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生活环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4953
颗粒名称: 六、生活环境
分类号: X322
页数: 2
页码: 228-2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安市凤洋村交通商贸、通讯邮政、供电用水等生活环境得到改善,但仍有提升空间。
关键词: 凤洋村 居民生活 生活环境

内容

80年代以后,凤洋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的偏僻、闭塞状况。
  (一)交通 凤洋村至山下的省道约有4公里山路,运输长期靠肩挑背驮,交通问题长期制约着全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使居民的生活十分不便。在市、乡、村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1993年完成了从省道上山的3公里路段,1996年修通了最后1公里进村的简易公路,由此凤洋村出现了交通业。1997年,全村已有两辆“三叉车”,每天于本村和穆阳镇之间往返几趟,全程每人2.5元,货物每担2元。村民们外出已经比较方便。
  (二)商贸供销 福安无农贸集市,过去凤洋村居民用农产品交换生产及生活必需品都要到穆阳镇。1953年,福安县成立了供销合作总社,1954年,在第四区(穆阳)建立了中心社,并组建了7个货郎担在凤洋等畲族聚居村开展业务。货郎担采取以货换货形式,收购农副产品,供给日杂百货。1960年,在凤洋村设立了代销店。改革开放后,一些村民先后开办了小商店,既增加了自己的收入,也方便了群众购物和销售零星农副产品。尤其是修通简易公路后,村中小商店供应的商品更加丰富,可以满足大多数居民对日常用品的需要。
  (三)邮电通讯 1953年~1983年先后开通了有线广播和手摇电话,缓解了山村的闭塞状况。1997年开通了全村第一部程控电话,可以直拨国内外,极大地方便了凤洋村与外界的联系。这部电话安装在村主任家开的小商店柜台,有公用电话性质,按照邮电部门规定的标准收取长途或市内通话费。还有两三户居民正在申请安装程控电话。邮递与50年代相比变化不大,凤洋村设有邮筒,1956年就设了步班投递点,至1997年仍然是隔日步班投递,报纸、信函从康厝到村中最快两天,一般都需要三四天。
  (四)供电和用水1982年开始通电,结束了凤洋村无电的历史。目前用电户已达100%,可以基本满足全村居民的生产及生活用电。村里修建了简易的自来水供水设施,使40%的居民家庭用上了自来水,还有60%的居民家庭仍然要挑井水饮用。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福安市畲族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十余个民族为对象,在以县为半位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著而成。每卷分为综合篇、典型篇、专题篇等三部分,全面反映所调查的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各方面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