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民族性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文化读本》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05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民族性格
分类号: K288.3
页数: 5
页码: 68-72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畲族在福建的迁徙历史和分布格局,以及畲族的民族精神和祖先崇拜。畲族是一个具有坚韧、忠诚、淳朴、友善等优秀品质的民族,这些品质在他们的历史和生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畲族在历史上经历了许多苦难和挑战,但他们始终保持了团结、友爱和互助的精神,这是他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畲族的民族精神和祖先崇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民族的独特之处,并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关键词: 畲族 民族文化 福建

内容

一、勤劳勇敢
  历史上畲族是一个苦难的民族。早在隋唐时期,当他们被迫离开自己在闽粤赣交界地的家园向外迁徙之初,苦难就和他们如影相随。
  但是,畲族又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的民族。在长达千余年的历史时空中,他们一路游耕,一路转战,历尽艰辛。宋元之时,他们迁徙到了福建的中部、北部,明清时已遍布于闽东、浙南等地,足迹遍及祖国东南。
  在新的家园,畲族人民不畏艰辛,披荆斩棘,叩石垦壤,为祖国东南山区的开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勤劳勇敢使畲族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顽强地繁衍至今。
  二、忠诚刚直
  忠诚与刚直是畲民性格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前面的叙述对此已经多有涉及。忠诚与刚直打造了畲族人民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和百折不挠的民族气节。
  畲族在与汉族同胞的长期相处过程中,为了反抗共同的敌人和邪恶势力,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将这一性格进一步发扬光大。
  明代中国沿海倭患严重,贪暴成性的倭寇多次侵扰闽东。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四月初三晚,倭寇向福安县城进犯,知县李尚德闻报,一面“急督民兵守陴(pi,城上的矮墙)”,一面令“召畲人协战”(明万历《福安县志》第九卷)。这是畲汉并肩共御外侮、抗击倭寇的最早记载。
  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入闽。入闽清军非常残暴,以屠杀立威,八闽大地无处不燃起抗清烽火,各地群众纷纷组织军队保卫家乡。
  福安进士刘中藻在闽浙交界招募义旅,“选练精兵”,“取于苎寮、菁寮、畲寮”,在“崎岖山路,聚众万人”,英勇抗击清军。刘中藻率领这支以畲民为主体的义军转战闽浙,先后收复庆元、泰顺、寿宁、福安、宁德、古田、罗源七县。清顺治五年(1648年),刘部再次克复福安县城。第二年清总督陈锦率十余万清兵,包围福安县城,“树栅列寨,困围四月,孤城食尽,外援陡绝”。刘中藻为避免清军屠城,自尽殉明。城破之日,清军将刘部已降将士全部斩杀①,死者“计九千七百余人”。(清光绪《福安县志》卷二十二)
  清代康乾、雍正年间,漳浦畲族“蓝氏三杰”蓝理、蓝廷珍、蓝鼎元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他们在统一祖国和治理、开发台湾宝岛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都充分展示了“勇壮简易”“所向无前”的忠勇精神。其中蓝鼎元留存于世的倾听民声、关注民生的思想和刚毅正直的言行,更让今天的我们肃然起敬。
  三、淳朴和静
  在现实生活中,畲族是一个酷爱和平、与人无争的民族。清代学者杨澜在《临汀汇考·风俗考·畲民附》中称畲民“盖在各省诸苗(泛称当时的少数民族)中最驯良者矣”。
  各地各姓畲族宗谱的卷首多录有《家范》《家规》《祖训》等,以此训诫后代子孙必须如此为人处世。
  上杭庐丰蓝氏宗谱的《族规十四则》规定:敦孝悌以叙彝伦,敬长上以明恭顺,谨闺门以端风化,亲宗族以厚一本,和姻邻以息争讼,恤孤弱以广慈惠,课诗书以训弟子,择交游以慎习染,禁赌博以保身家,戒斗殴以全躯命,务本业以足衣食,早输纳以免催科,节浮费以备不虞,禁盗砍以培风龙。福安市坂中畲族乡井口畲村蓝氏宗谱的十条《家范》依次是:尊祖,敬宗,孝亲,尊师,立身,事长,敬友,睦族,慈幼,慎谱。
  宁德蕉城金涵畲族乡亭坪畲村雷氏宗谱的《家训》有十六条:敦孝悌,笃家族,和乡党,重农桑,尚节俭,隆学校,点异端,讲法律,明礼让,务本业,训子弟,息诬告,诫窝逃,完钱粮,护团结,解仇岔。
  漳浦县浦南钟氏族谱的《祖训十二款》是:家规当法,家法当守;耕读当务,勤俭当为;族谊当敦,嫁娶当慎;教子当严,远族当亲;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祭扫坟墓,室藏谱牒。
  这些充满儒家伦理精神的“家范”、“家训”和“祖训”约束和教化着族人,保证了畲民永葆纯朴善良的本色。
  早在1932年,德国人类学者史图博和他的中国学生李化民就对畲族有过这样的描述:“我们在畲民那里逗留期间,对于他们的性格得到一个极好的印象。他们总是非常好客、亲切有礼貌,我们从来没有听到过争吵,他们既不纠缠不休,也不好奇,更不唯利是图;而是胆怯的、缄默的,是一个和平的、谦虚的民族。他们从事艰苦的劳动,过着极端简朴的生活。”①
  八十多年过去了,尽管畲族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畲族人民身上依然传承着淳朴与和静,就像一泓山间的泉流,给人无尽的清爽与惬意。
  四、团结友善
  苦难的历史经历使畲族内部异常团结。畲族几百年来“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培植了畲族强烈的“认亲情结”。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只要凭着几句亲热的畲话、一曲深情的畲歌,畲族人很快就可以找到“自家人”。
  这种情结可以说是与生俱来。《高皇歌》是这样训诫畲族子孙的:“盘蓝雷钟一宗亲,都是广东一路人;今下分出各县掌,有事照顾莫退身……莫来相争欺祖亲……亲热和气何思量……”
  畲族内部异常团结,与旧社会统治阶级造成的比较普遍的民族歧视密切相关。畲族人民为了捍卫本民族的权益和尊严,必须团结一心,互相救助;而族内婚的传统保证并且强化了畲族在血缘上的凝聚力。畲谚:“山哈山哈,不是亲戚就是叔伯。”
  畲族又是一个极其友善的民族。在与周边汉族的亲密接触中,畲族群众充分表现出谦和、善良、乐于助人的优秀品格。畲汉之间结成了深厚的友情,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共同进步。畲谚云:“畲汉一家亲,黄土变黄金。”
  历史上不乏畲汉人民团结并肩,共御外侮,反抗共同的阶级敌人的动人事例;而几百年来,畲汉群众之间没有因为民族的原因而引发过激烈的争端,尤其值得称道。
  20世纪50年代后,畲汉之间的民族亲情更是达到历史新高。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文化读本

《福建畲族文化读本》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六章,从畲族概貌、福建畲族、忠勇精神、凤凰情结、民俗风情、畲族歌言等方面叙述畲族的历史和文化。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