从左边的中堂门跳着敬茶舞上堂。向天地祖宗行过礼之后,开始敬茶,先敬新郎,再敬“八仙”,从右首第一人依次敬到左边第八个。这敬茶舞是畲族最高级别的待客礼节,也是畲族保留至今最为完整的民族舞蹈之一。敬茶者以半蹲半跪的舞步,两脚交替着穿梭前进,很有特色,也很累人;一轮下来,已是气喘吁吁。敬茶毕,主人又以原先的舞姿,依次将茶盏收回盘上,回到后厅。
下面开始“请位”。“佳期头”按照“八仙”的长幼身份,依次请他们入席。一个一个地请,每请一个都要和“佳期头”一起对着中堂长揖作礼,然后坐到指定的位子上。新郎坐首位。
佳期酒有许多讲究,慢慢地上菜,慢慢地饮酒,礼节繁缛,名堂很多。而且每一巡酒都有一个名号,都要行一次酒令,用畲语唱一段酒令歌。如“状元满月酒”“状元拜师酒”“状元读书酒”“状元京试酒”“跑马酒”“游街酒”“上任酒”等等,一切都是围绕着早生贵子和荣华富贵的主题进行。
传统的佳期酒中间还要穿插“八仙闹洞房”节目。洞房要闹三次:先看新妇,再讨凤凰蛋,三喷新妇床。吃吃喝喝,闹闹玩玩,直到东方
既白。
最后是“送房”。这时酒宴已近尾声,“八仙”该送新郎回洞房歇息了。大家簇拥着新郎,唱送房酒令。同时,“八仙”捧着一对鸡腿和“凤凰蛋”,将新郎送入洞房。厅堂外鞭炮声起,佳期酒结束,婚礼仪式圆满完成。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文化读本》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六章,从畲族概貌、福建畲族、忠勇精神、凤凰情结、民俗风情、畲族歌言等方面叙述畲族的历史和文化。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