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革命老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498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革命老区
分类号: K928.5
页数: 2
页码: 261-2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竹洲山村是畲族居民的聚居地,有钟、蓝、雷三姓。在清乾隆至道光年间,三姓居民陆续迁入。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竹洲山成为中共的重要基地,当地畲族群众投身革命斗争,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1953年,叶飞指示为村民修建新房,结束无家可归的生活。1984年,设立竹洲山革命纪念碑,纪念老区人民的贡献。
关键词: 福安市 坂中畲族乡 革命老区

内容

竹洲山村的居民全部为畲族,有钟、蓝、雷三姓。钟姓是在清乾隆年间迁到此地的;蓝姓于嘉庆年间至此;雷姓最晚,于道光年间迁来。至于迁徙路线却无人知晓。
  由于山高谷深、易守难攻,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竹洲山成为中共安德县委和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基地之一。1933年,中共福安县委派员深入竹洲山地区宣传革命道理,建立中共组织与农会组织,号召当地畲族群众投身“五抗”,即抗租、抗债、抗捐、抗税、抗粮斗争和分田活动。同年冬,国民党军队围攻闽东苏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开始,原安德县苏维埃政府的部分人员撤退到竹洲山地区。1935年,宁寿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出生于下竹洲村的共产党员钟日柱当选为主席。在中共宁寿县委的努力下,将该县13个区、37个乡、300余个村的苏维埃政权普遍建立起来,并在竹洲山一带开辟了秘密交通线,建立游击队和赤卫队,并创办了兵工修械厂和红军后方医院。叶飞同志曾在国民党围攻竹洲山的战斗中负伤,经当地群众的掩护和护理,身体痊愈。
  1936年,国民党军队向竹洲山进攻,焚烧了村中所有的民房。当地村民在无家可归的情况下,躲避于山林岩洞之内,艰苦度日,坚持革命斗争。1936年~1937年的两年间,竹洲山村在国民党军队围攻中牺牲的革命志士和畲族群众多达120余人。
  竹洲山村的畲族人民在革命战争中对中国共产党表现出了无限的忠诚,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1953年,叶飞同志在担任福建省省长期间,没有忘记这片他当年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以及当地畲族同胞,特别指示有关部门拨款为竹洲山的村民们修建新房。自此,竹洲山人在废墟上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家园,结束了十几年无家可归的生活。1984年7月,为了纪念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期间的重大贡献,中共宁德地委批准设立了竹洲山革命纪念碑。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福安市畲族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十余个民族为对象,在以县为半位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著而成。每卷分为综合篇、典型篇、专题篇等三部分,全面反映所调查的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各方面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阅读

相关人物

钟日柱
相关人物
叶飞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