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婚姻和家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4951
颗粒名称: 四、婚姻和家庭
分类号: K892.22
页数: 1
页码: 22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安市凤洋村婚姻观念随社会发展变化,但仍保留部分传统习俗。家庭结构以两代、三代为主,儿子婚后分家,女儿出嫁。
关键词: 凤洋村 居民生活 婚姻家庭

内容

50年代,畲族家庭内部重男轻女、包办婚姻和抱童养媳的现象还很普遍,结婚年龄一般为15岁~19岁,忌同姓结婚,亦不与外族通婚,寡妇可以再嫁。①50年代末,抱童养媳的现象已经根除,但其它习俗依然程度不同地保留着。改革开放以后,凤洋村居民由于生产经营空间的扩展,对外交往的增多,使传统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包办婚姻的现象已基本绝迹;早婚的现象极少,绝大多数青年人都是在法定年龄结婚;老年人对年轻人的婚姻一般都持比较开明的态度,已不太忌讳年轻人之间的同姓结婚和与外族通婚。重男轻女的现象虽然还存在,但其程度也有所减轻。
  外出打工者对传统婚姻的变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那些常年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他们在开放的社会中形成了许多新观念,包括新的审美观和婚姻观,已不太受传统习俗的约束。有两名年轻人分别娶了四川、广西的女子,婚姻的地域范围也大大扩展。
  现今凤洋村居民家庭以两代户和三代户居多。儿子结婚后一般都分家另立门户,无新住房亦与父母同住在原来的房屋,但都单独开火吃饭,经济上独立核算。如果是有几个儿子的家庭,婚后无新住房也都住在原来的地方单立门户,形成一座房屋住三四户人家的现象。女儿长大到结婚年龄一般都出嫁,极少有招女婿入赘的情况。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福安市畲族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十余个民族为对象,在以县为半位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著而成。每卷分为综合篇、典型篇、专题篇等三部分,全面反映所调查的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各方面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