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基本情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493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基本情况
分类号: K928.5
页数: 3
页码: 213-2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安市凤洋村是福安市畲族人口最多的行政村之一,历史悠久,民族文化丰富。
关键词: 福安市 凤洋村 基本情况

内容

一、历史和沿革
  凤洋村主姓钟,为今坂中乡大林村钟姓的一支,于清康熙年间由芹菜洋迁入。该地方原为李姓和彭姓人家的旧址,钟氏三兄弟迁入后遂逐渐形成村落,至今已有三百二十多年。钟氏三兄弟为
  大林村钟姓的第13代,迁入凤洋后至今已有38代。
  清光绪十年(1884年),凤洋村属用儒乡钦德里十六都,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属穆阳镇凤曹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确定“畲族”族称,1957年,凤洋村改为凤洋畲族乡,属穆阳区。人民公社化时期初为凤洋大队,1961年~1965年为凤洋公社,属穆阳区;后改为凤洋大队,属康厝人民公社。今属康厝畲族乡。
  二、民族及人口
  凤洋村是福安市畲族人口最多的行政村之一。1990年,行政村总人口1118人,其中畲族1035人,占92.58%。1995年,全村共有245户、1190人,其中少数民族239户,占全村总户数的97.55%,汉族仅有6户,占2.45%。少数民族户中除畲族外,还有几户回族。1996年,全村则为235户、1156人,分别比1995年减少了10户、34人,主要是因实施“造福工程”,这些人口搬迁到其它地方所致。凤洋主村共有185户近900人,占行政村总户数的78.72%,是福安市畲族人口最多的自然村。
  根据康厝乡经管站提供的报表数据,1996年全村劳动力总数351人,其中从事家庭经营者300人,其余为外出劳动力;在从事家庭经营的劳动力中,从事第一产业(农业)者280人,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79.77%,从事第二、三产业者20人,占5.70%;而在外出的劳动力中,长年外出的劳动力20人。
  三、土地资源和物产
  凤洋村委会所辖的自然村共有耕地1249亩,以水田居多,山场面积5501亩,人均分别为1.08亩和4.76亩。主村有耕地915亩,其中水田865亩,占94.54%。大多数水田均能灌溉,其中水尾坝水利工程为本世纪40年代以前修建,水渠长约200米,有效
  灌溉面积101亩。因地处山区,故耕地小而分散:大块的水田不过2分,小块的仅桌面大小;耕作地点近的就在村前,远的距离4公里,而且40%的耕地均处在这么远的位置。
  农业物产主要有稻谷、小麦、大麦、番薯、马铃薯、葱、姜、蒜、茶叶、芙蓉李、桃、枇杷、柿等,其中尤以“三辣”(葱、姜、蒜)最为著名。林业资源主要有松、杉、樟、桐、油茶等用材和经济林木种类,目前开发利用的程度还很低。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福安市畲族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十余个民族为对象,在以县为半位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著而成。每卷分为综合篇、典型篇、专题篇等三部分,全面反映所调查的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各方面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阅读

相关机构

国务院
相关机构
康厝乡经管站
相关机构
凤洋村委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安市
相关地名